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意向行动理论是塞尔行动哲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标的行动.首先,梳理意向行动的构成要素,包括“慎思”、“在先意向”、“行动中意向”、“行动”和“间隔”.其次,通过解析要素的相互关系,廓清意向行动的结构和运作模式,以图形方式展现出来.最后,评述奥肖尼斯和帕切里关于“在先意向”和“行动中意向”的一系列批判性观点.以此为基础,论证如何通过“行动中意向”来消解早期行动因果理论的异常因果链问题.  相似文献   

3.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使语言具有了三种功能描:描述世界,创造世界与心智加工,纠正了传统的语言单一功能,进一步明确了语言的重要性。本文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述评,并对该理论的价值与缺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为20世纪的语言哲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和思路。文章以语言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视角,从语言的意义、语言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拓展了传统语言意义的概念,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功能主义主张心理现象可起因果作用;心理状态就是大脑的计算状态;结构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功能。塞尔认为心与脑的关系并不是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计算机不是心灵的真实图式;计算机也不会感到疼  相似文献   

6.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意义既是语言哲学的研究重点也是文学批评的研究目的。语言哲学中的言语行为意义观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的最小单位 ,话语的意义是言语交际中实现了的言语发出者的言语意图。各文学批评流派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但却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是静态研究。运用语言哲学言语行为意义理论研究文学的意义不仅可以避免文学批评意义研究的不足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以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但又有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3个方面:哈贝马斯突破了奥斯汀与塞尔关于制度界限内的以言行事行为,提出了非制度界限内的言语行为,并研究了后者实现以言行事的效果必须要满足的语用前提;与奥斯汀和塞尔不同,哈贝马斯明确提出了3种不同的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在批判奥斯汀与塞尔对言语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精读和听力课中的间接言语行为现象 ,论证了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导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和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发话言行、示意言行和成事言行具有趋同、趋异两种关系。赞扬、批评的趋同功能指发话言行和示意言行、成事言行趋同并行;赞扬、批评的趋异功能指发话言行和示意言行、成事言行趋异反向。结合中国群体导向和美国个体导向的文化特征,对个体独立性反拨批评策略和言语行动进行探究,指出中国吸纳了个体主义元素,美国融入了集体主义考量,批评策略的中美互鉴是东西方文化沟通、调适的自然反应。  相似文献   

11.
《合同法》规定合同条款分为明示条款和暗示条款。暗示条款无需在合同中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但需要当事人双方通过正常的思维能推断出来。法律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语言学家约翰·兰肖·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既是《合同法》中暗示条款存在的语言学基础,又是对《合同法》中暗示条款进行司法解释的有力证据,它影响、制约着《合同法》中暗示条款的存在、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言语的意义并非囫囵的团块,而是具有不同层次。就人们对其言语表达效果的期待以及表达策略来说,不外乎明示、暗示和寓示,因此可以把言语意义分为明示义、暗示义和寓示义三种。理解到哪一层次的意义,决定了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行动、因果关系和自我——塞尔行动哲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塞尔的行动哲学实际上论证了一个康德式的问题:自由行动如何可能?他将意向性和行动紧密联系起来,指出意向性引起行动,行动使意向性得到满足.这种关系是通过心理因果关系实现的.心理因果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因果关系,它不是行动的充分条件.正因为如此,在行动中我们需要设定一个不可还原的非休谟式自我.塞尔的这种考察行动的方式避免了内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缺陷,推进了行动哲学的讨论.但其分析还显粗糙,有待我们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14.
X BE 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表面上看起来主语和表语重复,传递的是"零信息",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传递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言语行为。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是由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共同作用完成的。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认为X BE X结构的意义解读可以从言内行为上完成对词义的解读,从言外行为来表达交际意图,从言后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解说了现代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语言和言语。传统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结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运用,属于言语学范畴。中国2500年前已经出现言语的研究。从孔子开设的学科和《论语》的用词频率考证,言语学在当时已趋成熟。孔子重视言语研究,与他的教育思想、培养人才的理念相配合。当今世界重视语言运用,孔子言语学遗产在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塞尔的心身观,对于科学地解决心身关系这一哲学史上的老大难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提出,要真正解决心身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联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综合地研究心身关系。  相似文献   

17.
塞尔对传统的意向性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他用自然主义的观点,认为意向性在自然界有其地位,所以"不主张还原和化约"。同时认为意向性不是心理状态的独有特性,因为人之外的事物在象征和比喻、派生的意义上也具有意向性。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标志着新的哲学方向,那就是把言语行为放在心的背景中去考察,用语言来说明心的意向性,为之制定意向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何莲珍约翰·塞尔(1932-)是70年代出名的美国分析哲学家,50年代就学于牛津,师从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斯特劳森从事分析哲学研究。回到美国后执教于UCLABerkeley,1959年成为哲学教授,其主要贡献在于他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论述了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的概念、特征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本文从真理观、逻辑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批判,并且指出了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20.
在语言交际中,功能性话语既表达了命题内容,也表达了说话人的主体意义。从交际的角度讲,说话人是交互主体,说话人意义在交际行为中通过语言符号得以体现。功能性言语这一现象同时涉及语言符号系统和语言交际两个方面。第一,说话人主体意义与命题意义不同。第二,功能性言语体现了说话人主体。第三,说话人意义体现在功能性言语标记语上。学术语篇中大量使用功能性言语,从中可以看到用做功能性言语标记语的词汇如何具有说话人主体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