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与黑》爱情描写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 ,通过主人公于连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描写 ,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王政复辟时期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青年的憧憬、追求、奋斗、苦闷 ,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的整个社会风貌 ,也揭露和鞭挞了查理十世的黑暗统治。《红与黑》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力作  相似文献   

2.
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 ,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 ,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 ;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 ;三是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等  相似文献   

3.
司汤达的<论<红与黑>>,揭示了小说的写作初衷和主题,阐述了小说的原型,并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小说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就是它的现实主义性质.使其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三是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等。  相似文献   

5.
路遥与司汤达处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圈中,虽然他们在爱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并在作品中加以表现,但由于个人的情感体悟、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表现意图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爱情在路遥、司汤达的作品中又表现出不一样的形态,路遥作品中的爱情充满真诚和温情,司汤达作品中的爱情则充满猜疑和阴谋。  相似文献   

6.
司汤达的《红与黑》以王政复辟时期为背景,主要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封建势力的联系和斗争,也反映了贵族、资产阶级、教会和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联系和冲突,突出表现了作家本人启蒙思想在作品主人公于连对憎恨封建教会的无神论思想及崇尚自由等方面的投射。  相似文献   

7.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主人公于连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格尊严、宗教观念、精神追求、生活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个性气质以及梦想构成了作品的动人情节。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来分析文本,透视出司汤达本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及浪漫情怀是形成于连情感取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他在创作《红与黑》时,把自己对封建贵族及王权的憎恨、对启蒙思想的热爱及对拿破仑的极度崇拜毫不掩饰地投射到了其作品主人公于连身上。本文运用文献对比、理论分析方法,通过对司汤达的政治观念在《红与黑》中的投射的研究,更深入地理解这部文学巨著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合理发展及反映的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采薇》一诗不仅以句取胜,尤其以篇取胜。全诗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对比艺术的表现手法,从整体上呈现了军人异于常人的战争观念,刻画了戍卒们苦不堪言、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充分展示了诗歌艺术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红与黑>中于连悲剧的成因及其背后的心理动力机制,阐述于连个体人格在理想之我和真实之我的冲撞下的扭曲和对其外在行为的影响,说明真实存在是人格健全的标志.人格的自我健全的先决条件是个体的自然天性能够自觉地摆脱外在的奴役,表露真实自我,实现精神层面上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山椒鱼》和《黑雨》是日本现代作家井伏鳟二前期文学和后期文学的最高杰作.这两部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创作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下,但在作者现察社会的第三者立场、肯定现实的平和态度和追求未来的美好希望这些方面极具不谋而合之处,而且作者的态度更彰显了小说特有的主题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叙述学理论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分为“外部视点”与“内部视点”,前者使用直接引语,引用人物的所思所想,后者则由人物予以转述,使用间接引语。《圣经.旧约》叙述中的心理描写绝大多数表现为直接引语,但在某些语境下,“说”可以转化成“想”,直接引语可以转化成间接引语。在叙述功能上,由外部视点决定的直接描写为阐释性的,而由内部视点决定的间接描写则为反思性的,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构成“圆形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红与黑》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女性阅读的角度 ,分析了《红与黑》中女性形象体现的女性特征 ,阐述了女性追求及追求中的痛苦和挫折 ,并指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毁灭是社会功利导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对司汤达的经典之作《红与黑》的评析历来停留在社会层面,该运用法国著名哲学家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小说的欲望主体进行分析。认为小说主人公在镜像阶段形成的理想自我与被动的自恋欲望造成了他人格的分裂、异化与斗争;欲望主体的缺失使之发现真正的欲望对象永远无法企及,是人类存在本身所固有的缺失;欲望主体徘徊在想象界和象征界之间,在欲望主体的追求中,始终有一个客观化了的他者在注视着所谓的责任与事业。这是主人公走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了叙述者的个性特征 ;文本故事世界的叙述图式则展示了以张驰来调节的叙述节奏 ,从中蕴含着作品的悲剧性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围绕文学话语权问题的讨论,对现代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他们更青睐于那些让人难以捉摸,容易引发思考和参与的文学作品.现代读者运用新的阅读理论,操纵着文学话语权,以新的身份重新面对传统小说,特别是那些经过了历史岁月考验之后的经典名著.以司汤这的<红与黑>为例,以平等对话的身份着重对作品中的象征寓意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叙事疗法主张,在治疗中通过帮助来访者多角度地重构自身叙事,挖掘过往经历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从本体论的角度看,叙事心理治疗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一反长久以来占据心理学的机械还原、生物还原论倾向。但是从存在论上看,由于新叙事的存在不能否定旧叙事存在的合法性,因此不能排除因旧叙事重新替代新叙事而导致原先心理问题复发的可能。所以,叙事疗法在治疗中更多作为一种备选手段而运用。  相似文献   

20.
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鬼神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发现,曹雪芹与后四十回作者对鬼神的态度同样是矛盾的,但他们却善于利用这些鬼神描写去教育和警醒世人,表现出明显的宗教意识;同时,这些关于鬼神的描写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神秘奇幻性、象征性和怪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