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长城史是中华文化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的长城为中国长城史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尤以秦昭王长城,更是涉及秦国发展史中的重大问题。这条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  相似文献   

2.
外戚政治是中国封建政治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从秦宣太后外戚干政,历两汉魏晋隋唐,历朝外戚在政治舞台上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危害之巨,皆为世界所罕见.究其根源,乃由于外戚政治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藤蔓相连,外戚政治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必然的附产物.本文拟就两者的关系,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 ,秦国的外交策略灵活多变 ,孝公、惠王、武王、昭王、秦王政各朝大都能依据当时秦国的国力状况和国际形势确定不同的外交策略。事实说明 ,这些策略无一不切实可行而成效显著 ,它们削弱了敌人 ,壮大了自己 ,大大地加速了秦统一全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秦灭六国的实现,往往与范雎"远交近攻"之策相联系。这一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施行内容,可置于战国后期秦对外战略的整体发展线索中再作考察。秦自武王东窥周室以来,对外军事进取自北向南有北侧、东向、南侧三个战略方向。鄢郢之战后,穰侯为实现进一步南下攻楚,战略重心转为东向攻魏,欲长驱先破大梁。范雎代魏冉入相后,在此背景下提出"远交近攻"。相对以往联合齐燕而先取韩国的旧有认识,范雎连横韩、魏,威迫楚、赵、齐等远国。为促使韩、魏参与连横,秦军事进取由东向而转入北侧一线,坐镇河东,扩展河内,蚕食南阳,隔绝、并吞韩上党地。"远交近攻"战略专注河北一线稳步推进,并形成对赵国的战略包围。  相似文献   

5.
所谓外戚,一般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有时也包括公主的夫族.他们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个重要集团.当他们凭借着掖庭之亲和椒房之宠而内擅枢机之政、外总军政之柄,此即外戚政治.一外戚集团是从西汉时期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我们考察西汉的外戚政治时,有一个现象特别引人注目,即西汉外戚多出自微贱.赵翼《廿二史札记·汉初后妃多出微贱》中指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干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干政朱子彦中国历史上的后妃干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据《后汉书》载:“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重器,唯秦太后始摄政事”。唐代李贤在注《后汉书》这段史实时云:“太后,昭王母也,号宣太后,……...  相似文献   

7.
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杨光华后妃、外戚预政擅权的现象在中国古代不少朝代中都出现过,有时还相当突出。宋代也有后妃、外戚预政,但同前代相比却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其特点和形成特点的根源,不仅有助于认识宋朝的政治统治状况,而且有助于了解古代后妃、外戚参政的演...  相似文献   

8.
韩非在论及商鞅变法时说:“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韩非子·定法》)此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众所周知,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即被秦惠文王驷所杀,但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所制定的法令政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经惠文王、武王、昭王等,封建制在秦国继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故能“四世有胜”(《荀子·强  相似文献   

9.
北魏外戚述论孔毅外戚政治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北魏显得颇为特殊,这就是:秦汉以来外戚屡屡干政的政治局势得以抑制;同时,母后专权又较为普遍,但在某一历史阶段的母后专权又与外戚于政有不同的意味,表现出强烈的北方民族气息和文化风俗。“妃后无...  相似文献   

10.
《辞海》“河桥”条云:“河桥,古桥名,故址在今陕西大荔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西蒲州镇之间黄河上,战国秦昭王建,黄河上建桥始于此。”学者多从之。黄河桥以秦昭王所造为最早,此说实有舛误。  相似文献   

11.
有关部门宣布有六大依据确认曹操墓葬,其中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等铭文的八块石牌,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然而,说曹操"挌虎"于史无据,不可相信。今安阳大墓出土的诸多文物,亦非曹操《遗令》中说的"敛以时服。那么,墓主人真的是曹操吗?"魏武王"会不会另有其人呢?从研究"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石牌入手,遍稽史书,居然有所发现,找到了安阳大墓的真正主人——后赵石虎。并就这个问题兼及"七十二疑冢"问题,提出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五○六年,吴王阖闾联合蔡、唐两国军队攻伐楚国。双方战于柏举,吴师大败楚军,并乘胜攻占楚郢都,楚昭王亡命于云梦、郧等地,因险遭不测,最后逃奔至随国。后来,楚大臣申包胥到秦国乞师求救,秦出兵大败吴师于稷、沂、麇等地,迫使吴王阖闾撤兵,楚昭王才得以返郢复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昭王奔随”事件。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①。庄囊王为秦质子于赵②,见吕不韦姬③,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④。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⑤;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⑥;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⑦。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⑧,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⑨,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⑩。蒙骜、王(齿奇)、麃公  相似文献   

14.
张仪、张若筑成都城是在秦惠文王时呢,还是秦悼武王时?李冰受命治蜀是在秦昭襄王时呢?还是孝文王时?他的官衔是蜀郡守呢,还是蜀郡太守? 这几个问题在近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可以找到答案,现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5.
外戚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产。从西汉吕后到东汉梁氏,从唐朝武则天到清代西太后,它如同中国封建政治的一个肿瘤,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给本来就畸形发展的封建社会带来更多的畸形,使本来就踽踽独行的封建历史更加举步维艰。所以,研究外戚政治的产生,对了解外戚政治本身乃至于中国封建政治本身,都是极有帮助的。本文拟从先秦宗法制和政治联姻入手,对外戚政治的形成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战国末期,秦昭王同巴人刻石盟约,《盟约》说:“秦若犯夷,输黄龙一双;夷若犯秦,输清酒一钟”。此巴乡清酒不是寻常的酒。中国生产白酒的历史上限可推到汉代及以前。巴蜀地区生产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汉以降,名酒众多,且为世人所重。这种巴乡清酒似可断定为在当时是千金难求的蒸馏白酒。  相似文献   

17.
“传舍”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在选入中学《语文》的文言文中,仅出现于《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原句为:“(秦昭王)舍相如广成传舍”。课本将“传舍”注释为“招待宾客的馆舍”;教学参考书上对原句的翻译则是,“(秦昭王)安置相如在广成宾馆里住”。长期以来,这种译注广为人们接受。于在春的《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续编)中的译句是这样;朱东润也将“传舍”直接解释为宾馆;拥有大量读者的《高中文言文评点释译》以及笔者所见的其它译文,无不将“传舍”与宾馆划上等  相似文献   

18.
周公是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自小聪明好学,成年后以笃厚仁孝、多才多艺著称,从父王处理政务或征战,才干过人.武王继位后,他任辅佐大臣,在灭殷建周中立下汗马功劳.武王崩,成王年少,局势不稳.周公临危受命,摄政称王,维护和巩固周王朝统一政权.他在大功告成后,又还政于成王,成为流芳百代的社稷大臣.  相似文献   

19.
张三四 《市民》2006,(5):33-34
两千多年前,是中国的战国时代。当时中国分为七个诸侯国:秦、赵、韩、魏、燕、齐、楚。七国为争夺霸主地位。连年征战,百姓备受煎熬。七国之中,秦最强,秦王赢政,意欲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被六国视为最大敌人。古往今来,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刺杀秦王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秦拔楚郢的战争,是指始于公元前280年(秦昭王27年,楚顷襄王19年)的秦伐楚、至公元前272年楚质太子于秦,两国关系复好的整个战争进程而言。通过这场历时九年的秦、楚之战,于秦言是拔郢都、取巫黔,迫楚东迁,使其兼并诸侯的东进战略推进了一大步;于楚言则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震荡,国势趋于倾危,而亲秦与反秦的政治力量经过激烈的较量,亲秦的力量取胜,终致屈秦和好,偏安一隅。虽然本文论列的问题与史事有些是发生在拔取郢都之后,但它是秦拔楚郢战争进程中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