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迄今为止,与新诗发展历史相关的研究著作已有不少,有从诗人诗作、社团流派展开,有的侧重剖析诗学现象、问题争论,也有从刊物或诗集的发生探究新诗历史,因而,现在大多数的读者基本都知道新诗由哪一年开始,以谁的作品为标志,有过一些什么社团流派、代表诗人诗作等基础常识。可是若要由细节出发,追问新诗为何从那一年开始,在怎样的情形下为读者认可,新诗概念是什么,它如何传播并赢得生存空间……此类问题的回答恐怕没有经过研究者用足够的耐性去文献中摸爬滚打是无法张口的。  相似文献   

2.
冯至的《十四行集》是诗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一次精神探索,也是诗人自己生命的一次艰难旅行.从对"死亡"、"承担"、"蜕变"、"沟通"等四个具有循环过程意味的关键词的思考出发,在人的寂寞与旷远的独特生命体验中,诗人完成了其对个体生命存在及其意义的认识,为中国新诗创造了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湖畔诗社》一书对湖畔诗社作了全面的研究,具有研究深入细致、评论客观公允二大特点,不但是一本系统研究该诗社的专著,也是一部研究新诗社团的专著,填补了我国新诗社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诗潮的两次高涨王泽龙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国新诗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时期。关注新诗命运,探讨中国新诗出路,已经成为当前文坛的一个紧迫话题。中国新诗在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行程中曾几度辉煌,成为文坛骄子。回首本世纪上半期中国新诗的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5.
当前,文学艺术园地里,姹紫嫣红,百花争艳,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古典文献学领域内,却仍然冷冷清清,寂寂无闻,出版艰难,新作匾乏,喜爱古典文献学的读者,无不翘首盼望一朝吹到春风。就在这个时刻,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洪湛侯教授的《中国文献学新编》这部力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目。书名《新编》,自是有别干前此的一些同类著作,而“百尺竿头”,要做到“更进一步”,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大凡一门学术,当它已经达到相当造诣以后,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提高,实际上也相当于再创作,难度是很大的。它的学术要求和艰难程度…  相似文献   

6.
康白情是“五·四”新诗坛的一员猛将,“诗体解放”的大胆追求者,当时新诗创作的一座标竿。其《新诗的我见》是一篇关于新诗理论研究和创作谈的专论,对新诗的一系列问题,均有独到的看法。尽管他在新诗坛只是一颗流星,然而他却发出过耀眼的光芒,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应该有他的地位,遗忘和埋没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7.
从倡导“诗体大解放”、主张白话诗,到有意制造新、旧诗对立以提倡新诗,胡适对旧体诗的态度存在矛盾之处。归根结底,“旧诗”概念本身带有断裂意味,其两层意涵也常被混用,呈现出在概念收紧与放松之间的游移。“五四”以来,新诗集出版一度风行,借助现代传播条件,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评论家、诗人与诗人之间增进对话与互动。新诗诗人们对诗歌情感与读者共鸣的追求,不仅激励他们尽情释放自然的真情,也使其落入对新旧诗体分野与诗人身份认同的迷茫之中。  相似文献   

8.
汉族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对他的研究 ,在国内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近二十年来 ,我国的一些民族学、民族史和汉民族研究的专家加强了对汉民族的研究 ,不仅有许多汉民族专著问世 ,有关汉民族研究学术活动也日益频繁 ,汉民族研究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的艰难蜕变时期,苏曼殊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探索性的意义。小说《碎簪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使一个三角恋爱的哀情故事多了几分神秘,增添了读者的情绪感。不过由于“余”的“喧宾夺主”,小说的叙事也显得生硬而不圆滑,人物刻画囿于传统而突破不足,凸显了苏曼殊小说的转型期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有贡献的诗人。他的诗曾吸引过我国的一些诗人,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过一些影响。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之一的贺敬之也确实与这种影响有关。当前,注意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新诗的发展是不无补益的。但读了陈守成同志《论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影响》(见本刊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影响》)一文,反而产生了一些疑问,觉得其研究方法和对贺敬之的具体评价等尚有不尽妥当之处,现提出几点粗浅意见,就教于陈守成同志和读者。一《影响》一文是研究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之影响的专论,然而卒读全文,我对贺敬之到底在那些方面受到了马雅可夫斯基“最深刻的影响”,这影响对于贺敬之的创作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仍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