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消除农村老年人口贫困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步入老龄社会时,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现象日益凸显。从长远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最终解决农村社会养老问题的关键。从近期看,应探寻多种灵活、有效且又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对老年贫困人口的覆盖和倾斜,逐步建立非缴费性农村老年津贴;将农村家庭养老纳入到法治化轨道上来;强化对农村家庭养老和社区服务的引导和扶持。  相似文献   

2.
刘娜 《东岳论丛》2014,(2):137-140
老农保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和社区养老发育不充分,老年人主要通过自主养老和家庭养老来维持老年生活。新农保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到了重新洗牌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仍然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功能缺失、社会养老功能发育不充分的窘境,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稳定性降低,风险性增高。因此,应通过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打造社区养老保障体系,继续倡导孝文化和鼓励家庭养老等途径,建立健全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王小龙  唐龙 《人文杂志》2012,(2):132-13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影响老年贫困的一般机制,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农户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对老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条件变化显著影响了老年相对贫困的发生率,成为老年贫困的主要诱因。基于此,本文对新农保制度提出改革建议:应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力度,并逐步建立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 ,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家庭养老是我国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养老方式在新形势下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通过调节家庭关系 ,重视自我养老 ,发展集体经济并充分发挥集体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 ,是稳定农村家庭养老的有效方法。同时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 ,解决好农村投保基金的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等问题 ,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老年人正式社会支持不足,非正式社会支持弱化,需要借助外力帮助农村贫困老年人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摆脱贫困的困扰。一是建立和完善农业大专院校以及专家学者对农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专业性正式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发挥社会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在农村老年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使农村老年人始终能够获得来自家族成员的精神慰藉及情感支持等表达性社会支持;三是强化邻里及老年朋辈群体的物质援助及友情关怀。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老年人口居家养老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4年以来,山东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很快.2007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00多万,占全省人口的14%以上.山东省在政策法规、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等方面对居家养老事业给予了一定的社会支持.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等原因,山东省老年人口居家养老存在缺少政策指导,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各地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不均衡;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等现象.建立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的政策建议: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构建全社会支持的大系统;明确政府责任,搞好居家养老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快社区(村、居)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视调研,循序渐进地推进居家养老;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直存在着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争论,这两种养老模式各有千秋。在分析农村养老观念和吉林省农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目前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燕 《兰州学刊》2014,(4):116-120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农村老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渴望。而教育养老是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对于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实施教育养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依托于农村社区建设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立老年学校。教育养老的施受主体应是农村老人、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制度设计先行以及社会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是开展教育养老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养老机构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开展社区老年服务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要发展社区老年服务,就必须做到: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要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加强社区志愿者的管理;四是要促进社区老年服务与家庭养老的融合;五是要促进社区老年服务与社会化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老年服务为依托的老年福利体系,实现全民的“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城市化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危机,家庭主导养老和社会主导养老都不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基层农村创造性探索的家庭——合作养老,作为一种过渡性养老方式,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动员了乡村的养老资源,通过变通的方式既保持了乡村养老传统,又满足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继续感受家庭亲情、乡情和子女照顾的需要。这一方式的乡村社会环境支持,还面临乡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传统养老文化的自身现代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群体生活状况,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他们存在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交往范围狭窄;婚姻损缺现象严重、日常生活寂寞空虚等问题.老龄化加剧和家庭结构变化是产生问题的现实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缺位是深层原因;法制不健全和执行不力是重要原因;农村尊老观念弱化是内在原因等.为此,需要从家庭、个人、政府和社会工作者等多层面构建农村老年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王莉  王国军 《兰州学刊》2023,(3):126-142
农村中老年群体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在现代化社会代际关系逐渐疏远的背景下,“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方式遭受冲击。代际关系变迁是否会促使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文章以农村中老年为研究对象,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从个体代际关系亲疏的微观视角来分析传统家庭代际关系变迁这一社会宏观发展趋势对社会养老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代际关系疏远带来的养老焦虑会促使农村中老年群体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然稳健可靠。机制方面,代际关系疏远会降低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由此引发中老年群体社会养老需求。异质性方面,中西部地区中老年群体、“以房养老”及“自我养老”能力较低的群体、风险意识较高的群体在面临代际疏远导致的家庭养老风险时,通过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的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以及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而出现的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文化多元化、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等,三维角度的农村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呈现弱化趋势.现阶段农村养老虽然仍应以家庭为主,但从发展趋势看,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和助老事业.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已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的养老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因此,应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更新养老观念,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发展多种社会力量,使其参与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中,大力发展农村老年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流动越来越频繁,传统的家庭养老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被削弱,而这严重威胁到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延续.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严峻,社会养老机构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养老需求,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人们的养老首选,那么就有必要重构家庭养老的社会关系网络.论文从强关系、弱关系两个方面分析家庭养老社会关系网络的衰落和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农村家庭养老制,承袭传统,适应了农村社会的实际需要,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家庭养老制本身存在的功能和机制的障碍,使得近代农村家庭养老制又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消极作用.本文分析近代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制的两面性,旨在为解决当代农村社会赡养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以便剔除糟粕,吸取其精华,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刘琪 《兰州学刊》2023,(4):149-16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其中农村作为应对养老挑战的主阵地和重难点成为共识。面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成本高企,互助养老被认为是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社会化转向的路径。从基层看去,自我实现的父代价值需求、孝而难养的子代情感困顿、合作帮扶的集体伦理传统,构成农村互助养老实现的主体动力与社会基础。现代性进村和行政控制权下沉背景下,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正在遭遇空间错置与社会脱嵌两大困境:空间错置表达为养老空间设置的内容偏离与区位错配,而社会脱嵌包括协同脱嵌、组织脱嵌和文化脱嵌三个层面。立足高质量发展战略,文章提出空间内容的乡土本位与区位的村社嵌入、干群角色重构与农民利益联结、组织主体性强化与功能拓展、积极老龄理念营造与年龄集团目标统合四重路径,以助力老年群体实现对晚年生活的美好向往。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矛盾更加凸显.农村养老单靠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等一种方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要,特别是精神需求.本文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农村养老要注重人们的不同心理需求,从农民的经济水平出发,分层次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农民就地城市化及社会合作化养老,以及较为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全国统一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农民养老水平的提升,为最终破解长期困扰农村和谐发展的养老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