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代词人李珣生平及其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珣是《花间集》中一位重要词人,他“土生波斯”,波斯即今伊朗,可以算是一位外籍词人。他的词所取得的成就,显示了他汉学功底的深厚和文学才华的出众,也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凝聚着异域文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在《花间集》中,李珣词风貌独特。近人况周颐云:“五代人小词,大都奇艳如古蕃锦,唯李(珣)词以清胜”。近人李冰若亦云:“花间词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写者甚鲜。故余谓德润词在《花间》可成一派而介立温、韦之间也。”确实,李珣词从题材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在《花间》词中别开生面,称得上是脂粉气中的一缕清风。  相似文献   

2.
田同之以“男子而作闺音”论词,准确地把握了词最为范式化的特质。花间、南唐词人,在创作中大都“遵循一种惯例性的艺术表现范型”,即“男子而作闺音”范式。这种范式由温庭筠开创,为花间、南唐词人所强制乃至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一日心期千劫在——纳兰早逝与一个词派之夭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词史有一段久被忽略的词人群体活动史实: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结成生死情谊,二人主张词应张扬性灵,以载情为本,他们追求真、善、美相兼相济的理想词境,于“花间草堂”中酝酿着一个词派,形成了“四方名士,鳞集一时,埙 迭唱,公为总持”的格局。纳兰倘非早逝,“花间草堂”词群足以构成别具特色的流派。然而,纳兰生于清开国初盛之世,其“感怀凄怆”之“秋思”心性不合乎“与时为盛衰”的事理,所以“花间草堂”词群即使聚而不散,其际遇也不客乐观。  相似文献   

4.
花间词风格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间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词的总集,其中所收的词,我们称作“花间词”。花间词在词史上影响最大的就是人们所说的“花间词风”。历代论者对其评价各执一端,褒贬不一,遂使它的本来面目模糊起来。所以今天有重新探讨和评价的必要。一要论花间词的风格,首先要了解历来对花间派、花间体、花间风格的认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坡词》谓苏轼词“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第一次提及花间“派”的概念。更明确提出花间派概念的是郑振铎。郑氏在《词与词话·花间词人们》一文中说:“唐末到五代的词人统称花间派”,在《词的启源》中也说温庭筠的“绮靡侧  相似文献   

5.
由此可见 ,词人个性创作与词人群创作在词史上显现出的整体风貌之间 ,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 ,而且 ,正因为有不同个性的作家风格的聚集、交流、新变 ,才可能激发整个流派的生命力 ,形成多姿多彩、各具魅力的文学态势 ,为文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李的个性正好体现着这种激发新变的传承作用 ,李冰若《栩庄漫记》云 :“花间词人能如李氏多面抒写者 ,甚鲜。故余谓德润词在花间可成一派而可介立温韦之间也。”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亦云 :“李秀才词 ,清疏之笔 ,下开北宋人体格。五代人词 ,大都奇艳如古蕃锦 ;惟李德润词 ,有以清胜者 ,………  相似文献   

6.
词产生于唐,从民间曲子词至中晚唐文人词,这一文学样式逐渐成熟兴盛。晚唐五代,诗歌大势已去,词却是遍布幽芬。作为词的主要繁盛之地,唐末大江流域各偏安政权的交替与更叠,使文士们无所依托的心寄放于那一首首追欢逐笑醉生梦死的宴乐之曲中,从而成就了晚唐五代词纤秾、细腻、绮艳、温婉的时代风格。无论是花间派,还是南唐派,皆在风云变幻的现实世界里更加醉心吟赏内心情感的圈圈涟漪,抒写那无尽的爱与悲愁。但是由于地域的区别和国情的不同,又造成了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在群体风格上的迥异。花间词人大都生活在西蜀政权领地,西蜀的有利地形和君王逸乐的国情,使“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笔,文抽丽锦;举纡纡之五指,拍按香檀”,花间樽前的艳词创作风行一时,其内  相似文献   

7.
冯延巳作为唐、五代四位重要词人之一 ,其词风既囿于“花间” ,又出于“花间” ,其词在“花间”词风的熏染下 ,又于其题材中注入了一定的思想意蕴 ,于“花间词”绮丽婉媚的风格情调之外 ,表现出一种偏于幽冷哀惋的感伤情调 ,呈现出一种较为雍容雅丽的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年,词人寥寥。其著者唯王禹、寇准、潘阆、林逋数人。他们的词作不多,风格也各不一样。王词清隽,寇词豪壮,潘词飘洒,林词澄淡,都与《花间》、南唐的婉约词风不同。在宋初词人中,真能接《花间》、南唐婉约词之绪者,应首推晏殊。而继其踵者,为欧阳修、晏几道等。晏殊诗学西昆;词学冯延巳。刘熙载《词概》云:“冯延已词,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水叔(修)得其深。”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云:“文忠(欧阳修)家庐陵,而元献(晏殊)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在西江词派中最具婉约风神的词人、词作,我以为是晏殊的…  相似文献   

9.
花间词作为唐五代词的杰出代表,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却为道教文化所漫染。花间词常用的词牌,蕴含着道教文化之意蕴;花间词中常见的神仙故事意象和仙化意象,与道教文化有眷内在的关联;晚唐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后蜀特殊的文化土壤使道教文化在花间词中得以蔓延。道教文化给予花间词人以可贵的启迪,它有力地刺激了词人想像力的发挥,给花间词抹上了浓艳绮丽的色彩,增添了空灵缥缈之美感。  相似文献   

10.
姜白石词独诣之美,在于舒发灵心秀怀之思,极尽要眇馨逸之致。其以出于江西诗派的手笔匡救妩媚之气,用含蓄蕴藉以弥补粗犷嚣喧之风,凭硬笔高调独铸清劲、隽淡、峭拔之境,为前人词中所未有。其立意取向理趣,章法专主疏宕,诗意的空濛提供了回旋之余地,造成一种清空境界,“雾里看花”实为其魅力所在。从艺术美感而言,显示出清简、和永、秀洁的“中和之美”,乃“自有一家之风味”。在中国人文化心灵的发育史上,白石词代表了中国词人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成熟直至强化的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11.
秦观是宋代杰出词人,词的创作取得了很高成就,被著名诗人陈师道誉为“今代词手”。所以如此,固然同他具有杰出的艺术才华有关,同时也和他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分不开的。他学习前人而又不囿于他们的经验,他师承温(庭筠)韦(庄)而又不鄙弃欧(阳修)苏(轼)。转益多师,立足创新。江顺诒说:“秦少游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词学集成》)刘熙载完全赞成这个看法,陈廷焯的看法不仅同他们相同,而且  相似文献   

12.
过去论宋词的革新,大都推功于苏轼。宋胡寅《题酒边词》:“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谬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近人蒋兆兰《词说》:“宋代词家,源出于唐五代,皆以婉约为宗。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迈一派”。清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更进一步谈到了苏派词人:“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黄山谷、秦少游、晁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  相似文献   

13.
屏风是《花间集》中出现频率极高的道具,《花间》词人在忠实纪录这一现实生活环境的同时,构造出了一个颇具文学价值的词境——“屏内世界”。构成“屏内世界”的现实基础是当日屏风之形制与使用方式的历史本真状态;其艺术基础则是屏风图案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与时代文化内涵。由此二者切入,对《花间》词文本所作的解读即富有原生态的意味。在原生态的视角下,可以清晰地发现《花间》词中“屏内世界”词境所独具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对宋词词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田园生活入词,是我国词苑的一大特点。尤其北宋的苏武和南宋的辛弃疾,以其伟大的气魄和卓越的手笔突破了绮靡艳丽的藩篱,创作了一批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新词章,从而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 但是,“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花间派”词人在发展令词艺术卓具贡献的同时,却把词引向了宫廷、贵族消遣的“艳科”小径。到了北宋,虽也偶有俊爽之作,但词家为了流连山水,娱宾遣兴,仍然死守用花木、风月、美人为内容的填词传统。然  相似文献   

15.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一北宋中期,一颗闪耀异彩的流星闯进了词坛,使历代读者都为之翘首仰望,这就是眉山苏轼的“长短句之诗”。它最先引人注目的,是那横逸斜出、超越常轨的气势。这是因为宋人沿袭晚唐五代花间词人的遗风,对词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词以倚声谐律为本色,以清丽婉约为正宗。所以,苏词的“铜琶铁板”之音,便被宋人讥为“皆句读不葺之诗耳”。真正的艺术珍品,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到了清代所谓“词之中兴”时期,一些学人把词提到了与诗同尊的地位,强调“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于是,这颗流星那迷离  相似文献   

16.
片帆烟际闪孤光──孙光宪词风格说略郑福田人们过去一向认为花间派词的总体风格既然是红香翠软深密婉约,那么,作为花间派词人的孙光宪自然也难脱此窠臼。殊不知孙光宪词真正别具特色。我们这里用“片帆烟际闪孤光”来概括他的词风。“片帆烟际闪孤光”出自孙光宪词《浣...  相似文献   

17.
梦窗词臆说     
历来治词者鲜及梦窗。作为一位在南宋词坛影响颇大且创作甚夥的词人,本应在词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但却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一方面,南宋豪放词人的爱国思想掩盖了以艺术形式见长的格律派;另一方面,又以梦窗词之感情深微,精雕细琢,具质实之风而受到格律派内词人的贬抑,故有人称其为“一位被误解的词人”。本文试图从结构、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臆度梦窗。  相似文献   

18.
“诗骚传统”作为中国文学精神的价值归属,在时间纵向上贯通整个文学史的发展,在创作横向上覆盖诗、文、词、戏曲、小说等各个文体。“诗骚传统”对花间词精神向度的牵引与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花间词人延续“诗骚传统”中雅正观念与瑰丽文辞相统一的创作精神,将“清绝”之质与“侧艳”之辞融合一体,超越传统诗教而释放艺术活力;二是创作层面,花间词人以“诗骚传统”中的现实精神为价值皈依,秉持“比兴寄托”的创作原则,赋予词体特定的时代精神与思想内蕴。对“诗骚传统”与花间词精神向度的探讨,意在说明以“诗骚传统”为内核的中华文学精神不因文体转换发生断裂,而是贯通不同时代并辐射于不同文体,从而使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精神不断绵延升华,使中华文脉得以贯通融汇,彰显出中华文学的本土特色与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19.
“南唐范式”是唐宋词中有别于“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三大创作范式的一种抒情范式,它起源于五代时期词人韦庄,定型于南唐李煜,而造极于北宋之世,对词体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极大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士大夫之词。“南唐范式”善于书写人生痛苦,善于书写自我的真情实感,常书写怀旧、离别、相思、漂泊等有关内心感受的题材,同时还具备深情美、质朴美、真切美、悲剧美等审美价值。唐宋词的“南唐范式”成就了宋词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花外斜晖柳外楼,宝帘嗣挂小银钩。正缘平淡人难及,一点词心属少游。 (论秦观词一) 当词之发展已经因苏轼之出现而扬起了一个诗化之高峰的时候,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虽然是苏轼的好友,但在词之写作方面,却并未追随苏氏之“一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开拓创新的尝试,而毋宁是仍然停留在《花间》词之闺情春怨的传统之中的。不过,秦观的词在内容方面,自表面看来,虽与《花间》之传统有相近之处,然而在意境方面,却实在又有其个人所独具的特色与成就。刘熙载在其《艺概·词概》中就曾经说。“秦少游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