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本文旨在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对<蝇王>中的人物原型、自然景物原型和原型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一部重要作品,其象征性和隐喻性早就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并没有引向对其丰富内涵的理析。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蝇王》中的重要意向的表达和意蕴作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导向对作品精神内涵与独创性艺术的把握。  相似文献   

3.
读《蝇王》     
《蝇王》取材于19世纪英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但两部小说却大不相同。作者威廉·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寓意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而并非所谓合理而高人一等的政治制度。本文尝试从《蝇王》与《珊瑚岛》文化背景以及表现方式的比较,分析探讨该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蝇王》赋予不同人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藏族历代文人的笔记、有关格萨尔王的历史风物遗迹、《格萨尔英雄史诗》文本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格萨尔王的历史原型,认为格萨尔非神话人物。史诗中的格萨尔经说唱艺人加工,塑造成半人半神的文学艺术典型形象,但其人物原型则是中世纪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现实人物。  相似文献   

6.
二百年前,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荒岛文学的先河,表现的主题是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自我完善及西方的传统文明,采用的是"荒岛变乐园"的传统创作模式;二百年后,戈尔丁的《蝇王》并没有刻仿传统的创作模式,而是沿着这一主题和创作手法反相发展。从"文明"的主题向"野蛮"的主题发展,从"写实"的手法向"反讽"的手法发展。《蝇王》的成功问世,揭示了荒岛文学的嬗变过程,为荒岛文学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莫的主要作品,刻画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堕入罪恶的过程,探讨了有关“人性善恶”的论题。  相似文献   

8.
“脱冕”的悲剧英雄——《卡斯特桥市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斯特桥市长》以《俄狄浦斯王》神话为悲剧模式,塑造了亨查德这一维多利亚时期的悲剧英雄形象。笔者结合尼采悲剧论重新解读小说主人公亨查德的悲剧命运,并从作品叙事结构出发,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挖掘酒神原型如何具体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亨查德这一悲剧形象得以重塑,意在从深层叙事结构中呈现以酒神为原型的模式具体在哈代悲剧作品中的运用及创新。  相似文献   

9.
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通过对一群落荒到小岛上 6 - 12岁孩子们的、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人物及情节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人性本恶”或隐藏着恶的观点。但作者并不赞成恶 ,而是通过对“恶”的描写 ,来讽喻现实生活中的恶 ,从而启发世人思考  相似文献   

10.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码是更好理解这部小说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丝特的神圣使命和男女主人公与圣经原型人物在性格上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圣经》U形叙事结构在作品中的完美构建以及圣经场所原型在作品中的巧妙移置。  相似文献   

11.
1"蝇王"就是"苍蝇之王",在《圣经》中被当做"万恶之首",是丑恶的同义词。小说以此命名是想揭露人性的"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小说描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由于核战争的爆发,一群男孩子搭载一架飞机自住所地向南撤离。在飞行途中,飞机被意外击落,机舱降落在一座杳无人迹、风景如画的荒岛上。刚上岛的时候,孩子们穿戴得很整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码是更好理解这部小说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丝特的神圣使命和男女主人公与圣经原型人物在性格上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圣经》U形叙事结构在作品中的完美构建以及圣经场所原型在作品中的巧妙移置.  相似文献   

13.
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白鲸》中有着大量的圣经人名、暗示及典故。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麦尔维尔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这些原型可以说是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和主题的象征 ,相互之间具有普遍的结构关联。这决定了《白鲸》主题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 ,塑造了其总体艺术风貌 ,左右着其美学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原型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文章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认为小说从主题到人物及各种意象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主人公老画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了一幅杰作——最后一片叶子,拯救了年轻女画家的生命,表现了《圣经》中的拯救主题;老画家的光辉形象正是基督耶稣的形象;小说中的常青藤象征《圣经》中伊甸园的生命树;肺结核蔓延的小镇象征《圣经》中的地狱。  相似文献   

15.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找寻《圣经》人物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吉姆·凯绥是改良的耶稣形象,汤姆·约德则经历了从门徒到新领袖的过程;而罗撒香则是善良的女基督原型.  相似文献   

16.
李金松 《江汉论坛》2006,(1):126-128
《儒林外史》中许多文学人物是有原型可考的。作为小说中唯一的一个女八股迷鲁小姐,尽管以前不曾有人考证出她的人物原型,但她同样是有原型可考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妇人能时艺”条中的“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鲁小姐的塑造,只不过是将历史上“能时艺”的“妇人”转化成了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蝇王》中,戈尔丁在揭示人性恶主题的同时,也将赎救的主题隐含其中。同时,由于赎救主题的存在,人性恶主题的揭示又在辩证的意义上逆向地指明了人性趋向至善、人类精神获得拯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海岛就是一个被"浓缩"了的地球。海岛生态悲剧性的命运,也正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荒岛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解读英国著名的两部经典荒岛小说(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以及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中的海岛。通过考察不同时期荒岛小说中海岛的命运和生态境况,解析小说中海岛生态悲剧性的结局,呈现漠视海岛生态责任的危害,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从而进一步警示人类关注自身生存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蝇王》这部小说的背景、叙事顺序、细节和道具等几个方面可以详细阐释作品完整的象征体系。借助这一体系,我们可以对人类生来就一直难以摆脱的人性与理性的对抗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对人类来说,真正的怪兽其实就是自己。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原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弗莱深入探索了统治西方文化的神话的本质,系统地建立起了以神话原型为核心的文学类型批评理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原型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对应了古代神话中追寻和飞翔的原型模式,而作品中的飞翔也是黑人文学传统中飞翔意象在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