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般过去时变异和动词的情状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般过去时标记在四种情状类型中的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达成动词>完结动词>活动动词>状态动词。不同情状类型的一般过去时标记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不存在于达成动词和完结动词之间。这一结果基本支持情状体假设中对完整体部分的预测。此外,系动词be的一般过去时标记比例远远低于其他状态动词,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悖。  相似文献   

2.
情状体对动词一般过去时标记具有一定的影响。笔者对本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写作作业中收集的记叙文语料的分析结果表明,情状体类型标记顺序为完结动词、达成动词、活动动词和状态动词,与情状体假说的预测基本相符,完结动词和状态动词的情状体标记比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情状体对动词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会随着英语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3.
时体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热点,情状体假设是该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在以英语为目的语的有关情状体假设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大部分结果支持情状体假设,但是也有与情状体假设的预测相悖的情况。国内对情状体假设的研究较之国外还比较缺乏,有待我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在过去进行体中检验了情状体假设,结果发现学习者最先标记活动动词,其次是完结动词,并错误标记静态动词,但并未标记达成动词,部分支持体假设.原型理论可以解释情状体对过去进行体标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生学习英语过去时,会出现"知易用难"的情况:识记语法规则不难,然而在语言应用,尤其是即时交际中,容易出现在过去时语境中误用现在时的情况。情状体假说(Aspect Hypothesis)从动词本身的含义角度阐释这一现象,指出一些动词的过去时较易掌握,另一些动词的过去时则较难掌握,其难易程度由动词本身的情状体决定。对两组不同阶段(初级和较高级)的英语学习者的抽样分析验证了情状体假说。在英语教学中,如能依据过去时习得的自然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或向学生介绍情状体假说,提醒其过去时学习的难点,可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口语语篇研究是语篇分析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口语语篇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其特征,并提出口语语篇是顺应的产物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语言履行交际职能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在人类交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同等级的口语语体中称呼语是不尽相同的,即口语语体中的称呼语处在一种变异的状态之下。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口语语料库》中过去时子语料库的描述性研究表明,不规则动词标记率大于规则动词,但差异不明显;除了系动词be和不构成音节的规则动词,其他动词支持突显度假设;在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内部,除了系动词be和替代性动词,也支持突显度分类。尝试用认知语言学中突显观的图形背景理论解释动词突显度作用,在未来研究中可扩大研究范围,展开包括针对自然语料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英语中不同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共现时二者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几种语义特征,通过一些典型例句体现动词情状对进行体结构语义的影响,得出了动词情状与进行体结构相互作用而实现完整语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语学习者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在总结语篇理论的基础之上,重点从语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两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口语流利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SECCL中30个叙事性口头作文作为样本,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叙事作文中词汇的搭配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搭配的使用频次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且词汇搭配的使用频次与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爵士乐》叙事话语中的历史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爵士乐》是一部历史小说 ,也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它不但以艺术的方式重写了一段美国历史———“哈莱姆文艺复兴” ,而且还承载着莫里森独到的历史观。破碎的人物形象、爵士乐创作技巧和不可靠的第一人称叙述 ,表面上看起来与历史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 ,它们都被纳入了小说家的黑人话语叙事策略 ,并曲折地传递着小说家对历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 ,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 ,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话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 ,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 ,导致了他小说创作中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时间信息普遍存在于叙事语篇中。在语篇理解中,时间为阅读者在脑里再现语篇所描述事件提供了重要提示,它也是语篇中标志时间空隙或话题转换的分割标记。没有对叙事时间特征的分析和理解,就不能恰当地理解整个语篇。时间关系、时间位置和时间方向是叙事时间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叙事话语为视角,指出《飘》的可读性源于作家密契尔创作中的诸多女性特征,如遵循女性阅读习惯构建文本体系,用女性眼光发言,以女性心态轨迹组合戏剧性情节,借助话语对答,巧用心理分析等,并阐明女作家在叙事话语领域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语境对语言或言语的认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词项与语义层面来探讨语境对话语含义的效应。话语中的词汇意义分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前者指词的字面意义;后者超乎字面意义,需要听者去领悟。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知识修养、民族文化、社会习俗及使用的语体(或变体)等不同,都会使语境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偏离或误读。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随时准确把握话语语境的变迁。文章着重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1.语境分类与功能的利用;2.语境信息与语义认知;3.信息传递技巧与隐性意义的结缘。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湘西苗族婚姻文化在国家话语的主导下发生了巨大变迁,主要表现在婚姻缔结方式、婚姻仪式与通婚规划等方面.湘西苗族婚姻文化的百年变迁,折射出国家与民族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围绕着国家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国家阶段性地调整文化策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不断地对民族文化实施"有计划的变迁";另一方面.面对国家话语自...  相似文献   

18.
唐代叙事诗的繁荣与小说密切相关。从当时流行的小说和叙事诗并行、叙事诗和诗序互见的现象,诗人一身兼诗人、小说家两任和喜听故事的社会风尚3个角度来讨论这种密切性。认为唐代小说的兴盛促进了叙事诗的故事性和叙述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城市小说中的叙述多为男性视角,其中的女性只是被叙述被评判,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即便偶有微弱的女性声音,也隐身或主动站在男性话语权威阵线内,仍然认同男性的权威价值判断,从而显示了一种现代性叙事的断裂———五四时期女性追求独立解放的要求在此已告一个段落。女性叙事并未建立一套对女性进行现代性启蒙的叙述机制,最终导致了现代性话语的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