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娟 《天府新论》2004,(Z2):198-199
股东代表诉讼是维护公司利益的一种有效的事后救济措施.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公司法中确立了这一制度.本文在比较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主体资格、被告范围、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诉讼费用的承担等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为弥补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而设置的。我国《公司法》对此虽有原则性规定,但因没有相应的诉讼程序加以配套而形同虚设,公司控股股东以及董事、经理等高管人员损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国亟待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本文从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着手,针对公司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借鉴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成功的立法经验,来探讨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架。  相似文献   

3.
股东代表诉讼探源及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代表诉讼有多个不同的称谓,在我国法学界一般被称为派生诉讼或代表诉讼。经过考察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可以看出,股东代表诉讼一开始就是均衡理念的产物,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亦是为了满足公司治理结构均衡的需求。股东代表诉讼所依赖的法理同样是出于制衡的目的和均衡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刍议我国股东诉讼制度的缺与失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股东诉权是保护股东利益的最后屏障。股东诉讼制度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组成。就股东直接诉讼制度而言 ,我国法律给予股东的是很不完整的权利 ,而且 ,这些有限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实现 ;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则完全是空白。本文着墨于我国股东直接诉讼制度的完善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的使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得到正确理解与适用,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学理解释.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以下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理论评判:股东派生诉讼的法理基础、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适格请求人及其原告、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股东代表诉讼的直接价值是通过维护公司的利益,从而间接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只是股东代表诉讼的表象价值。股东代表诉讼的本质价值在于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特有的“安全阀”功能,而这一功能可使公司治理结构达到更佳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各国公司立法及相关学术观点的比较,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作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实际,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明确起诉原告股东的资格。其次,应明确代表诉讼的对象范畴。第三,应建立股东代表诉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四,明确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其他程序性问题,如管辖法院、诉讼时效期间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市场经济法之重器,公司法引领着社会微观主体的有序发展。其中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处理公司股东与公司董事等利益相关者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法的缘起角度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发轫于英国Foss v.Har-bottle规则,该规则奠定了英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基本框架,而后深受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公司法的推崇与鉴借。2005年我国公司法作第二次修订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才有了制定法上的确定说明,但其制度问题日益凸显,2014年公司法作第三次修改,有关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相关法律条款并未作出相应修订或增设。这就要求我们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研究上还需继续跟进,在司法实践领域还得不断拓新。  相似文献   

9.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代表诉讼财产性与非财产性认定(涉及诉讼费用的交纳)、胜诉原告股东的权利确认等内容;而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前置程序和诉讼费用担保制度这两个方面。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关乎整个制度价值的真正实现,因而在立法中必须综合权衡。  相似文献   

10.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纯先 《湖南社会科学》2005,1(3):58-60,12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发明,在多个方面突破了法律的一般性规则,如当事人制度。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仍然未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对国外比较典型和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制度,包括原告、被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其他股东在诉讼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股东派生诉讼是股东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的诉讼,它不同于股东直接诉讼,因此在正当当事人确定、诉讼管辖、证明责任分配等等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正当原告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正当被告应该是侵害公司利益的全体股东或全体董事,公司不是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当事人。以此为基础,对股东派生诉讼应实行特殊的诉讼管辖以及证明责任倒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股东代表诉讼是基于股东利益维护而设计的通过司法程序约束董事认真、诚信履行他们对公司义务的一种方法,符合条件的股东通过诉讼维护自己和公司的合法权益。这一制度有利于调动股东行使监督权的积极性,也能遏制董事和其他公司管理人员的违法行为,从而维护公司和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公司法》中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对于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所处何种诉讼地位,《公司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未能有所提及,学术界对此亦是百花齐放,根据诉讼地位的不同有着不同学术观点,均有学理依据但又均存有争议。笔者试图通过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及上述观点进行梳理和评析,通过本文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修订使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股东可以通过联合而享有少数股东权;股东的知情权;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累积投票制;决议撤销权;确立股东退出机制;规定股东代表诉讼等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5.
论股东诉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股东代表诉讼是公司诉讼的形态之一,其理论核心是股东的诉权问题。该问题涉及股东诉权的法理基础及特殊要件,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规定为少数股东权,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股东的权利滥用。但少数股东权的规定过于僵硬,会极大地限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用的发挥。相比之下,对不满足持股要求的原告,要求其提供相应担保的方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7.
李开甫 《江汉论坛》2005,(3):129-131
我国现有诉讼制度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明显滞后,中小股东缺乏行使诉权的有效途径。类似于集团诉讼的股东代表人诉讼虽已成为我国证券民事赔偿诉讼的一种模式,但尚未启动严格意义上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国外普遍实行的股东间接诉讼制度更未在我国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规定。我国立法亟待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完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建立股东间接诉讼制度,从而切实有效地保护股东诉权。  相似文献   

18.
朱建涛  陈乃新 《兰州学刊》2005,9(2):170-171,117
司法救济是权利得以实现的最后屏障.股东权利的司法救济,是股东在其权利遭受侵害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权利的一种手段,即股东的诉讼提起权,分为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确立和完善股东诉讼制度,对于弥补我国现行公司法之不足,切实保护股东利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对应,派生诉讼中一些问题的特殊性正是由于与股东直接诉讼的不同特质所致。首先,股东派生诉讼的成立在诉讼程序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直接利害关系”的认定;二是“具体的事实、理由”的认定。其次,对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而定。第三,法院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应当在分配举证责任和依职权调查取证、通知、依法保护公司利益和防止股东滥用诉权等三个方面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勇 《兰州学刊》2005,(3):179-180,178
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产生的背景分析,指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对股东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我国应在公司法中规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并借鉴英美等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前置程序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