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朝统一长城南北,为南北人口流动创造了客观前提。长城以北的内蒙古,由于移民不断进入、土地日益开垦,出现定居村落和新的行政建置,并兴起了城镇。该文以清代杀虎口外的内蒙古为时空范围,通过对农业经济、统治体制的发展变化以及城镇兴起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清代口外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一变化与地域、民间、官方之间的多方关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老年》2020,(2):14-15
位于山西省右玉县的一代雄关——杀虎口,巍然屹立在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两侧高山对峙,地形险要,是南北重要通道。杀虎口已有2000余年历史,它是长城的险要关隘,是历朝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明清重要税卡,兼有军事和商贸的双重历史地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杀虎口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3.
张家口是清代塞北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城市,是汉蒙贸易、中俄贸易的重要转运枢纽,清政府在此设关征税。在张家口从事贸易者以晋商为多,其输出商品以茶叶、烟草、杂货为大宗,输入则以毛皮、土碱等为主。鸦片战争后,俄国商人的介入使张家口商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一,张家口税关的税收大量流失;其二,晋商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逐渐被俄商所取代,与茶叶贸易密切相关的金融业也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4.
山西右玉杀虎口位于山西与蒙古交界处,自古以来便是沟通南北的主要通道。我国历代政府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下,在这一地区长期经营,带动了区域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经济发展。文章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论证了作为西口的杀虎口,在历史上的孔道与平台作用。  相似文献   

5.
丹桂飘香时节,秋高气爽,很适合骑自行车旅游。我们几个"骑游族"早已按捺不住出游的激动,于是骑自行车赴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区)的交界处游览观光。通过如此绿色低碳,轻松自在的旅游方式,享受途中的艰辛与快乐,专心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别有一番情趣。我们第一站就直奔杀虎口。杀虎口,位于右玉县的西北角,紧邻内蒙古自治区的和林格尔县。在  相似文献   

6.
苏福省海关设立至少应包括政治基础、经济发展和地理优势三个方面条件.苏福省海关根据太平天国的官职特点,设立郡县两级制海关机构,在税制及税率方面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税关制度上讲,苏福省海关还处于初级层次.  相似文献   

7.
苏福省海关设立至少应包括政治基础、经济发展和地理优势三个方面条件。苏福省海关根据太平天国的官职特点,设立郡县两级制海关机构,在税制及税率方面都有它的合理性。但从税关制度上讲,苏福省海关还处于初级层次。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环北京地区的林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历史资料的分析,明清时期当时政府为了保护北京都城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生态、鼓励发展林业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皇陵墓地森林树木;奖励河堤植树;发展植树造林、禁止滥伐;利用运河依靠南方提供木材、粮食等各种生产生活物资;设置税关,加强林业税收管理.这些政策措施,对今天首都北京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英 《百姓生活》2014,(4):63-65
消散了金戈铁马声,寂寞了塞外边关城。位于山西、内蒙古交界处的山西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历史上曾是古代中原的边塞.如今,这里还留有雄伟壮观的古长城,鳞次栉比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占战场。只是,当年那些古代中国最坚固的防御工事,已落满了岁月的尘埃,静静地定格在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0.
德州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岸的重要城镇,在永乐时就是全国最大的三十三个商业城市之一,与当时的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齐名。由运河漕运与交通而引发的德州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城市的进步及变迁。德州由军事化防御城市向商贸型城市的转变,也体现了大运河综合性功能的发挥。而卫所、仓储、税关等国家政治性机构的设立,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竹枝词是产生于南方的文学形式,到了清代,随着边塞诗第二次兴盛开始关注新疆民俗风情,它由南入北的前提是清廷一统、官员流放到新疆。同时,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如宗法性和泛政治性对创作者有着深远影响。新疆竹枝词可以分为兴起期、发展期和定型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鲜明的特征。但总体来说它们与新疆民俗有着不解之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清代至民国,“闯关东”移民大批进入东北,致使东北地区的社会风俗———无论是人生习俗、生活习俗,还是岁时民俗或信仰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北地区对移民风俗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关东,又不与中原地区一致的东北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的文化习俗由民族性特色到地方性特色的转化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晚清海关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外学术界在晚清海关史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力求对晚清海关史的研究现状做出全面准确的考察和分析,以推动晚清海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新疆自乾隆朝统一之后的一个半世纪内,一直是重要的流放地。本文主要依据流放官员的诗文·从吟咏新疆各民族风情、赞同各民族友好交往、重视加强与协调民族关系这三方面论述清代新疆流人与民族关系。意在阐发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是多民族与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的。特别是清统一之后,更是促进了民族友好交往,获得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扬州关的商品流通形式进行了探讨。扬州发达的运河航运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商业城市的地位,为清代扬州关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扬州关中转到全国各地,推动了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流,扬州也由此成为清代前期运河沿线乃至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可追溯到首届世博会。在继后的海关代办中国参博期间,世博会场亦不乏中国士宦的身影,为世博史增添了华文的光彩。随着中国士人有关世博会理念的进步,世博强国梦开始升腾,晚清、民国人士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在清理这段历史的同时,不忘述及参与世博会的中国普通民众,藉以提炼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清代至民国,“闯关东”移民大批进入东北,致使东北地区的社会风俗——无论是人生习俗、生活习俗,还是岁时民俗或信仰习俗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东北地区对移民风俗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关东,又不与中原地区一致的东北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的文化习俗由民族性特色到地方性特色的转化十分明显。东北地区的发展逐渐接近内地文化水平,大大促进了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不动产交易中的先买权存在历史悠久,但被清代官方法律所明确否定.然而.因家法律的否定对改变民间交易中的先买权习惯收效甚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民间惯习、中国独特的血缘、地缘社会结构及不动产买卖所依存的"村级市场"等因素外.清朝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是造成国家法律调整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先买权而言,影响最大的就是国家的税粮征收方式.由此也可以看出.交易习惯的变迁除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外.国家法律对其干预的实效还和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性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9.
清末四川女子教育由北京发展到本地,在有识之士的推动及地方官吏因清廷的学制改革而积极支持下,发展到规模在全国居于第三位,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妇女的解放和眼界的扩大,促进了四川社会风习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海关道”一词在晚清历史文献中使用频繁,其基本内涵是对当地道台兼管各关口、口岸的海关监督的称谓或专设官职。因此,海关道有兼职和专职两种。作为一种制度,它萌发于清前期,最终形成在晚清,具有灵活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