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由明治时代开始时的被冷落、被排斥到"儒学道德"的复活;又从"儒学道德"的复活到"儒学道德"的被改造利用,直至明治政府颁布以"儒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针及国民道德方针,"儒学道德"在与"西方道德"的较量过程中显示出优势,甚至达到了至上的地位.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对"儒学道德"思想歪曲恶用,二战后日本对"儒学道德"的利用又恢复到常态.在日本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无论是排斥、否定"儒学道德",或者崇尚"儒学道德",或者恶用"儒学道德",都无法将日本的道德思想与"儒学道德"剥离,"儒学道德"一直与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密切关联.纵观明治时代日本的"道德运动","儒学道德"是日本明治时代"道德运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学》作为儒学的入门之书,构建了一个完善的道德教化体系.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教导人们如何积极入世,在现实社会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合理的知行逻辑设计, 《大学》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紧密结合起来,为人们展现了个体修身成仁将会产生的良好的社会生活前景.由此构建的儒家道德教化体系,不仅具有完整厚实的理论支撑,而且具有打动人心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以儒家思想为宗,在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以蒙书、家训、女训等启蒙教材为载体,把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化为童蒙易知的揖让言辞和生活规范,借由"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启蒙教育实现了儒学世俗化,为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这种价值观建构体现了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呈现以"蒙以养正"为教育宗旨、以"圣贤人格"为建构目标、以"道德教化"为路径选择的特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化融入了民间生活,表现为源于经典、自上而下但又不脱离民间生活、切于日用的日常教化.  相似文献   

4.
朱承 《人文杂志》2008,(2):23-27
王艮作为一个平民儒者,秉承着儒家学者一贯的政治情结,在其哲学思想里对于政治问题予以了热烈的关注.王艮的政治关怀,从思想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期盼实现"万物一体"的合理政治秩序能够继上古三代社会之后再次重现;强调"安身"、"保身"是家国天下等政治事务的根本,将治世的问题化约为治身的问题;倡导"大成师道"学说,认为儒者应该用"圣人之教"来教化君主和万民,通过教化社会、参与政治来实现儒者的救世使命.  相似文献   

5.
陈军燕 《兰州学刊》2012,(11):29-33
宋濂作为金华儒学之代表人物,学出多门,思想驳杂,受浙东事功学派影响,十分重视经学的致用之能,积极发挥经学在为文、教化、个人修身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宋濂受陆九渊心学影响,重视心之能动性,提出"六经皆心学",使经学心学化。作为文章大家,宋濂受道学思想影响,强调为文重在明道,以经学作为文学之指导,养气明道以为文,使文学有益世用。  相似文献   

6.
宋明新儒学的逻辑发展及阳明心学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遵循历史的顺序和逻辑的顺序一致的原则,揭示了宋明新儒学气本、理本、心本三派哲学的内在矛盾和陷入的理论困境,论证了新儒学三次重要转变的逻辑必然性。认为阳明心学十分简洁,水平很高。但新儒学的根本缺点是把“心”“性”本体论化,不论是张载的“性即天道”,朱熹的“性即理”,还是王阳明的“心即理”,都忽视了人有比道德理性和道德实践更为基本的活动,从整体上说是忽视人的生存论。  相似文献   

7.
宋明时期儒学理论形态从程朱理学向阳明心学的转型,道德教化的路径从“外烁型”向“内化型”的转型,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导力有借鉴意义.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理论革新中形成的“心理合一”、“物我合一”、“情理合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教化思想启示我们,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出发,要使核心价值观保持应有主导力,在思想内化的路径上也要实现多方面的转型:要从立足抽象的宏观的超群的对象向立足具体的当下的个体自主的对象转型;要从突出为国为民的理想境界向为国为民与为家为已并重的现世境界转型;要从着眼为了抽象的未来的整体的利益向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的利益转型;要从“崇尚先进”的圣贤路径向“凡圣平等”的世俗路径转型.  相似文献   

8.
教化观念与儒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分析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文化意识转变的现象,对儒学的现代命运做了深入反思和重新定位.指出历史上儒学的现实载体虽在制度,但作为教化的系统,其真正的根基是在民间.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学术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化,导致了儒学的断裂.近年中国人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儒学的兴起,说明儒学并未成为"游魂".儒学的核心是教化.儒学教化思想的根基是一个既超越又内在的本体.就个体而言,教化就是本体对实存的转化过程;教化的观念落实到社会生活上,则是通过经典传习、礼乐等方式达到一种本于人性的移风易俗的社会教化.通过"文脉"和"血脉"的融汇来重建儒学的当代形态,以"顺取而逆守"的方式参与和推动世界文化价值方向的调适和转向,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相似文献   

9.
杨简心学的工夫,基本上是沿着内外两条道路进行,最后统一于心。向内,杨简心学工夫沿着毋意、反观之路,去体认"本心"的完满自足及其自现之后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一致性,到达"永"的境界。并在时时警醒,事事诚敬之中,保有"永"的境界。从而使"本心"上升为"心",获得了普遍性、超越性和绝对性。这是体认工夫。向外,其工夫由家孝到德行最后到国治,成就己心。为此,杨简不仅借助《易传》的心学阐述,具体指出人们在各种社会场合中所应有的合于传统伦理道德的正确范式;而且通过孝德教化、打击犯罪、为民办实事等政治实践来化民移俗、治理社会,从而使"心"获得载体而得以体现。这是践行工夫。  相似文献   

10.
"仁"与"礼"的关系问题,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问题.孔子对"仁"与"礼"关系的探讨,奠定了中国儒学的基础.后世儒学,或者注重和发展了孔子的"礼"学,或者注重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到宋明时期,便形成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对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也就必然要求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国际惯例相适应,两者向同一方向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职能的重点将由调整社会经济转为管理制度的创新,经过政府职能转轨——法制接轨——政策入轨——行为上轨等变革,在管理体制、法制、机制上全面适应世贸组织的需求。 一、领导体制必须从过分集中转到合理分权,各就各位,各尽其能 过分集权与计划经济同伴,与市场经济逆行。它把政府置于民众之上,颠倒了主仆关系,把多元化的社会变成了一元化的社会,这与我国现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  相似文献   

12.
回应企业网络对经济学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网络是通过加强企业之间协调来提高市场反映速度 ,获得整个生产过程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企业网络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是生产组织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对机会主义假定、企业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市场理论等提出了挑战 ,经济学必须回应这些挑战 ,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神话传说中普遍存在过“跛足”这一神话原型,表示着生命从弱小开始的原始具象思维。本文从“跛足”的此在进入,探寻“跛足”以非正常态的“身体”凸显“大地”存在的内蕴转换,进而建构“身体”与“大地”的交流空间——意义联系的生命初始场域,两者在行动过程中去体验、掌握实际生命与精神思索的统一。“大地”的力量使这一欠缺成为不断消除对立与矛盾,既而肯定生命的过程。将“跛足”作为“身体”复归“大地”的美学意象,将概念化的“身体”引回“大地”。  相似文献   

14.
从马林诺斯基的案例分析法到卢埃林和霍贝尔的疑难案例分析法,再到格拉克曼的扩展案例分析法,法人类学家发展完善了案例分析法,使之成为法人类学的经典研究法.当今法人类学没有放弃遭到各种批评的案例分析法,而是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弥补案例分析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辩护人针对控诉一方的指控而进行的论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罪责的反驳和辩解 ,以保护其合法利益的行为。在人类诉论发展史上 ,无论是在刑事诉讼雏形状态时期还是其后司法专横、把被告作为诉讼客体的中世纪 ,被告人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 ,必然出自本能地对司法机关的指控进行自卫 ,进行申辩 ,以达到减刑或免除刑罚的目的。所以 ,辩护是刑事被告人享有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诉讼权利。(一 )在近代民主制国家 ,各国均赋予刑事被告人以广泛的诉讼权利 ,如英美法系国家赋予被告人沉默权、保释权…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加入了WTO。目前入世已成为我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成为百姓们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因为入世不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而且关 系到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每个人息息相关。  入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大好机遇,也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入世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增加就业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扩大我国商品出口和充分利用外资,有利于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和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社会调查及研究指出,当前浙江经济运行中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落后。浙江已发展到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为实现国内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西部转移,并提出了较为中肯的六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使得社区建设局限于封闭内循环的建设模式,制造并不断加剧由机制、体制限制而导致的种种不和谐.从社会转型与社会整合的角度入手,打破城乡分割,构建开放型社区,正在成为我国社区建设实践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股东以通讯方式行使表决权无论对股东还是公司而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实践中对通讯表决适用范围作出的限制不利于其优势的发挥.重构股东通讯行使表决权制度,应当允许其适用于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适用于股东大会所有的决议事项,并允许所有的股东采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对推动中国对外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表现在:邓小平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国策,打开了多年封闭的大门;邓小平倡导多种开放形式,密切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邓小平坚定地支持开放窗口的试验,扫除了开放道路上的思想障碍;邓小平对开放给予科学的指导,不断提高了对外开放的水平。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