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文章提出以问题意识、想象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作为重点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Ф.деСоссюр于20世纪初提出两个重要概念——“语言”和“言语”。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利于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语是一种“以形达意”的无声语言。本文揭示了非言语语的交际功能,非言语语与文化的关系,非言语语的组成及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本是言语     
"文本"是解释学的重要范畴,解释学就是研究对文本的理解的。解释学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文本是一种语言的存在。语言可以相对地区分为"语言"和言语。言语是活的语言,是使用着的语言,有说话者(作者),有听众(读者),有语境,有所指(文本的意义),有个体性的特点,一旦言说,言说不可改变;而"语言"是对言语的语文学抽象,指人们在言语时能使用的语词的发音或字形、词义(能指)、语法、体裁等,它不是使用着的语言,是"死的语言",没有言说者,没有听众(读者),没有语境,没有所指,没有个体性而有区域性、民族性,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文本作为语言的存在是言语,包含着"语言"而不能仅仅看作是"语言"的存在。确认文本是言语这一事实,对于解决"人的历史活动是不是文本?"、"什么是文本的意义?"、"文本有没有原意?"、"文本的原意能否被读者把握?"、"理解有没有正确性问题?"、"理解正确性的标准是什么?"、"理解和认识有什么区别?"、"解释学和认识论有什么区别?"等解释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解释学应当尊重文本是言说这一事实,一切与这一事实相符合的解释学理论是正确的,而一切背离这一事实的解释学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言语修辞和言语叙事学-诗学理论,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具有言语行动的内涵和行动能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言语行动基本内涵应该包括言语身份的建立、确立文化表达策略和基本形式以及文化自我的发掘和完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规范的语言和言语的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范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已进入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本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依据 ,尝试对语言文字规范进行纯学术性探讨。论文首先强调言语体系中言语和语言两个方面的区分 ,并以此为基础 ,明确规范的对象是言语而不是语言。其次 ,对规范进行了充分的界定 ,设定多层次分类 ,划分出自然规范和人为规范 ,以全面考察规范。在追问规范对象和规范界定的过程中完成对规范的基本思考 ,从而体认言语体系中规范的语言和言语的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角度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三条途径,即结合语用知识传授语言知识、加强文化背景因素的传授和提高课堂言语交往的质量。并对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纳这三条途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言语实际出发,考察奥斯汀、塞尔对言语行为的解释,认为他们的解释是主观的,缺乏客观依据支持;他们的论证是孤立的、单方面的,抽离语境,脱离客观,掩盖了言语行为的实质.本文对他们的解释进行修正,并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赵子然 《理论界》2006,(2):198-199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言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完成特定交际任务时对语言的使用。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始终体现在外语学习中,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外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江 《理论界》2007,(6):230-231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模糊的范围远大于模糊语言,它们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言语模糊除了能被模糊语言结构体现外,还有其他体现形式,如多音、多义、歧义、比喻、间接语言等。模糊语言的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是同质的;而其他体现形式则需要特定的语境或因为缺乏足够的语境知识才能同时归属不同范畴,是非同质的。只有分清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区分模糊语言与歧义结构,进而把握住模糊语言的实质,准确界定模糊语言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1.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是由原语和译语语言结构的差异性和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决定的。本文论述了文学翻译中创造的必要性及其表现形式,认为创造是文学翻译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交际是指不用词语进行的交际。西方学者认为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言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约占 35% ,而非言语交际所传递的信息可达 6 5%。本文着重探讨非言语交际的特征功能、文化对比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言语都与人的思维有关,但语言是交际工具,而言语是运用语言手段而实现的交际过程。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了解这一关系有助于语言教师把语言教学活动建立在切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改革和发展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思维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有着非常灵活的语用功能。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常在主观上故意使用模糊语言,将模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从而使语言更加委婉、含蓄。模糊语言的使用能帮助说话者进行自我保护,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外延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模糊限制语以及虚拟语气、反语和双重否定句模糊句式。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特性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不同时期的语言教学直接受到语言研究的影响 ,提出的语言教学模式也不尽相同。 2 0世纪 6 0年代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语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上 ,也就是学生对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语法 )的掌握程度 ,认为语言知识掌握得好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强。Lado(196 1)的理论在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70年代 ,以Hallidar(1976 )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兴起 ,对语言的语篇功能和施为功能进行了考察。与此同时 ,以Hymes(1972 )为代表的社会语言学家进一步认识到了语言的运用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阐释了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内涵,探讨了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管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交际手段虽然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忽视非言语交际手段的作用。这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了更加强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模糊语言、模糊思维与日常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谈谈模糊语言、模糊思维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刚 《理论界》2023,(7):49-56
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引入了人类意向性观点,从而分析和解构了传统专名理论的表征模式,打破了影响传统专名理论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并从主体意向性方面丰富了专名指称理论的意义性。从语用学研究价值而论,塞尔以心灵意向性作为整个言语行为研究的出发点,意向性在言语行为结构中的引入,不仅开辟了语用行为研究的视角,为言语行为的具体分类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也为意向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