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找寻《圣经》人物原型在《愤怒的葡萄》中的构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吉姆·凯绥是改良的耶稣形象,汤姆·约德则经历了从门徒到新领袖的过程;而罗撒香则是善良的女基督原型.  相似文献   

2.
原型批评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文章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认为小说从主题到人物及各种意象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主人公老画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画了一幅杰作——最后一片叶子,拯救了年轻女画家的生命,表现了《圣经》中的拯救主题;老画家的光辉形象正是基督耶稣的形象;小说中的常青藤象征《圣经》中伊甸园的生命树;肺结核蔓延的小镇象征《圣经》中的地狱。  相似文献   

3.
论《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并阐述的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中的圣经文化原型。在《白鲸》中有着大量的圣经人名、暗示及典故。根据诺斯洛普·弗莱对原型的定义 ,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材料在麦尔维尔笔下是作为原型出现的。这些原型可以说是某些意象、人物形象、叙述模式和主题的象征 ,相互之间具有普遍的结构关联。这决定了《白鲸》主题思想上的内在一致性 ,塑造了其总体艺术风貌 ,左右着其美学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码是更好理解这部小说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丝特的神圣使命和男女主人公与圣经原型人物在性格上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圣经》U形叙事结构在作品中的完美构建以及圣经场所原型在作品中的巧妙移置。  相似文献   

5.
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浓厚的圣经情结,因此对小说的圣经原型进行解码是更好理解这部小说的前提.本文主要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海丝特的神圣使命和男女主人公与圣经原型人物在性格上的相似性,并进一步分析《圣经》U形叙事结构在作品中的完美构建以及圣经场所原型在作品中的巧妙移置.  相似文献   

6.
贺大鹏 《理论界》2012,(10):122-123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深受《圣经》影响,圣经原型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文体风格、主题拓展等方面均有体现。从原型理论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家的创作理念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并对不同社会的生存困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艳清  张燕楠 《理论界》2006,(4):184-185
本文在与“圣经”原型的对照中,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主人公边克·亨察尔悲剧:人束缚于来自自我的弱点——嫉妒和野心。《圣经》作为西方文化遗产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卡斯特桥市长》可视为圣经文化产物之一。对《旧约·撒母耳记》中扫罗与大卫的故事和《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与伐尔伏雷故事比较研究,使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我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裂缝》与《圣经》中人类原罪故事的相关场景以及人物性格和命运发展,论证"人性恶"具有本能性和遗传性,可以作为原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榆树下的欲望》中,奥尼尔将希腊悲剧场景与圣经叙事结构完美的交织融合,用神话-圣经原型模式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悲剧,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灵魂深处的欲望、挣扎与迷失,赋予神话-圣经原型新的时代内涵,阐述了现代人对人性、罪恶、救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生 《理论界》2014,(3):132-135
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取材于圣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再创造,尤其是其中对撒旦形象的再创,使之比《圣经》中的"原型"复杂生动且更具艺术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魔鬼形象。评论界对《失乐园》中撒旦形象有几种不同的认识,这几种认识之间有一定的张力,理解这些不同观点的关键在于分析弥尔顿如何对原素材的再创作、对神话史诗的传承发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及背后深刻的基督教思想,从而认识这一文学史上的经典魔鬼形象。  相似文献   

11.
《远离尘嚣》与《圣经》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哈代小说《远离尘嚣》中的男女主人公与两个《圣经》原型人物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展现了小说中双方各自所代表的基督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且 ,哈代在创作当中对《圣经》原型进行借用与重塑的同时 ,也充分反映了他自己矛盾而又复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范若恩  程寅 《兰州学刊》2008,(6):176-178
在海明威的创作及其所昭示的艺术哲学里,人的定位成为其关注的焦点。文章试图首先通过对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白象般的群山》的主题解读揭示他如何通过故事中所建构的象征性微观世界和所蕴涵的象征主义将一个圣经中人类堕落的原型得以再现,而这一再现本身又是如何突破单一的圣经原型而将单个的悲剧在此升华对现代人类命运的普遍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赵文琼 《兰州学刊》2011,(7):221-222
文章主要从环境背景、叙事结构这两个方面对隐藏在《红字》后的圣经原型进行分析,探讨作者对圣经原型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奥康纳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光"、"血"、"森林"和"路",而这些意象均取材于《圣经》,它们在《圣经》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在此以《圣经》为切入角度,旨在从两个方面探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的长篇小说中意象的原型意义:一是"光"、"血"作为洗礼和救赎的象征;二是"森林"和"路"作为邪恶与歧途的象征。通过对这些原型意象的运用,奥康纳表达了自己对现代社会的内心期盼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朴趾源是朝鲜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虎叱》中的老虎形象包含着多元的象征意蕴,老虎的原型本质是一种强烈向往人类社会的自然性的象征物;通过老虎的形象可以看出作家的文化意识;"老虎"形象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典诗歌从《诗经》开始就出现了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而《离骚》中的“导夫先路”的忠臣,曹操的“老骥伏枥”的壮士和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解甲归田的农夫,都为后来诗歌的表现人物形象提供了经验。唐代诗歌发展到一个高峰,运用诗歌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则更加丰满动人。宋代孙洙称杜牧《秋夕》中的形象“通身灵活”。这个评语也可用来概括他诗中的其他形象特点。杜牧诗中的形象,既鲜明生动又富于感情,塑造方法亦不单一。首先,他能在典型环境中完成形象塑造。《赠别》诗(其一)中,诗人这样描写一个袅娜优美的少女形象。“娉娉嫋嫋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种将其放在十里扬州众里夺魁的写法,同白居易的“回  相似文献   

17.
李金松 《江汉论坛》2006,(1):126-128
《儒林外史》中许多文学人物是有原型可考的。作为小说中唯一的一个女八股迷鲁小姐,尽管以前不曾有人考证出她的人物原型,但她同样是有原型可考的。她的人物原型就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妇人能时艺”条中的“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鲁小姐的塑造,只不过是将历史上“能时艺”的“妇人”转化成了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孙悟空原型的符号美学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游记》的原型,即《西游记》人物形象渊源的问题,学术界进行过比较细密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孙悟空的原型,讨论得尤为深入。概括地说,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为“国货说”,指孙悟空形象的来源是唐人传奇小说中的妖猴无支祁,这种观点以鲁迅为代表。鲁迅在介绍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李汤》B寸说:“我以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的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引文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广泛支持,游国恩、冯沅君、吴晓铃、金克木、刘毓忱等著名学者都持类似观点。  相似文献   

19.
莎剧《李尔王》生命力之旺盛犹如一长寿老人,必然内聚着天神般健壮体格的特质和天使般不朽灵魂与思想,而这些体格、特质、灵魂与思想是永恒的神话原型以及不朽宗教思想等文化遗传基因的产儿。据此,本文试图从《圣经》文学原型和基督教思想两方面,揭示莎剧的旺盛生命力之渊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位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都会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作家自身的主体意识。当代西萨摩亚著名作家温特在其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诸如《儿子们要回归祖国》中的主人公儿子、《自由树上的狐蝠》中的塔加塔、《黑暗》中的法莱阿萨和《榕树叶子》中的塔乌依洛佩佩及加卢波等等,无不是经过作者自身的心理原型的选择和同化而产生的。同时,在这些人物身上,自然地也蕴含着作者自身的人格力量,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