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既包括对立面的斗争,又包括对立面的统一。也就是说,所谓对立,是指统一中的对立;所谓统一,是指对立中的统一,因此,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的统一。但是,多年来,我们有些同志,对于矛盾斗争性和矛盾统一性相互关系的原理,在认识上和运用上都存在着片面性的错误。有的只讲斗争性的作用,不讲统一性的作用;有的认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统一性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有的把斗争的绝对性看成永远是主要的,把统一的相对性看成永远是次要的等等。总之,他们重视和夸大了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或忽视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本文想就矛盾统一性的原理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朱兰芝 《东岳论丛》2003,24(5):47-51
科学技术属于哲学文化范畴,科学技术与哲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互外在的关系,而是事物自身内在的关系,即科学技术与哲学文化的其他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部分的科学技术与作为整体的哲学文化的关系;科学技术与哲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哲学文化其他构成因素和整个哲学文化的发展;同时,哲学文化的发展还有非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因。在当今新旧鼎革之世,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哲学文化的关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应当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哲学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寻求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推进哲学文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学术界过去和近几年来都曾有过热烈的讨论,至今尚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对于在总体上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大家没有异议。分歧主要是集中在对矛盾两个基本属性,即同一性与斗争性能否各自单独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两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完全平列,等等。本文拟就上述有关问题试作一些分析,以表明我们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4.
这是由系统思想引起的思考。必然性和偶然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现行的所有哲学教科书,都作了几乎一致的描述: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性是居支配地位,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偶然性则相反,它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的趋势,一般地,它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必然性始终如一地制约着偶然性。也有人从“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的著名命题中开拓出新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一,一切科学就成为多余的了."任何现象与本质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致的方面,既统一又对立.本质与现象自身存在的辩证矛盾,决定了人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假象较之于一般现象,更突出地表现出对于本质的相对独立的游离,然而,假象不是与本质完全相反,完全不一致的现象,否则它就不是该本质的假象.马克思说,在竞争中:"会出现原有规律似乎已被推翻的假象."又说"因工资水平的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价格的涨落,这是一种乍看起来和商品的价值关系完全矛盾的现象","所有这些现象,似乎都和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相矛盾".在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世界。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社会也在矛盾运动中发展。民族发展也不例外。平等与效率、竞争与互助是社会矛盾运动中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也会反映到民族关系方面来。因此,深入研究平等与效率、竞争与互助在民族关系中的矛盾与协调关系,对于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对于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哲学界,关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似乎已有定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内因的决定作用不是绝对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是不可少的,至于哪一个是决定性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同时肯定了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但并没有明确两者的具体作用,即哪一个是决定性的,哪一个是非决定性的.恩格斯说:“运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两手抓理论基础在于事物本身的矛盾性,事物在矛盾体系中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矛盾,某一矛盾中又存在矛盾的主要和次要的方面。矛盾和矛盾各方面所处的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两手抓”并决定了一手硬一手软。这种逻辑的推理是简单的、表面的,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关节点在于不能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形而上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敢不敢揭露矛盾,敢不敢认识矛盾,是敢不敢革命的问题毛主席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①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不断地揭露工作中的矛盾,认识矛盾,正确地处理与解决矛盾,促进矛盾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革命干部的职责,是工作革命化的问题,亦是对待革命事业的态度问题。一九六三年我们上海市果品杂货公司閘北区公司经营西瓜业务,  相似文献   

10.
<正> 人们通常把矛盾的普遍性含义解释为两个方面: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否认矛盾普遍性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固然不对,但是将这种说法当作是唯一正确的并将它用于一切场合,也值得商榷。第一个方面是说一切事物都由矛盾构成,第二个方面是说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综  相似文献   

11.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转化论,一矛盾向另一矛盾的转化是一个发展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客观程序。这就提出了中介在矛盾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矛盾之间是怎样实现转化的研究课题。 矛盾之间的中间环节和矛盾转化钓过渡环节 辩证法看来一般地说,中介就是事物或范畴之间发生间接联系的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它标志着客观世界不同事物联系的间接性。如经济基础就是作为连接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两端的中介,就是两者联系的间接性的标志。因此,就广义而言,即就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说,中介就是事物间接连接的媒介。就狭义而言,即就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说,中介是指对立两极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由于暂时的均势而形成的特定的过渡阶段或环节。在这个阶段或环节上,对立两极相互融合,矛盾通过这种融合状态实现转化。矛盾转化的中介正是在这种意义下说的,如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化的过渡阶段,猿人是森林古猿向人转化的过渡阶段,等等。 任何统一物中都包含有许许多多的组成部分或环节,是一个具有多种差别的复杂关系。在诸多差别关系中,对立两极则是矛盾统一体中最本质的差别,即“对立”,的差别。如肯定  相似文献   

12.
孟子义利观的再认识梁韦弦四平师范学院政治系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利益与道德谁决定谁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一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即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服从谁。孟子的义利观对这两个问题都...  相似文献   

13.
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坚持矛盾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历代中央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抓住了各个时期党的建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力地推进了党的建设,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内因和外因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原因的重要原理。长期以来,理论界对于这个原理,围绕着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能否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否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热的讨论。有的同志不从事物的运动形式,而从事物的静止状态的结构来区分内和外,不从矛盾的交互作用来理解内因,而是孤立地把矛盾的这一方当作另一方的外,把另一方当作这一方的外。如在社会历史领域,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看作是外因。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互相看作是外因。从这一前提出发,有的同志提出了外因也是根据,外因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按照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就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都看作是形而上学的外因决定论。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必须弄清内因和外因概念的由来,明确内因和外因概念的涵义,确定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就这  相似文献   

15.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大家是没有分歧的。但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前进运动?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应该作深一步的探讨。我以为在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时,要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之所以发展变化,就是因为事物内部对立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互相联结、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相互作用。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所以列宁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决定事物的生命,推动事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伟 《兰州学刊》2003,(3):21-22,30
平衡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暂时的相对统一的一种表现 ,不平衡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不均匀、不随和的一种状态。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正确理解平衡与不平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在哲学界似乎已成公论.笔者认为,该公论也不无置疑之处.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列立着的诸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只是表明矛盾内部诸方面的内在联系,是矛盾存在的前提或基础,而互相排斥才是矛盾的核心和主要内涵.矛盾内部互相排斥的诸要素在运动中,有些要素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积极、肯定的促进作用,另外一些要素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则起消极、否定的破坏作用.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只有当前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一) 理论界围绕能动性与客观性规律的关系问题,曾进行过长期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两者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有的在承认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性的反作用。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认为,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并不是相对应的范畴,因而构不成对立统一或者谁决定谁的现实关系,也不存在一定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规律的决定性反作用的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自觉能动性、主体能动性),首先指的是主体的一种属性,是主体自主、自动、自觉地进行创造、适应对象世界的特性。毛泽东曾指出,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性。主体创造对象世界,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实现的。这无论是在思维领域创造一个观念的对象世界,还是在实在领域创造一个物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私营资本企业劳资矛盾及其调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私营资本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具有二重属性,即生产资料及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性及政治社会地位和契约关系平等性。其中,不平等性是基础与条件,而平等性是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根本属性,由此决定企业内部劳资矛盾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一种新型的人民内部矛盾。其矛盾主要表现:1)不签劳动合同,引发劳资纠纷;2)缺乏合理的分配制度,随意克扣和拖欠工资,使雇工收入基本被控制在劳动力价值以下;3)缺乏劳动安全与社会保障制度,致使工伤事故不断,雇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协调与化解矛盾的主要机制是:1)建立健全党团及工会组织;2)进一步完善劳资关系方面的立法与执法;3)发展与健全劳动仲裁机构;4)确立劳资双方“互信”理念,建立正常的“理解与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自觉地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成功地开辟了一条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我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典范。一、运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新概括,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