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曹谨调任台湾后,对台基层的治理井井有条。在任期间,他修筑"曹公圳",建炮台,抗英夷,平息械斗,他的一系列执政措施在捍卫台湾领土主权、维护当地治安、文教开化、推动农业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曹谨为代表的大陆官员对台湾的治理不仅反映出台湾基层社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更展现了台湾与大陆中华一家亲的历史事实及海峡两岸割舍不断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2.
在清朝咸丰、同治初年任台湾知府、台湾兵备道的洪毓琛是回族人,他在任期间,经历了台湾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戴潮春反清斗争,他维护了中央在台湾的统治;推动了台湾的开发和近代化建设;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维护台湾各宗教的利益;化解台湾不同移民派系的矛盾,这些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寻访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文,字文开,号斯庵,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在郑成功光复台湾前,漂泊至台,寓居宝岛数十年。初到台湾的沈光文不愿与荷兰殖民统治者同流合污,宁愿迁徙穷乡,躬耕荒野,过着极为困苦的生活。但他常登山问水,赋诗追遣,有意识地察看、洞悉当地山川形势,制作了《台湾舆地图考》,由于这一历史功绩,数百年来,他一直被后人推崇为台湾文献初祖。后来,他又悬壶行医,设馆教书,传授当地“番徒”(汉人与土著居民)汉语文,还结社吟诗,开当地风气之先,这一系列台湾历史上别开生面的大事,实为汉文化教育在台湾传播之始。然而,中华民族文化在台  相似文献   

4.
在清朝成丰、同治初年任台湾知府、台湾兵备道的洪毓琛是回族人,他在任期间,经历了台湾历史上持续时问较长的戴潮春反清斗争,他维护了中央在台湾的统治;推动了台湾的开发和近代化建设;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维护台湾各宗教的利益;化解台湾不同移民派系的矛盾,这些都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论陈映真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陈映真是台湾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他在以许南村为笔名的《试论陈映真》一文中说:“在每一历史时期中,人们总是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寻求他们生活中最急切的诸问题的解答;寻求指导他们的人生的理念,寻求他们起而变革生活和世界时所能信赖的认同的人物底形象;寻求经过各种艺术形式集中起来的民众自身的愿望和心声。”一切文化工作者应当“为更好、更合理的明日贡献力量”。陈映真在艺术创作上努力实现他的追求。他以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发现,排击旧物,催促新生,艰苦地寻求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民的前途。他的作品散发着台湾的泥土气息,蕴含着爱国爱民的胸怀。  相似文献   

6.
自林清玄再婚的消息由台湾的媒体披露后,立即成为当地社会的焦点新闻,更有读者声言要退书、焚书才能一泄心头之愤。 照说台湾社会这每四对就有一对离婚的比率,离婚已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那么,为什么对林清玄的离婚和再婚,又会如此激烈地反应呢? 我想,这得从几方面来说。首先他才离婚不久,新婚妻子就已接近临盆,让人推断他是与人有染在前,而与妻子离婚在后。即使这点还有待证实,但,他在婚姻有效期间就已移情别恋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吴浊流是台湾光复前登上文坛的著名爱国作家。他生在日本占据的时代,长在日帝铁蹄的践踏下,老于光复后的台湾社会中。他的一生经历了日帝蹂躏宝岛和蒋介石接收台湾的两个时代,目睹了曾当亡国奴、后又当蚁民的台湾群众痛苦的生活历程。可贵的是吴浊流始终关注着台湾人民的命运和前途。在日本法西斯“皇民化”的统治下表现了傲然的民族正气;在国民党黑暗腐败的统治下表现冰清玉洁的书生风骨。吴浊流用他的笔作武器,记录了台湾两个历史时代,那就是巳出版的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中篇小说《波茨坦科长》、《路迢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闽粤移民冒籍赴台参加科举考试的现象相当普遍,台湾地方官员对此往往采取默许的态度,闽省官员和巡台御史曾对其进行查禁和清理,但成效不彰.科举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人口的文化素质,改善了台湾这一边陲地区人口的文化结构.有的科举移民及其后裔还参与台湾的土地开发和文教设施建设,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地方文教事业中作出贡献.清代前期台湾的科举移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这一现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之间除了地缘、血缘的关系外,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黄朝琴是近代中国台湾能人志士之一,他和其他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初掀起了台湾新文化运动浪潮,在《台湾青年》(后改名为《台湾》)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创了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先河。他们的运动弱化了日本殖民同化教育的效果,在台湾及祖国反帝反殖民斗争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警惕台湾被殖民当局从思想上“灭族”,批判日本殖民政策;提出拯救台湾需要普及民众教育;他和同时代有识之士把中华民族的身份和文化认同根植于台湾民众心里,并指出台湾民众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眼于台湾民众语言使用方面的变异性,通过调查台湾民众目前的语言使用状况,旨在探讨台湾民众由于不同的社会场合、家庭场合和话题,而造成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差异。整体而言,"国语"、闽南话在台湾人的语言生活中占有重要分量,多数被调查者最常用的语言是"国语",其次是闽南话。正式的场合"国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闽南话的主要使用领域是非正式场合。当地语言生活中已经产生了语言使用的代际差异,这是在当地语言生活中发生着的进行中的语言使用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台湾政治改革是后发现代化地区(国家)完成政治转型的成功典范,而蒋经国在这其中扮演了启动转型的关键角色。他认同西方民主理念,积极推行民主宪政,力图把西方民主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重视民主选举并不断开放更高层级的选举。在社会结构与思想观念渐趋变化的过程中,他果敢地放弃已不合时宜的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回应民意诉求,适时启动台湾自由化进程,以包容、有序、渐进的改革策略推动政治转型,最终给台湾社会带来善治和新路。  相似文献   

12.
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后反映、表现台湾社会的“二二八”文学迅疾纪录了战后台湾现实的真实面影,凸现了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解了“二二八”中的族群冲突,在社会心理和台湾历史的层面上揭示了“二二八”事件症结所在,其中包含的反思尤为深刻。“二二八”文学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学的滥觞,其主导是左翼文学思潮,这种在野的左翼文学根植于台湾社会,呼应于中国大陆的革命形势,但又有自觉、鲜明的台湾本土建设性,其影响存在于日后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中。“二二八”文学反映了战后台湾文学遭受的重挫,但它提出的台湾文学课题及其表现出来的建设性构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3.
《思旧赋》的作者白先勇,是前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儿子,我们熟悉的当今台湾较有影响的当代作家。由于他曾生活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所以,这几个不同的社会环境,给他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台湾大火、受金马奖追捧的电影《海角七号》我是流着泪看完的。这部电影有两条线。一条线是1945年的故事。一个日本男子因时下的政治原因必须回国。而回国后,他的未来不可测,最好的结局是当一名老师。面对这样的未来。他选择放弃台湾的女友。但他心怀愧疚和不舍,他充满感情地给台湾的女友写了几封信。这些信,是在半个世纪后,男子逝去,男子的女儿发现后代为寄出的。信封上的地址是海角七号。  相似文献   

15.
听台湾老师的课也有三回了,每次听后,总有不少感受。每次在台湾老师的语文课堂,总能感受到他们和我们不同的课堂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第一次听台湾老师的课,是2005年在福州市群众路小学举办的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活动,台湾王家珍老师上《零的联想》。第一次听,台湾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蹲下来和孩子对话,课堂上充满了浓浓的  相似文献   

16.
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先行者,开启了台湾文学的新时代。他的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描写了底层民众的苦难人生,是台湾"日据"时期社会方方面面的真实写照。赖和的左翼思想体现在呼吁弱小民族的觉醒、对殖民者的反抗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他反思了隐藏在民族问题之下的阶级问题。赖和重视文学力量,提倡启蒙精神,是一位对台湾底层民众寄寓了深切同情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7.
黄春明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中最早成名的一位。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社会内容,在他的小说中,由于大多是对台湾普通人特别是“小人物”命运的关心,使他的作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唤醒了许多沉睡的台湾人,赢得了“小人物的代言人”的称呼,被认为是具有“悲天悯人的胸怀”的作家,始终洋溢着迷人的  相似文献   

18.
刘志扬 《社区》2004,(13):40-40
这些年,每年我都要去台湾做一段时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期间,喜欢在城乡的社区到处走走,因而看到了许多值得一说的社会现象。在台湾,我先后访问了台东、屏东、嘉义等县的一些农村社区,深切感受到现代社会变革的力量。农村社区向城市化演变,是全世界发展的规律,台湾也不例外。根据台湾的统计资料,到2002年,台湾的农业从业者只长,但他几乎没有任何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控制权,只是个上传下达的联络员角色,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乡村社区的小学校长。村落社会越来越出现一种“空洞化”的趋势,在人力资本方面,文化高的年轻人都到城市就业并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的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祖国的统一事业,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时刻关心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一直把台湾作为他从事革命事业的重要根据地;他多次到台湾,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台湾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决心使沦陷于日本铁蹄下的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实践,不仅唤醒了台湾人民抗日救国的民族、民主意识,而且激发了台湾人民的革命斗志,促进了台湾抗日斗争高潮的到来。台湾人民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洪流,并与祖国大陆人民一道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湾回归祖国的伟大成果,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海峡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统一而共同战斗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人口老化与少子化问题日益突出,已进入“高龄化社会”,并将进入“超过高龄社会”,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来临.晚婚晚育或不婚不育比例持续上升,没有子女的单身家庭越来越多,总量已超过非单身家庭.人口红利会逐步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社保基金财政吃紧;少子化对台湾高校招生与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新挑战,普遍面临生源不足、高校老师失业与高校倒闭现象增加等一系列新问题;老年人口“长期照顾”成为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