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育数量趋同行为研究的理论架构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数量趋同表现为一孩、二孩和多孩趋同。生育数量趋同受社会、家庭和个人因素影响,根据2000年福建省第二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物力资本,生育政策、生育文化、女性家庭地位、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对生育数量趋同行为产生影响。创造良好的社会、家庭和个人条件,塑造良性的生育数量趋同行为,是事半功倍地解决人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家庭及其地位变化王承权人类自身的繁衍,是通过男女之间缔结婚姻关系来实现的。家庭则是以两性结合、繁衍后代为特征的社会的基本细胞。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不仅关系个人的幸福,子女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发展。反之...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由家庭组成,女性又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对文献的汇总整理,结合城市女性的实际情况,可构建城市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量表,包括城市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社会性别定位、家务分担情况、家庭重大事务决定权、个人事务自主权、经济地位和夫妻和谐等。利用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可进行人口特征的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历、收入在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人口特征中的学历、社会性别定位、家务分担情况、家庭重大事务决定权、个人事务自主权、经济地位对城市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夫妻和谐作为调节效应也对城市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家庭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和家庭成员无论在财产享有、意志形成和责任承担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家庭的稳定性是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法律应顺应现实的需要,赋予家庭以民事主体地位,使家庭和个人之间关系清晰、明确,既保障家庭的整体利益,也维护家庭成员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5.
依据CGSS2011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父辈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分析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代际传递效应及其再生产,研究发现:性别、户籍和教育程度是影响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存在代际传递现象,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通过家庭背景等因素来影响个人人力资本的获取,进而影响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尤其是拥有党员父亲和高教育程度的父亲可以显著提高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代际传递效应代表着一种深刻的社会不平等,要削弱代际传递效应对个人的影响、营造一个更公平的社会,需要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薛涌 《21世纪》2009,(11):25-25
美国大学录取不仅仅看成绩,个人在功课外的成就、家庭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取合过程也是严格保密的,这就给录取过程带来相当大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7.
在辨析"农民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概念的基础上,从私人情感层面讨论农民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现代演变,重点分析农民个人的情感在其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演变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在过去50多年里,农民家庭情感的变化导致了近年来农民"私人"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急剧发展,在这种家庭心理归属取向下,传统农村的家庭孝道、夫妻间尊卑意识在逐渐衰落,但农民家庭中的个人欲望与个人自主性却得到了解放和增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家庭背景对不同年代教师的影响有重要价值。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分析法及访谈法为辅,选取广东省某市156名教师作为对象,研究发现:教师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母亲受教育程度比父亲低;教师父母亲职业比较单一,职业地位较低的农民、工人占的比例较大;不同年代的教师,家庭背景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教师职业受其家庭背景重要影响;家庭背景优劣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呈现;家庭所处阶层不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不同,家庭背景越差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越高;教师的自信心以及教师综合能力也均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老年人口的家庭结构背景进行统计分析,勾画出老年人的家庭结构背景和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发现老年人在生命周期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家庭的概率是有规律的,即个人-家庭生命周期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老年人和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主体,仅次于生活在三代直系家庭中的老年人.城镇老年人口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较多,需要子女在身边的照料,农村老人则更需要经济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沈泉涌 《金陵瞭望》2005,(15):15-15
家庭背景越好,越容易找到好工作,这已成众多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一次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说明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均等。而参与这次调查报告撰写的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文东茅更是认为: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  相似文献   

11.
对西部某高校本科2012级7个大类专业的230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家庭职业背景的大学生对所选专业的了解程度存在差异,来自农村弱势家庭职业背景的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不同家庭职业背景的大学生对专业选择的期望呈现出不一致性,来自城市和县镇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职业类型多样且职业背景较好,所以期望通过专业选择维持父母的优势职业地位,而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因为父母所从事的职业类型普遍较差,所以期望通过专业选择改变父母的劣势职业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试述家庭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述家庭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黄子林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意识逐步形成,包括对档案信息资料的管理,也同对其他家庭财产的管理一样,被认为是个人或家庭的重要管理内容,但就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真正重视家庭建档并将档案作为一种宝贵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会使人类的家庭结构产生变化,而且工作方式也将随之引起一场革命。家庭办公或“家庭工作”,在未来社会里将成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家庭工作”方式及其在职业结构中的地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家庭工作”概念的界定和社会学意义,及对社会职业结构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释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弱势的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她们的就业竞争力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调查研究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学习生活情况、就业基本素质、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前景及就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了通过高校专门行政管理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等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大学生创业动机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内在创业动机水平较高,而外在创业动机水平较低,个人背景、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创业动机产生影响。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培养创业型人才,应加大外部环境建设;关注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因素;在新生入学伊始测量大学生创业动机,从而选择重点培养对象;各地政府部门配合高校出台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试析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因素和教师个体专业结构特点等方面.社会因素具体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评价与培训制度;学校因素主要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中校长、民主管理风格、合作性教师文化的影响;个人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对教师工作的态度、教师个体的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从业动机与态度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与需要等.  相似文献   

17.
妇女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文章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回归分析方法,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研究了影响妇女社会地位的因素。研究发现,夫妻受教育程度差异、夫妻收入差异、受教育程度、收入、妇女自我认可程度对其社会地位有显著的影响。同时,通过两年的边际效应分析,夫妻差异、人力资本、社会经济地位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程度减弱。分样本回归表明,农村和城镇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一定提高,但妇女社会地位仍存在城乡差异。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应整合政府、社区、就业单位、社会舆论、家庭、女性个人等方面资源,形成合力以促进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文化“家国一体”思想的新时代阐释,集个人、家庭、国家与国际于一体,是思想教育与文化书写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性科幻作家,叶永烈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哲思融入科幻作品中,以饱含爱国主义的笔墨,书写了从个人、家庭至国家三重递进式的家国情怀之思。其科幻作品的家国情怀书写,既尊重并发挥了人民中心地位,更致力于展现家庭和谐、祖国繁荣的光明未来,以此激励青年一代爱科学、爱祖国的热切深情。  相似文献   

19.
张慧在《青年研究》2005年第6期撰文认为,以往观念里,债务总是与低收入人群联系在一起,高收入者根本不可能负债,负债去进行日常生活消费就更加不可思议了。负产阶级群体的出现,正慢慢瓦解着中国的某些传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个人和家庭的负债生活和消费现象,也成为企业负债经营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中国城市里所出现的这个负产阶级群体,其产生的影响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方面,都是非常深远的。个人信贷消费的扩大,负产阶级们高负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对我们住房和汽车消费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拉动了内需。适度的负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家庭的未来资产价值,也给个人一种不断积极向上的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活跃和发展。但过度负债将成为家庭的负担,甚至可能威胁到家庭资产的安全,此外,高负债率还会导致城市家庭对失业和利率变动的抵抗率下降,不利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和发达国家相比,历史上的尼泊尔女性社会地位较低,在家庭中也长期处于从属位置.尼泊尔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可分为萌芽、起步、成熟、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其参与主体主要有主流政党中的女性成员、非政府组织、毛主义及尼泊尔学术界.在其发展进程中,国际援助的作用利弊参半,而传统文化带来的阻力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经过长期的发展,尼泊尔女性的地位已得到明显改善,女性的性别意识与维权意识都较过去有所增强,此外,纵观其未来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一些有特殊贡献的个人也为女性争取个人权利、提高社会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