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初期,是多种经济成份即进步的封建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两种主要形式:其一是以雇农、伯农、半伯农(俗称半自耕农)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条件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称之为地主们封建生产方式。其二是以小农即自耕农、半自耕农自身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小农依附于西汉国家为特征而形成与发展的,西汉国家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亦可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宰相制的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独相制阶段。它萌芽于战国后期,形成于秦代,发展于西汉,至东汉产生变态。独相制是秦汉时期国家政体的特有机制,它的发生、发展是中国古代社会国家行政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秦代的独相制打破了政府首脑在宗族内部的世袭制,废除了丞相任职终身制,开创了丞相任免制的先河。西汉时相位一人制确立,相权相对合理,设置了含有国家正式官吏编制的丞相府。东汉时独相制产生变态,相位虚设,尚书令成为最高行政长官,反映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斗争。独相制具有历史进步作用,有利于形成新型的国家政体机制,保持政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汉军事集权体制形成的原因□余从荣西汉一代,特别是武帝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集权体制也趋于完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  相似文献   

4.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在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的主张,反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官营工商业政策。它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5.
西汉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时期,是在秦王朝被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推翻之后而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西汉地主阶级所奉行的治国立法思想,与秦王朝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到西汉法律制度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后来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西汉王朝治国立法指导思想变化的原因、过程以及西汉前期法制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约"的形成是双方势力对比的结果,而一旦势力对比发生变化,"约"的废除和重新订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汉对周边民族统治不断加强的表现,反映着西汉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于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印度。它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东汉的酝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便逐渐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8.
论东汉道德教化网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东汉道德教化网的形成李小树东汉王朝是在长期动乱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王莽时期的天下大乱,数十年兵连祸结,留给这个新兴王朝的不仅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的极端残败凋敝的经济,还有“群雄竞逐,四海鼎沸”的剧烈动荡着的政局①。然而,...  相似文献   

9.
杜鹃 《兰州学刊》2006,(3):60-62
较之于西汉,东汉的祭祀乐舞体系更系统化、规范化。东汉建立乐舞伊始就以复古为总的指导方针,但它是以王莽元始改制时所建立的制度为蓝本。单就体制而言,东汉祭祀乐舞分为郊祀乐舞、祭祖乐舞和其他祭祀乐舞三大类。郊祀乐舞大体与西汉元始时期相同。祭祖乐舞,东汉历代帝王有所兴作。由于东汉提倡节俭,故东汉各皇帝的庙乐制度与西汉大不相同。关于其他祭祀乐舞的记载并不很多,我们只知其有乐舞,不确知为何。从总体来看,东汉祭祀乐舞的建设分为光武帝草创时期和明帝之后的完善期,其中,汉明帝时期是东汉礼乐制度建立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
"功利"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西汉时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使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成为主流,功利概念便随之湮没,自宋代开始,它才重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形成了与之相关的"事功"概念.近代以来,西方功利主义的传入,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功利"概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属部朝贡制度是在西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所确立的原则和模式,对后世历代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论述了西汉属部的不同类型和承担的政治义务;探讨了属部“朝正月”制度的源起、发展和具体内容;考察了西汉对属部朝贡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西汉     
《中文信息》2007,(6):26-36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到景帝的时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西汉也是厚葬之风最盛行的时期。包括珍宝、明器、陶俑、车马、粮食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3.
一部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画卷──读《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刘新田由祝晏君、叶林生撰著,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一书是专门研究我国人事制度的专著,它有三个方面特声、。首先,这本书用翔实的史料记载了我国从西汉到明清时期官员的选拔、考绩、监察、弹...  相似文献   

14.
古老而光辉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是由祖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族在三代及其以前,就是许多民族部落或方国的融合体。他们同源异流一各具风采,但在互相交往的过程中,通婚、联盟、渗透、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统一的民族大家庭。春秋战国时期,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交往融合在社会巨变中迅速发展,到了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正式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但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却一再宣扬“夷夏之辩”,以中原华夏民族为冠带之国,贬称周边各少数民族为夷狄之邦,孔子修《春秋》,内请夏而外夷狄,西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从西汉形成以后 ,便由南向北、由庙堂向民间推进。其中向日本传播的三次高峰分别产生于中唐时期、南宋时期与明清时期 ,它们也同样体现了茶文化传播的总体特点 ,并促成了日本茶道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汉时期神仙方术及阴阳灾异思想与谶纬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谶纬是一种特殊的神秘文化,它之所以产生于西汉末年是有其思想背景的,这就是神仙方术、阴阳灾异说盛行和经学的推崇,经学的阴阳灾异化导致了谶纬的兴起。本文试图从西汉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探求谶纬产生的原因。一、西汉时期神仙方术、阴阳灾异说盛行之思想背景西汉统治者...  相似文献   

17.
籍晓蕊 《殷都学刊》2011,(3):146-149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1]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鼎盛,东汉末年逐渐衰落。关于汉画像石的研究起步很早,近些年来汉画像石作为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在此拟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考古发掘报告的搜集和整理①,对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内容不分地域的作一概括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一、汉武帝击败匈奴与包头地区的收复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初年,正是匈奴奴隶主贵族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这时匈奴占据了包头地区并积极扩张,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他们占据大漠南北及河套一带,还经常侵扰今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形成与西汉“势相抗衡”的局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造成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西汉至南北朝时期——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西域的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能说汉语,元明时期——汉语在新疆的使用有了扩展,清朝——新疆汉语杂胡戎。内地移民与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新疆汉语方言北京官话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在五方杂处、没有主体方言条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疆汉语方言呈现出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和古汉语的遗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处理外邦和边疆地区的蕃务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 ,其主管官员 ,西汉称大行令 ,西汉末年又创置了大鸿胪 ,开始取代了大行令的职能 ,魏晋南北朝一直继承其制 ,隋唐时期这一机构日益庞大 ,称为鸿胪寺 ,主管大员称鸿胪卿 ,演变为唐九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