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人王安石有二位叔祖,即“能吏”王观之和“进士”王贯之。但是,长期以来只有后者进入研究视野,学界皆认定王安石仅有一位叔祖王贯之。“能吏”王观之在临川王氏家族史中失落,主因是左右宋代士人选材记事的社会观念已发生变更,即北宋进入“选举社会”之际,诸多观念皆历经一次从尊崇“能吏”向标榜“进士”出身的转变。受其影响,临川王氏家族在朝向“进士之家”迈进时,“能吏”王观之就在新兴精英士人的话语体系中淡出、消失。追寻此段隐匿的家族史,对于深析王安石的个人学术史、归纳北宋中前期地方士人家族的变动模式,以及勾勒中国儒学复兴的观念背景等,皆不无重要。  相似文献   

2.
宋代王安石家族及其姻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育济 《东岳论丛》2001,22(3):106-111
临川王安石家族是北宋中期最负盛名的衣冠望族。由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王氏家族深深卷入宋王朝最高权力核心的政争中。政治的成败直接决定了临川王氏的兴衰荣辱 ,而其婚姻选择 ,尤其是与“乌石岗吴家”、“蒲城吴氏”(宰相吴充、吴育家族 )、“仙游蔡氏”(蔡京家族 )、“南丰曾氏”(曾巩及宰相曾布家族 )、“钱塘沈家”(宰相沈遘家族 )的联姻 ,更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宋代学术史上的荆公新学吕云飞荆公新学又称“王氏新学”、“临川学派”、“三经之学”、“熙丰之学”,是北宋中叶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派别或学术群体。它因该学派的领袖和创始人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晚年封号“荆国公”,学者称王荆公而得名。冠以“新学”则是北宋时洛学对...  相似文献   

4.
李定广 《学术研究》2007,(11):123-126
王安石的诗被称为"王荆公体"。然王安石在创作中却有比较严重的剽窃习气,钱钟书认为王氏是巧取豪夺、明目张胆地在他人"集中作贼"的代表人物。究其成因,主要有三:一是王氏个性人格的争强好胜;二是北宋文人手书唐诗、模仿唐诗、改写唐诗的风气;三是王氏深受"士宁体"的影响。当然,王安石作为宋诗大家,决不是专靠剽窃浪得虚名,他善于"点化"的一面,使他的诗诗律精严、浑然天成,后来江西诗派所谓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正是对王安石创作方式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96-103
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家族数量众多,家族延续时间长,宰辅高官多,一门数进士较为普遍,地理分布广泛,集聚现象明显等。两宋江西籍进士家族如此繁盛,其原因主要与唐五代移民的迁入、江西特有的地理环境及江西士人的刻苦好学等有关。宋代江西籍进士家族在创造家族辉煌的同时,不仅引领和带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而且还为宋代江西文化的繁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7):106-113
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上,江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正所谓"西江诗在宋朝抑何盛也"。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杨万里是宋代江西诗人的主要代表,他们在诗创作上的艺术特色、杰出成就以及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影响,都可以揭示出宋代江西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江西文学史上,至少涌现出了151个文学家族。对于宋代江西数量如此众多的文学家族,以往人们对其构成情况少有论及。本文拟对这一群体的进士构成、仕宦构成、代际构成以及性别构成情况进行论述与分析,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深入地去了解宋代江西的文学家族。  相似文献   

8.
王善军 《河北学刊》2003,23(2):162-165
三槐王氏家族是宋代颇具代表性的世家大族,本文着重从仕宦、婚姻、文化成就等方面分析了其社会状况。作者认为,在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宋代世家大族只有以“忠信仁厚”的家风为基础,家族成员能较好地利用各种有利的社会条件,努力进取,才能使地位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9.
据《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统计,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共1359人。本文用历史人口学及人口结构学的方法,对宋代江西文学家的性别结构、身份结构及年寿结构进行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宋代江西女性文学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且"家族现象"特征明显。进士极具创作活力,是宋代江西文学的一支重要创作队伍。僧道、宗室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活跃,人均创作量高于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平均水平。60-69岁、70-79岁、50-59岁这三个年寿段的文学家在宋代江西文学中创作力最旺盛。  相似文献   

10.
顾永新 《殷都学刊》2014,(2):114-118
王安石熙宁变法,改革科举制度,王氏新学系列著作行于场屋,直接影响到北宋后期直至南宋的学校教育和科举取士制度。龚原、耿南仲分别著有《周易新讲义》,先后作为三舍法实施期间的太学讲义,与王安石《易义》是一脉相承的。宋代以降,有关龚、耿《易》学著作的著录及其版本流传颇有参差,本文试做辨析。龚、耿二人本王学一派,有着很深的学术渊源,但其书在内容上的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琅琊王氏是汉晋以来门阀士族政治的典型代表 ,研究琅琊王氏家族成员之仕宦历史 ,无疑是我们考察琅琊王氏家族政治乃至门阀士族政治历史的重要参照。琅琊王氏政治源起于西汉昭帝时期 ,至曹魏后期西晋初年已经初步形成以宗族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政治体系。世人以及朝廷对琅琊王氏的认可 ,基本上限定于伦常与政治这样两个层面 ,鉴于此 ,琅琊王氏成员之道德人格与政治才智 ,也便成为历代史家以及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仕宦源流与道德人格的角度探讨了琅琊王氏在西汉中叶、魏晋之交的伦常政治状况 ,力求为琅琊王氏家族政治历史的系统研究做一些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宋代江西学术研究出现一派欣欣向荣气象,人称之为"江西之学",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思想百花齐放,尤以经学、理学研究与救弊之学为盛;二是学术观点百家争鸣,尤以为学之争、太极之争、王安石评价之争为主;三是学术流派百舸争流,主要有朱子学派、象山学派、庐陵学派、清江学源等.  相似文献   

13.
张骁飞 《殷都学刊》2010,31(1):65-72
本文对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属四明竹林王氏家族及其文学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章从考述竹林王氏历代成员生平、人际网络、婚姻关系出发,概括总结了王氏家族的性格、门风、文学、文化成就,并对其与以王应麟为首的王氏家族文学形成、衰败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江西古典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涌现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作家和文学流派。曾被人誉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三位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都是江西人,而且,几乎生在同一时期。他们互相奖掖提携,同结师、生、友之情谊,共铸惊世震俗之雄文,一直传为佳话。更可贵的是他们均以共同的旨趣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领导或推动了蔚为大观的宋代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拟就他们的散文艺术风格进行粗略比较。  相似文献   

15.
国家问题是传统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颇为重要的问题。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中国面临现代性缘起的积极回应。在一定意义上讲 ,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制度后遗症 ,是传统中国近代化展开的结构性障碍。宋代宗族社会的兴起以及王安石变法以后日渐形成的独特的国家与社会结构 ,不同于西方市民社会的崛起及影响 ,这一区别昭示了近代化在中西方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6.
邹自振是福建人,却在江西的抚州工作了近30年。这30年中,他对临川地域文学从涉足到深入,从单个作家研究到临川文人群体研究,从临川文学到临川文化,他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扩充自己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江西古代旅游文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旅游文学是古代江西文学史中一朵绚烂的奇葩,这是一块亟待开垦的文学处女地。自古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川秀美,文化丰润。从历史文献及文学典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遍布江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基本上呈点、线、面的生态布局,江州、洪州、虔州三点遥相呼应,赣江一线连缀南北,信州、袁州又呈左右辐射态势。庐山、鄱阳湖,滕王阁、青云谱,郁孤台、小梅关等名山江河、湖泊驿道,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留连吟咏。而分宁、临川、庐陵、古水等地,则与黄庭坚、王安石、欧阳修、文天样、杨万里等文化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04-111
宋代江西文化发达,进士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理分布来看,宋代江西进士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数量多的地方往往集中在江西中部和东北部,而江西边远之地,尤其是江西南部数量稀少。这种分布特点与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分布特点一致。宋代江西进士的地域分布遵循江西文化发展的逻辑,与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鄱阳湖水系的走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的地域意识,至宋加强.两宋文学家族地域分布,总体趋向南多于北的态势,其分布随地域文化呈现一定差异,江西和福建文学家族的崛起最令世人瞩目.两宋地域文化对文学家族成员的性情品格、知识结构乃至创作表达,都有各不相同的影响.文学家族成员对地域文化的建构,也起到促进和弘扬的作用.探讨两宋地域文化与家族文学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太原王氏居地屡有迁移。东汉末年居晋阳,时值乱世,因当时由并州向邺强行迁徒人口,族人乃移居野王县。曹丕登基,迁都洛阳,“令天下听内徙”;黄初二年前后,太原王氏由野王迁至洛阳。西晋末年,社会动荡,北方大族先后南迁,永嘉年间,王氏家族大部分相继迁往建邺,恰逢琅琊王司马睿网罗天下人才之机,王氏家族又与新的政治势力结合,继而获得自身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