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且标。”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社会主义国家也把民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新型的民主政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宴践.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历史讲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一种创造性的民主质态。面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后疫情时代交织叠加的国际背景,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全链条的参与优势、致善政的效能优势、历史经验的集成优势以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普惠优势分别破解了美西方缔造的“选举决定论”“西方优越论”“民主速成论”“民主失败论”之陷阱,有力回应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政治“围攻”,为廓清民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迷思、攻克“超大规模民主难题”、提供“民主—治理”复合型方案、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多元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我国理当坚持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各类民主陷阱,为加强国际政治合作与全球攻关、推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展紧密相连。文章立足于基层民主的中国实践,简要阐述了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阶段,梳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层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的实践历程,从群众自治和党内民主两方面阐明了基层民主在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助推效应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系统论证了基层民主实践与助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中国基层民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和有益贡献,为学界继续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和优势”等重要命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启发。  相似文献   

4.
面对一个民主传统薄弱的超大规模社会,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跨越多重障碍,化解多重困境。60多年来,新中国在民主的价值理念、制度建设、实现形式和公民权利保障方面均取得了斐然的历史性成就,初步形成了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中国式民主模式。大国民主建设的中国经验集中体现为:执政党和国家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比较安全的民主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现行政治体制的冲击最小,并且能够顺应民主化的历史潮流和基本满足民众的政治参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民主制度建设来化解各种社会治理危机。通过优化政府治理来实现中国政治的有效性,在发展渐进民主中增进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寻求治理与民主的有效均衡是中国经验的核心要素。而继续坚持增量推进、稳妥发展民主政治的既定方针,在重点领域取得质的突破,激活中国式民主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实现民主诸领域的均衡与健康发展,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下一阶段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是指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维度、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维度、高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维度。本来,作为民主政治的整体,以上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维度的不同层面是密不可分的,但由于中国现实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民主发展的艰巨性,在选择民主发展的攻防点和突破口时,我们较多地选择了某一方面。然而,几十年的民主实践已经证明,将不同的民主形式拆分开来,片面地或单纯地推进某种民主形式,并不能发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反而是阻滞了民主的整体推进,模糊了民主发展的要旨,致使中国式民主仍然只是存于人们理想中的空中楼阁。因此,要真正推进中国式民主,有必要重新厘定民主的本意,准确把握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协调地推进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关键在于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政治协商,对民主协商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不断取得新进展。基于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背景的两种制度,在协商机制方面,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趋同。中国的民主协商为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也展现出协商机制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光明前景。因此,应该把协商民主的协商机制引入到人大民主中,并分别在人大代表选举、人大立法、人大审议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定、人大人事任免、人大代表工作等方面确立了与其相匹配的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主张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主要的表现是: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人民权利、人大制度、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基层民主、党内民主等方面全面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还详细规划了政治体制改革这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它要求推进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多元化,其中首要的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民主政治与国家治理具有内在契合性。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着眼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而离开民主政治发展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将迷失方向和陷入困境。中国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以政府治理为主导,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国家制度建设,推进各项公共事务治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多元化,达到法治、德治、共治、自治的合作协调治理。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必须以坚持党领导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协商民主形式和实行群众路线为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新型民主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内在契合点表现在法理上的契合、民主理论上的契合与制度基石上的契合等方面.这些既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动的基础,又是两者契合的衔接点.  相似文献   

11.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经历了三个前后相继的认识阶段,即毛泽东的"基本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和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反映了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基本矛盾—改革—创新的动力轨迹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探索历经艰辛,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亡党的原因很多 ,但最重要的是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 ,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的能力 ,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也葬送了党的自身。从党的先进性视角 ,解析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技术消费是技术品、技术服务进入消费领域的主体经济行为和个性创造过程。如果把工业遗产看作是工业文明的历史凝固物,那末工业遗产的技术消费遗存编码就构成了他的精神内核和遗存标志符号化系统。从技术消费角度解读工业文明的孑遗,从技术消费价值认知过程探索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内涵将是一个有学术前景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