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分析了高职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阐述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把教育始终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对于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通过简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探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多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便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更具竞争力,这就导致学校思政教育的不足。本文从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深入探究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的优势,并进一步探究体育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基于上述讨论,给出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可行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要求民办高校对资源进行积极整合,将课堂、实践、心理等活动统统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课、团、赛”融合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和团队竞赛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有效落实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方式。通过“课、团、赛”的方式不但能够丰富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够有效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能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基于“课、团、赛”融合的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职院校可以科学系统地发掘贴近自身实际的、新的文化手段提高思政工作水平,特别是通过包含典型本土特色元素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政工作效果,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典型地方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爱国教育、团队和奉献意识教育,建设了特色鲜明的地方高职校园文化,对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当中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化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我国国家日后的发展、稳定与团结紧密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由此而见,对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大思政有机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外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教学方法,对提高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指出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红歌合唱活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发挥了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因而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对红歌合唱活动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内涵、红歌合唱活动突出了鲜明的爱国情怀、红歌合唱展现了特有的民族气节等三个方面,提炼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歌合唱活动的实践意义,以期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合唱活动的融合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步向实际性、现实性和职业性靠拢,如何在思想教育中嵌入"校企一体化"思想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政课弊病,然后针对"校企一体化"模式对高职思政课制约性进行相关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招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互联网络等高科技的运用,使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网络主流文化、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为切入点,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此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最终落脚点则是学生的自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然而,由于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实践在思政课堂中呈现度较低,成为理论无法渗透生活的原因之一。围绕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堂教育现状,总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课堂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教学实践面临的困境,寻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路径,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持续推动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院校大系统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成效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教育主体合力不足、教育过程衔接不够、教育平台联动不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应通过推进主体合力、载体互补、渠道协同等举措,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构建高效协同机制,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整体合力,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聚合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完善,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对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一直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努力,希望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的双重提升。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出有效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一直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思考的重要问题。通过PAD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培养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PAD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推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PAD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前高职招生模式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这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此,分析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特征,凝练出着力构建以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新媒体应用、典型引导、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大力推行下,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培养,纷纷开始了各学科门类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英语学科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也理应承担其育人使命和思政课程形成教育合力,来以此共同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课程思政为出发点,先简要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以及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困境,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重要人才的使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人才战略上肩负着重要地位。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同时也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在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运用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适应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资源,能够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对滞后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很好地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延续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将美育融入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修养与道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出新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进一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美育视角出发,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相互渗透和融合,深入梳理当前美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实现路径,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