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怎么变成小财迷了?孩子怎么能坑了同学又骗家长?在培养孩子经济头脑的同时,家长也不要忘了给孩子树立诚信观……  相似文献   

2.
中年丧子,这是一种怎样的伤;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一种怎样的痛?父母常常把孩子看成是人生中收到的最好礼物,一旦生命花朵突然枯萎,这样的日子又怎么捱得过去?武汉就有这么一群中年丧子、老来丧子的父母,他们集合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抱团取暖,治疗哀伤……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时,不如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肯听话?有个朋友在电视台的少儿频道工作,爸爸妈妈们经常向她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对父母的指令不敏感,对父母的教导充耳不闻,对和父母约定好的事情出尔反尔……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抓狂。甚至有的父母还带孩子去检查听力。  相似文献   

4.
正当孩子胆小、怯懦,挨了打也不还手,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时,父母总是很担忧,孩子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孩子胆小怎么办?总被人欺负怎么办?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办?越来越多的父母焦虑孩子不够勇敢,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融入新环境、新关系的能力。怎么让孩子变得更勇敢呢?让孩子变得勇敢的首要条件,恰恰是父母能接纳孩子的"不勇敢"。当无论自己是否勇敢,父母都一样爱时,孩  相似文献   

5.
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喜欢拔苗助长,有的父母热衷催熟,有的父母想要顺其自然又摇摆不定。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最符合天性的教育?2022年,本刊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雄老师,和您一起实践有机教育。在绘本故事《安的种子》里,老和尚将古老而珍贵的莲花种子交给自己的三个徒弟本、静、安,让他们把它种出来。本想:"我一定要第一个种出来!"于是,他找来锄头,急急忙忙地把种子埋在雪地里,恨不得它能马上发芽。他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种子发芽,生气地从土里扒出种子,还摔断了锄头。  相似文献   

6.
网络交往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交往方式,小红书已成为图书馆员重要的知识分享平台,本文主要探讨图书馆员在网络社交平台中知识分享行为的成因、主要内容及行为特征,指出对于图书馆员来说,网络社交平台的知识分享行为是进一步深化自我认同及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含蓄古板的古代人,谁负责教会他们嘿咻呢?古代人非常矛盾,一方面,对生娃这事有着非比寻常的狂热,一个接一个地猛生;另一方面,又对生娃的途径——性爱闭口不谈。哪怕是在今天,很多父母还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谈性呢,瞪大眼睛说孩子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那么1000多年前的古代人,怎么学习性知识呢?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6月,著名励志作家刘墉的新书《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第二辑)》结集出版了。这套书是刘墉为普天下的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其中也蕴含着他对孙辈深深的关心和牵挂。谈及如何做爷爷,刘墉说:"老人和孩子可以亲,但是不能腻!我的爱不能超过儿子、儿媳对孩子的爱。"在中国,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人:他们一心扑在儿女身上,想方设法地把儿女拴在自己身边,企图掌控儿女的人生;等儿女成家生子后,他们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孙辈身上,百依百顺,娇宠溺爱不说,甚至越俎代庖,想要取替父母的地位……老人怎么爱,才能不越界?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著名作家刘墉,一起看看这位智慧的老人,是如何做父亲,做爷爷的。  相似文献   

9.
没有孩子的时候,婚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的媳妇和婆家格格不入,有的丈夫总像长不大的孩子……这时候,长辈们经常会对你说,赶紧要个孩子吧,有了孩子家里的关系就融洽了,为人父母了小夫妻也就变成熟了。真是这样吗,宝宝的到来真的可以巩固婚姻吗?  相似文献   

10.
正在工作中,我接触了很多孩子。他们感觉孤独,没办法和同龄人合拍,为此而忧伤。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跟朋友、同龄人交往会有障碍。因为不懂得看人脸色,不会和人交往,他们经常被嘲笑、欺负,被同伴排挤。一个叫艾瑞克的孩子对我说:"我感觉自己住在一个星球,所有其他的人是住在另一个星球!"这些孩子所缺乏的东西,就是社交商。社交商包括几个基本技能:1.融入陌生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怎么融入进去?第一次接触,怎样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怎么判断出哪个人可以做自己的朋友?这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从出生到6岁,父母对孩子都是满眼的欢喜,笑也可爱,哭也童趣;孩子18岁之后,亲子关系又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各自安好,便是晴天。唯有小学中学阶段,是没有岁月静好的,学习与手机、假期与课外班、成绩与别人家的孩子,矛盾丛生,鸡飞狗跳。"你怎么这么笨""看你懒的""怎么就不如别人""真是不求上进"……这些6岁前根本听不得的言语,别人敢说一句我们能上去打架的话,在6岁之后从父母嘴里流畅地说了出来,对象就是自己孩子。  相似文献   

12.
宠和溺爱不是一回事。溺爱是对孩子过度的爱,有百害而无一利,而恰当地宠孩子,却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是家庭教育中非常管用的技巧。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是宠不得的,因为孩子很容易被宠坏,在"小皇帝""小公主"恃宠而骄的当下,宠孩子更是家庭教育的大忌。这样的观点听上去冷静而又尖锐,但联系实际就不难发现,不得父母宠的孩子似乎问题更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自信。那么,要不要宠孩子呢?怎么宠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呢?下面四个小故事,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相似文献   

14.
复苏的国学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古老的文字悄悄进入了小学的教室。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告诉我们,险些被遗忘的国学文化又慢慢被人记起。在国学热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孩子们爱看吗?教得够深吗?是形式主义还是真正在学呢?……带着疑问,本刊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国学书悄然兴起孩子们手上究竟有什么样的书,哪那些书又属于我们常说的国学书呢?不久前,记者走进了新华书店。4月29日,时值周末,五一小长假将来。不少孩子下课后就与同学一起直奔书店。新华书店(八一广场  相似文献   

15.
早教QA     
正Q我家宝宝已经两周岁了,特别不懂礼貌。其他同年龄的孩子见人就叫"叔叔阿姨好",可他却怎么都不肯问好。怎么威逼利诱都没用,怎么能让宝宝做个有礼貌的孩子?A其实懂不懂礼貌,都是大人的概念,这么小的孩子并不理解。他只是知道,大人支持的行为,就是好的,大人反对的,就是不好的。但为什么父母如此威  相似文献   

16.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17.
再婚妻子对我和前妻的孩子特别严格,虽然我知道她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但有时候还是觉得她"过"了点。我该怎么跟她谈我的感受,又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会更妥当?孩子天然对亲生父母忠诚。因此,多数情况下,孩子对继父母会有本能的抵触和排斥,尤其在涉及是否要背叛或者评价亲生父母的矛盾下。所以,我们会建议继母要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18.
正当家里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当家里有了两个以上的孩子,而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较小,父母就会意识到"兄友弟恭"只是一个传说,前一秒他们还抱在一起柔情蜜语,下一秒可能就是你哭我喊、大打出手。于是,父母的万能职业表上又多了一项工作:家庭警察。清官难断家务事,父母怎么解决孩子之间的争端,也是一项极难的工作。尤其当自我情绪不好时,心中就像埋着地雷,孩子一哭就立即引爆,理智、平和、温柔全部炸  相似文献   

19.
<正>惊心动魄的事实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问题,这其中,较多的是初中生和父母的对立问题:他们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迷恋网吧;有的夜不归宿;有的早恋;有的逃学;有的不服从父母的管教,与父母争吵、对打;有的几个月不  相似文献   

20.
如果问:孩子最让父母抓狂的事情是什么?父母十有八九会回答:反抗!如果要对孩子的反抗做一个形象描述,那就是:与父母激烈争辩,与父母冷漠对峙,对父母不说实话,对父母敷衍了事。面对孩子的反抗,有的父母选择打骂。可打骂就像在亲子关系中挖坑;打骂的次数越多,坑就挖得越深,直至变成万丈深渊!俗话说“挖坑容易填坑难”,父母实施的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都可能深深印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