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在现代化建设中应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现代化建设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也付出了高额的环境成本代价 :民族文化的流失 ,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云南独具的特色优势正在失去。在新的发展中 ,云南应重视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弘扬优秀的云南民族文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区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民族旅游为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湘西捞车古村寨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尚未转化为文化资本,未能有力推进区域社会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之下,整合捞车古村寨及周边古镇的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资源集群发展,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人文关怀,进而培育与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这既有利于土家族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又是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途径的探索,也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资源渗透在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之中,因此,云南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性质是宗教文化.云南宗教文化资源具有完整性、原发性和层次性,并以原始宗教文化资源为根本.因此,认识和定位云南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性质,对云南保护、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和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的云南歌舞演出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云南的歌舞演出产业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对这一正在蓬勃发展的经济文化现象.我们在投入关注和热情的同时,还应赋予理性的思考,将其置于民族文化传承的视野下审视,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与评判,以确保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当前的歌舞演出产业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到文化资源的脆弱性和较低的社会发育度,进一步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促使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云南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略论云南名村名镇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都有具体的承载、传承、发展所依托的社区,云南名村名镇的保护及其与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之间有着强烈的关系.云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使云南的村镇文化具有了一种全国其他省区很难相比的文化多样性和乡镇文化的独特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平台,培养本土文化人才、精英乃至大师的摇篮.云南很多国内外驰名的文化品牌都要依托农村,大力推动村落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将会对云南以文化为灵魂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一种"活水长流"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创新与民族文化产业是实现黔东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创新理念,激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机制,优化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构筑产业链,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当然,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云南省为例,论述了合理开发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促进云南文化产业繁荣和裨益民生所起的重要作用。云南省在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文化资源的庸俗化滥用,重市场的文化销售而轻精英传人的培养,以及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薄弱等问题。文化资源能否持续发展和再创有赖于文化生境的活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文化生境的生命力至关重要。在新的时空情境下文化资源的再生与再创造以及城市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年轻人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等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资源产业化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与排他性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生态发展失衡,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困境仍然是制约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应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组织建设,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云南是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世居有26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纷繁多彩,更是一个文化富矿,潜藏了巨大经济价值。从1996年开始,云南省开始探索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可能性,经过20年的摸索,云南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挤身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大省,并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云南省走过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之路值得总结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云南符号的文化产业比较丰富,云南符号测绘研究也很重要。云南文化产业模式与大连环境经济模式的资源开发与城市经营的非物质经济发展的案例相比较云南文化产业投入产业率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都市再造与产业重构的文化产业原理、对策与政策、技术问题及产业元素与要素创新发展问题都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现在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澳大利亚政府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性,推动滨海新区的文化产业在有效政策的支持下真正实现创新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汉唐盛世的文治武功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辉煌。当代国人的“汉唐盛世情结”,是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伟大复兴的自信历史根基。因此,“汉唐盛世情结”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梦的实现。只是,我们在向历史看齐之时,还要“睁眼看世界”,处理好汉唐形象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后国家形象、历史上的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与当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大、汉唐盛世中汉族成就与少数民族成就、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五大关系,把培养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与积极西学结合起来,方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政治资源的流失主要是政府行政人员的素质差、滥用行政权力、行政行为不当、能力欠缺等造成的。要保护好这些资源,就要加强利益整合,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素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能力;加强制度创新及行政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文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战略 ,它包涵了该政党的文化理念、文化目标、文化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承担了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 ,并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相应的文化战略。在探索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以下文化发展思路 :从不断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到大力推进文化整合 ,再到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兼容并包、自我批判和自我创新等品格。这些优秀品格使得中华民族精神能充分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承接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精华,为民族精神增添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与时俱进,成为支撑中华民族自立、前进、发展的钢铁骨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通过四条途径影响云南文化:中原王朝的强行传播,云南的主动学习,汉族移民对周围的辐射,民间往来。中原文化影响了云南各民族的伦理道德及日常生活,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云南文化发展水平,缩短了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距;中原文化打破了云南原有民族文化的平衡,冲淡了云南文化的民族特色,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需要保护的项目太多,各级政府每年拿出的资金有限,致使不少项目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本文认为,可以把旅游开发与保护工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投资者,也有利于旅游的开发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重庆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其自身特殊的力,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也都有着其自身独到的文化力。在当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力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传承至今的民间信仰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重要的本土性文化资源。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当正确处理民间信仰文化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积极解放蕴含其中的文化力量,努力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优质的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创造出优良、丰富的文化.其中,以孔、孟思想为宗,而揭橥人本、强调伦理、倡导道德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华民族学术思想与生活文化的主流核心.依凭着以儒家精神为核心底蕴的优良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度撑过了几乎亡国的大灾难.近年来,炎黄子孙虽由睡梦中觉醒了,却又面临着科技及工商急遽发展而来的狂风巨浪.当此之际,如何重拾民族自信心,进而巩固永续发展之鸿基,诚乃吾辈责无旁贷之要务.唯有加强弘扬儒家精神,才是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