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淳“更三品”说对汉代力役制度作了注释。由于他在分类上将属概念(卒更)与种概念(践更、过更)对等并列,在概念使用上将纳更赋者视为践更,同时又将所谓“戍边三日”的代役钱视为过更,从而造成很大混乱。如淳所谓的“戍边三日”之制,既无理论上的合理性也无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看,它其实是不存在的。如淳所谓的“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也与汉代复除制度不合。汉代不存在虽丞相子也要承担之役。  相似文献   

2.
皎然"格高"说是古代诗论"格调"说的重要一家.皎然不以气骨之力为格高,他的倾向清雅高逸闲旷,还包含识度高明的意思.这种"格高"说和王昌龄<诗格>以意阔心远,气骨天纵为格高明显不同.皎然这种思想倾向对一些诗家的评价可能多少带有一点家族观念.可能还受到吴中地域文化的影响,但是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当时士风和诗风的变化,有的可能带有某种理想化的成份.  相似文献   

3.
盛唐前期,吴地诗人贺知章、包融、张旭和张若虚四人,被称为"吴中四士".以他们为首,当时有一个吴地诗人群体.这些诗人社会地位不高,但都为人放达,个性鲜明.本文拟对盛唐前期这个吴地诗人群体的总体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从数词"三"广泛的表多义入手,阐释了"品"形结构汉字的语义特征,全面列举了<汉语大字典>中可见的85个“品”形单字,分类解析.  相似文献   

5.
中共历史上四次"大错误、大挫折"即"四落"时期均程度不同、不自觉地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三个"十三年"即"三起"时期则基本上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党、国家带来福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审视中共党史,并将其作为对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体现出我国新的科学的综合发展观;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就必须抓住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这个根本,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积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企业创新体系和个人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既需要大学生本人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培养、政府政策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作为意境概念最早的提出和论述者,他主要就意境的感触发兴及营造意境的方式,提出了"三格说".他认为意境生成的关键是景意相惬相兼,以至达"境生象外"的无穷韵味.他还就意境的物化生成类型,提出"三境说";就意境品格的高低问题,提出了"意高则格高"说的评价标准等等,形成了一个以"三境"说为核心的比较完整的诗学思想,奠定了古代意境论基本的思想格局和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9.
10.
"镜子说"从古希腊"摹仿说"衍生出来,经马克思恩格斯赞赏,被列宁所接受.列宁借用"镜子"概念,从辩证唯物主义维度,改造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论"文论.  相似文献   

11.
"三言"将世情百态、人生诸相与民俗风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揭示风俗人情背后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和社会文化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使"三言"具备了风俗史或民俗志的意义.通过"三言",可以解读冯梦龙以正统儒家观念为内核化育厚俗的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民间立场的矛盾性、对信仰民俗的双重态度以及对语言民俗"真"与"雅"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践行"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工会的"四项职能"作用,一要处理好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与党的领导、行政工作和法律法规的关系;二要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三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建设职能和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3.
“三贴近”是党中央对加强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报道群众身边事。各报纸传媒贯彻落实“三贴近”,最显眼的是增加了新闻评论,使报纸评论形式多样化,因此,报纸新闻写作必须创新,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真品、精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90年代"第三条道路"提出的客观依据与其产生的思想渊源,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政策主张,从而揭示了"第三条道路"的实质是对内实行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对外推行新干涉主义.  相似文献   

15.
安东尼·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与"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第三条道路”具有内在精神纽带:(1)“双重解释学”关于社会科学的实践意涵;(2)时空条件与“第三条道路”的晚期现代性背景;(3)对现代性多维度的分析,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与国家的互动;(4)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5)能动性、乌托邦的现实主义与“第三条道路”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荣辱观念古来有之,古代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先秦诸子的“四维”(礼、义、廉、耻)与“五德”(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华传统“知荣明耻”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蔡邕《乐意》称"汉乐四品",而文中有"一曰"、"二曰"、"三曰",而无"四曰"。自《宋书.乐志》始,俱以"三曰黄门鼓吹"一段中的"其短箫铙歌,军乐也"为第四品。历代史志及论乐者皆承之。本文认为"短箫铙歌"属黄门鼓吹。"汉乐四品"中叙第四品的文字已经散佚。本文论证相和乐在汉代已成一部,汉代有专掌相和清商的俗乐机构,又据蔡氏佚文中提到"清商乐",并结合晋四部乐与汉四品乐次序一致并有清商乐这一旁证,认为蔡氏所叙汉乐四品的第四品即相和清商乐。  相似文献   

18.
"三言"中的定情信物,作为恋爱男女双方表达真情的凭证,以特定的形式传达着与众不同的含义。它是一条枢纽全文,激化矛盾,贯穿全文的"密针线",体现了自身的社会、民族、文化意蕴,更折射出了古代女子悲惨的人生命运和"礼教"对人性的扼杀。  相似文献   

19.
以梅、尚、程、荀命名的"四大名旦",其称谓的由来,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评选活动,从此,"四大名旦"之说成为四位男旦艺术风格和流派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四字格"在报刊译文中的主要作用及其运用场合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对如何恰当地运用"四字格"词组作了简要的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