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尼燕居》是《礼记》中专门论述古礼的重要一篇文章。该文论述了古礼的四大内容、三大特征和三大功能,是孔子一系的著作,而《论语》则被公认为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著作,通过《仲尼燕居》与《论语》论礼的比较,使我们更能了解孔子对古礼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周礼的重要传承者。面对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以“礼”救世,希望能建立一个理想的礼制社会,“礼”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反映孔子哲学的著作,对研究孔子礼学思想有重要价值。文章从《论语》中“礼”的内涵着手,探讨“礼”在《论语》中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书评》是一部重要的经书评点著作,其中《论语》评点充分体现了评点者的评点特色。评点者对孔子推崇备至,但绝不迷信孔子,有时甚至调侃孔子。评点者在评点《论语》时十分关照现实生活,以古思今,托经言志,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评点者对于《论语》的章法结构和人物形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体现了评点者的文学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一部语录体哲理散文集。它是由孔子门人记录孔子及其少数弟子言行的著作。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相似文献   

5.
一、孔子的审美观关于孔子美育思想的研究,至今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孔子本人也缺乏完整的阐述。但是,从散见在《论语》和其他一些有关著作的记述中,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他的美育思想的端倪。综观一部《论语》的记载,孔子的基本审美观点如下:(一)“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今天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学说的基本文献,它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本文主要是通过《论语》去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创新的理念,然后分析推动教育创新的社会背景和条件,为今天我们主动适用社会环境的变迁,迎击挑战进行教育创新,努力做好培养人的工作而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语》中记载了大量的人物品评事例.《论语》的人物品评既是孔子阐发自己思想观点的方式,也是孔子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孔子品评人物与其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相一致,通过对学生的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教育、点拨.同时,《论语》品评人物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论语》品评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品藻法和品第法、比喻法、品类法和一字评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孔子和《论语》时我们发现,孔子有一个相当完整、也相当丰富的历史学和历史哲学体系。由于孔子本人一向“述而不作”、微言大义;也由于孔子“私学”一传、再传、三传的特点;因此,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与时人言行的《论语》就显得有些混乱,缺乏一般专门著作或语录所应有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这些因素都加重了孔子研究的难度,也使得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容易被误解、忽视或夸大。孔子的历史学与历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一部社会学理论底蕴十分丰厚的著作。作为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曾对社会、文化与人生等许多重大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刻的思考,这些思考的成果以零星命题和片断语录的形式结集于《论语》中。本文试从人的社会角色建设的角度入手,窥探《论语》社会学思想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被二千多年的文明史塑造为书写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其实是保留在华夏书写文明中的口传文化最后的大圣人。《论语》绝非孔子“著作”,而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述而不作”的信条中蕴涵着异常深沉的口传文化价值观。孔子对音乐和诗歌的极度偏爱与推崇都体现着他与远古“圣”观念的契合之处。作为对话录的《论语》是口传文化的学习方略和“圣”的人格境界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一书与"史传"文学的关系颇为密切.其成书过程兼具集体移时撰作、书面材料与口传材料相结合等特点,与早期"史传"作品的生成过程相似.《论语》在西汉时期曾被看作"传",这与书中所含的通论、杂说和故事性内容有关.其名称中的"语",是一种以记言为主,亦兼记事的著作体裁,与"史传"文体要素有不少相通之处.《论语》的"史传"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言事相兼的叙述体制、对人物"德行"的彰显等方面.《论语》的史传文学价值主要在于较为完整、全面和准确地记述了孔子的学思历程、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12.
学界一般认为《论语》没有结构性,是随意编排而成的。如果抱着《论语》有结构性的心理去读《论语》,可以层层推导出其中的义理以及蕴含的孔子精神。通过分析《论语·微子》篇的结构,可以看出此篇是孔子一生的一个隐喻式缩影,体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信念。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孔子的政治、哲学、道德、教育和美学思想等得到了后学的十分重视,研究很深入。但对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论及者却很少,而且颇不深透。孔学研究的资料莫过于《论语》了,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正是这些被后学借以作为研究资料的言语的自身价值却被忽视了。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其言语体现的。孔子对言语行为本身也是十分重视的。他的言语行为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孔子的言语行为思想,探讨其对中华民族言语行为的影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历代的政治家、经学家、道学家多持重道轻文的态度,所以,《论语》的文学成就历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其实,《论语》的文学成就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一样,具有普遍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在学习孔子思想的同时,常常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论语》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论语》的文学成就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焦循对《论语》的研究,是为补充邢昺的《论语注疏》而作,其特点是重义理而轻考据.他对"一以贯之"、"异端"等孔学真谛作出了新的诠释,提出了以《论语》来阐发《易传》思想,又以《易传》来印证《论语》之说,从而正确地把握孔子的思想脉络,给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治学启示.另外,通过对《论语通释》原稿本与定本之间关系的考辨可以看出,《论语补疏》是研究焦循《论语》学的最为完备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智"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德目,这一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具体体现。从《论语》一书中可以看出,"智"包涵"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两种。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追求两种理想人格:"知者"与"仁者",因此"智德"与"仁德"并列成为先秦儒家最重要的两种德行,两者相关但是不等同。仁智兼备就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圣人。儒家在道德修养上追求仁智双修的路线。  相似文献   

17.
“六经”与孔子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必须解决"六经"与孔子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过去学术界议论甚多,至今尚无定论.这里提出我的一点意见,作为研究者的参考.研究孔子,最重要的材料,当推《论语》.它是孔子言行的汇录,出于孔子的学生或再传弟子之手,自然比较可信.但现行的《论语》,经过西汉末张禹和东汉末郑玄两次改订,已成为今古文的混合物.其中涉及孔子与经书关系的材料,一则保存得不多,二则有的还成问题.因而,我们研究这个问题,除《论语》外,还需要借重其它材料.在现存材料中间,对于孔子删定"六经"的史迹,说得比较有系统的,要数《史记》的《孔子  相似文献   

18.
《论语》的文体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的文体源自史官文献中以"王若曰"、"君子曰"为标志的"语"体。以"语"体和"子曰"的形式载录孔子的言论,是为了实现孔子的"立言"理想,并将他归入史官、君子这一文化传统。《论语》继承了《春秋》"微言大义"的话语构建模式,它不具有真理认知的特征,而是通过指示性的陈述,将事实置于各种实际关系之中,从而表达出对事实的态度,也因而显示出个别性、即时性的特点。此外,《论语》还继承了史官"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经典阐释方式,即通过"辞达"缩小自己与神圣文本之间的界限,让意义自我显示出来。《论语》总是通过鼓励学生接近真理,并指示路径,但却从不直接表白最终真理。因此,《论语》的结论具有相对性、主观性特点。指示性源自宗教叙事的启示性,其之所以能成立,在于孔子承继了古代瞽史的话语方式,并被认为是一种"卡里斯马"式的准宗教领袖。《论语》之后,墨子、孟子等学者往往自觉编写这种语录体著作。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弟子日札式辑录孔子言行的书.于日常中见真情,于简约中见真人,于率性中见真知,《论语》真实、纪实、灵活而又简洁的日札式体式,传承数千年依然富有生命力,可以给中学作文教学以富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通达孔学、理解孔子必读的原典。《论语》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教诲与西方文化中很多名人名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时将二者并置一起,彼此大可水乳交融。为了努力帮助西方读者明白易懂地欣赏《论语》中所包含的孔子思想之精华,通过在翻译《论语》的某个篇段之后,加上“欣赏与评说”部分,用一种最为明晰的方法阐述孔子的思想,其中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便是,用西方文化中人们熟悉的思想为孔子的思想作脚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