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对自由概念的探讨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赛亚.伯林在理清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自由的含义的基础上,将自由区分为"免于……的"消极自由和"去做……的"积极自由。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区分是伯林对政治哲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基于伯林的著作文本,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内涵、划分以及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伯林的自由观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2.
自由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戊戌时期起,历经五四运动,直至当下,各大社会思潮都对之有所述说。我们把自由的主线理解为主体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和主体(人)都从本然的状态改变为应然状态,也就是自由的状态。为了成功地做到"两个改变",需要认识论、方法论的辅助和政治哲学的辅助。以此为背景,自由呈现为认识自由、政治自由以及人格自由。而在论述策略上,我们将观念、概念、范畴的研究转化为对于问题、次一级的概念和组成环节的研究。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现代自由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诠释自由从来不是自由主义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哲学领域,"自由"是一个重要同时也充满争议的概念。不同的政治哲学家讨论和区分了不同的自由观,并论证了其内在逻辑。贡斯当从社会历史状况出发,比较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指出现代社会的人应享有现代人的自由,无须留恋和提倡古代人的自由。伯林从自由一词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据此指出积极自由存在逻辑上的悖论并隐含着极权的危险,从而主张消极自由。许多自由主义者虽对伯林的论证存有异议,但从根本上信奉伯林的主张。但是,共和主义的一些思想家如昆廷.斯金纳不抛弃积极自由,在自由主义的逻辑框架之外发展出一套具有自恰性的积极自由观。然而这种具有怀古精神的自由观在现代社会所能取得的共识可能并不需要,研究者们发展出一个新的、能够抵御极权主义威胁的、能获得更多认同的和自恰的积极自由概念。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对自由的论述不仅对自由意志问题的讨论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他的政治理论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政治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重建霍布斯对自由的理解,试图揭示他的自由理论在当代自由意志的形而上学和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最近,政治哲学家们对社会自由、政治自由,尤其是无干涉自由和无支配自由概念给予了较多关注。概括而言,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自由理念,它们分别是心理自由或精神自由、伦理自由或道德自由、政治自由或社会自由。这些自由在人的自由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价值,依次呈现为意志自生自由、意志自主自由和意志自为自由。意志自生自由是指人们拥有对呈现在任何一次选择中的诸多选项进行慎思的心理能力。意志自主自由是指人们具有与可靠地实践那种能力相匹配的道德品质或技能,展示人们对将引导其开展慎思的诸多考虑的真实感悟。意志自为自由则是指人们在做出自由选择时得到政治保护,以至于他们能被视为自由人。无干涉自由和无支配自由具有本质差别,后者更接近人的本质。当我们讨论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时,最终必定会触及无支配自由。  相似文献   

6.
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在<自由的两种概念>一文中,对"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个自由概念进行了区分.他将"消极自由"定义为个人行动不受他人干涉的区域;"积极自由"则意味着个人的生活和选择是由自己而不是任何异己的因素所决定.与此同时,在对积极自由概念的错误理解的基础上,伯林激烈地反对积极自由理论.本文拟在辨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就伯林对"积极自由"概念的错误理解予以力所能及的评析.  相似文献   

7.
自由与责任: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由和责任是一对孪生概念。但分别从自由出发和从责任出发来处理责任-自由的关系, 我们看到的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主体性,即权利在先意识和责任在先意识。分析这两种主体性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运行,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当代中西方政治生活的差异性。在权利意义上的自由指的是人在选择中至少面临一种“想要选项”;而责任概念的关键点是个体面向未来、他人和它者。权利在先意识引导着自由主体性,在政治生活上主张把某种普遍的“想要选项”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这种政治称为权利政治。责任在先意识所引导的责任主体性,则把政治生活奠基于主体对未来、他人和任务的深入理解,要求每一个人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并对政治家的责任感提出更高要求,这便是问责政治。这两种由不同主体性所承担的政治体制各有利弊,简单地互相否定不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任何好处。  相似文献   

8.
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价值目标,也是我们在利益结构迅速分化和重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呈现拉大趋势的今天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以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既是对自由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经典总结,也促使我们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现实关系进行审慎反思.扬弃两种自由观,构建“社会—个体互构”的政治和谐观、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是当今西方政治哲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一方面 ,他们将这两种价值理想作为其民主政治的基础和核心 ,另一方面 ,他们又发现这两种价值观在同时运用于民主政治中时呈现出颇为复杂甚至彼此冲突的情况 ,由此导致国家的治国理念及一系列干涉手段的差别。本文通过探讨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关于自由与平等关系的论争 ,试图指出 ,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是无法根本解决自由与平等的冲突问题的 ,自由和平等 ,还是自由或平等对于自由主义来说永远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因此 ,必须突破自由主义的理论框架 ,为自由和平等的协调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必须将"自由"放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并分清不同学科、学派背景下的"自由"含义。在此基础上,先后从社会层面和相关概念的有机关系中对"自由"进行了两个维度的解读。最后指出,要将"自由"放在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背景下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