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按劳分配应当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按劳分配的几种理解——按劳动量分配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论 ,皆不妥。因劳动而有成效方可进行分配 ,劳动若无成效便无从分配 ,故按劳分配只能是按劳动成效分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随着集资入股的出现,按资分配应运而生。在理论界,有的同志从按资分配存在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积极作用出发,把它肯定为按劳分配。这是值得商榷的。 所谓按资分配,就是按照入股的资金量,依一定比例去分配企业的收入。从性质上讲,按资分配乃是一种非劳分配,而决不是按劳分配。这是因为: 第一,两种分配所依据的经济条件不相同。 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这就是说,生产条件分配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参加这种生产方式的成员的消费资料的分配性质和形式。按劳分配,只有在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除了当前提供的劳动以外,还包括过去的劳动;有的职工得到较高工资,是因为包括了对他过去的劳动的报酬。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马克思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从这段论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按劳分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按劳分配中作为劳动尺度的劳动只能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批判三位一体公式基础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现实中,实现按要素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特点来决定的,因此,不能由此否定劳动价值论思想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5.
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问题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有争议。随着思想解放不断深入以及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提出,对按劳分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分析,可以得出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方式要求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6.
我们一直都主张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近些年学术界有些人却主张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我们认为,如果假设存在劳动力价值这一范畴,那么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必然会使工资和劳动相脱钩,导致普遍的平均主义,这与社会主义原则根本相悖.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因此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运作方法将要重合到一起,共同决定和影响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数量。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互兼容在分配领域中的表现之一。本文试就这一观点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说明。 一、劳动力商品化是现阶段利益原则的本质规定 无论是劳动产品,还是劳动力,取得商品这一社会形式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所谓等价交换,就是交换双方都以劳动为衡量标准,保证利益上的均等关系。我们过去曾把私有制看成是商品存在的决定性原因,这个观点明显地有悖于今天的现实。那么,究竟应当到哪里去寻找商品存在的决定性原因呢?我们今天考察这个问题,需要撇开同商品经济发生过和正发生联系的各种所有制的特点,即把商品经济在各特殊阶段上的差别统统抽象掉,余下的共同点就是与商品一般相联系的利益主体的多元性质。从商品产生的历史过程看,私有制的出现把人们分裂为彼此各自独立的利益主体,于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交换劳动便采用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并使人们把产品作为商品去生产。从今天的现实看,即使在消灭了私有制的领域中,社会主义公有制也未发展到“设想”的高度,每个企业仍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利益主体的多元性质在这里也被保留下来了。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价值创造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以及用什么理论指导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成为整个争论的焦点。我总的看法是讲价值创造,只能是活劳动;论价值分配,又只能看要素所有权;公有制要求按劳分配,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正确的选择正在于把两种分配原则在制度上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般理解,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意味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价值量(由于劳动力指的是劳动者从事劳动的能力,所以笔者为叙述简便起见把通常说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简称为按能分配);按资分配,意味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资产(价值化的生产资料)和资产量;按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人们的需要和需要量(当然不是绝对需要,否则分配问题便不存在了);按劳分配,意味着分配的根据和尺度是劳动和劳动量。 上述几种分配根据和尺度是不同的,所以是不能并存的。然而,它们的不能并存,只是说明它们不能同时适用于同一分配对象,而绝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共存于同一个经济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0.
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按劳分...  相似文献   

11.
试析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高曙光所有制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享有关系。一定分配方式是一定所有制的实现。所有制不同则分配的方式也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通常被称为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通常称为按资分配。确定了公有制经济或私有制经济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这是勿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发现在分配形式上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按劳分配形式。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创造性地提出实现公有制多种形式问题的同时,还提出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来 ,国内理论界的争论一直是相当激烈的。目前 ,这一争论仍在进行中。笔者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资分配等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就教于广大读者与专家学者。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 ,势必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即要求建立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  相似文献   

14.
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与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这就产生一个经济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分配指的是净产品即国民收入分配和个人消费品分配。我们研讨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也应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5.
劳动不是生产要素,不能将劳动视为生产要素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分配,不是指按劳动力分配,也不能将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分配来说明按要素分配包含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分配方式,按要素分配并不包含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6.
密淑娟 《东岳论丛》2003,24(4):133-134
建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对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凉雨同志在《学术月刊》1980年第10期发表的《依据经济成果实行按劳分配的设想》一文中,根据我国现阶段在分配过程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倾向,提出依据经济成果实行按劳分配的主张。这种创造性的探索,是很有意义的。然而,他把经济成果作为按劳分配的唯一依据的观点,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应凉雨同志提出上述观点的一个论据是:按劳分配的“劳”既是指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指劳动的成果,同时还包括全部经营管理的成果。因而要全面衡量劳动,非抓住经济成果不可。我认为,抓住经济成果,更好地促进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和执行,这对过去那种完全不顾经济成果的做法,无疑是前进了一步。为此,在实行按劳分配过程中适当地注意经济成果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然而,决不能由此得出“必须以经济成果作为按劳分配的唯一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按贡献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是蕴涵于各生产要素的间接的一般人类劳动,其实质是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的提法在当前阶段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真正的按劳分配──与刘解龙等同志商榷余陶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无疑将对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否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然而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是集权计划经济或产品经济的产物,而现...  相似文献   

20.
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在中国.这一理论经历了几起几落的讨论,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从实践层面看.在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都把按劳分配当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展、收入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人对按劳分配的现实性表示疑虑.因此.对按劳分配问题的深入探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撇开各种否定按劳分配的论点不谈.仅就主张按劳分配的学者而言,对如何实现按劳分配也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根据经典作家的论述,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量分配”(以下简称这种观点为“按劳动量分配论”).但在如何计量劳动量的问题上,又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二是从商品经济的现实出发.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以下简称这种观点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主张这种观点的学者往往同时还要求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偏颇之处.我们提出的是第三种观点.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劳动力产权分配”.只有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来论证按劳分配,才能将经典作家的基本原理与当前的经济运动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