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模式的现实选择及改革构想张锐一、区域经济模式的转换自建国到改革前的30年中,中国的区域发展基本上是由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来组织和推进的,区域经济仅仅是被作为国民经济总体布局中的一个要素来加以考虑和设置的。区域经济政策被中央政府包罗万象的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2.
改革就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产业及其结构创新,衣业技术创新汇成了十年衣村变革的主旋律。近几年,农村改革所遇到的困扰,也是同上述创新维艰,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再造这类创新的停滞,以及创新示范的区域推进受阻相关联的。就实质而言,农村十年巨变,是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创新同生产力系统的变革创新在不同区域的整合。总结十年农村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寻求紧缩时期的区域创新机制与创新合成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改革:焦点、态势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层级过多、省级行政区划设置不合理、乡镇政权出现治理危机以及“行政区经济”对区域横向合作的阻碍,是目前行政区划存在的焦点问题。新一轮行政区划改革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强县扩权、撤并乡镇和破除行政壁垒。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以及区划改革实践,结合“十一五”规划精神,未来行政区划改革总的方向,将着眼于减少层次、调整幅度、转变功能、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以及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增直分省,弱市强县,乡镇自治,区域发展统筹规划,是未来行政区划改革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下,传统金融治理体系的弊端不断暴露,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囿于国内外现实条件,中国需从"存量"和"增量"两个层面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一方面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监管框架的改革,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区域多边金融机构,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优化中资银行海外布局。面临发达国家牢牢控制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稳固、新型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深受内外双重压力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等诸多障碍,中国须夯实国内经济基础、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与开放发展,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构建符合国际社会总体利益的新型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省制问题是一个贯穿了我国20世纪的重大政治命题.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历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我国20世纪省制改革进行客观审视.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扩大行政区域的范围与区域政治民主化要求划小省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矛盾,因此,"减少层次"在某些层面上已有所实施,但"省区划小"的共识近期将难以实施.从世界城市化发展方向来看,城市型政区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应是我国相当长时期政区建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以结构变革为中心的新的成长阶段。以国民经济空间结构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将成为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和新经济体制能否实现和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研究9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改革就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上要增强产品特色,提高内容价值,培育文化品牌;产业结构上要实现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跨界混流;区域结构上要加强跨区域的供求匹配。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有限但有效的政府,既要减少政府管制,又要体现文化例外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多年来,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国有企业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有企业经历了权力下放、放权让利、资产经营责任制、拨改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减员增效等不间断的改革,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制度、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现状,但是改革还没有完成。在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改革与调整。  相似文献   

9.
整个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式的前进。这种探索是在稳健作风下进行的,明确了改革的市场化方向,采取经济稳定的试点进行和逐步展开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在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和开放经济的拓展中充分体现了比较优势的原则,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区划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进程要求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趋向于扁平化、行政管辖区域的小型化。行政区划的改革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基本宗旨的 ,必须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制约性因素有足够的估计 ,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以消除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蓝常高 《学术论坛》2006,(7):130-133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国内税收制度差距,同样对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投资将流向收益高的国家,其他可流动税基也将朝着税负水平较低的国家流动,因此对增值税协调就具有更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下一步的增值税改革,应该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在推进增值税“转型”的同时,努力促进其规范化;提高其立法层次,增加法律的透明度;并与企业所得税改革相配合。  相似文献   

12.
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微观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收制度改革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我们提供了一个静态微观模拟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政策效应。模型通过收入调整、收入时化和税收制度实施更新微观个体的收入状态,通过对微观个体收入状态的统计估算税收制度的作用效果。应用长春市的微观数据,我们进行了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虽然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使得区域经济税收收入明显降低且没有明显降低社会总体收入差距,但能够明显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并明显地促进税负公平。  相似文献   

13.
改革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一系列决策,是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要缩小既成的区域差距,又需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在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改革中的个体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居民行为个体分别对城镇缴纳污水处理费意愿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改革态度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水费支出、信息沟通是影响收费制度改革的最关键的因素,区域因素、职业因素对改革的影响也较明显,社会角色因素对改革的影响相对不确定。据此本文从"阶梯式"收费、政务公开、环境教育与培训、区域政策差异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期间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在物质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距是改革以来两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存量则表现出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进行资源税改革,澳大利亚资源税税收政策改革可为我国提供借鉴.文章从澳大利亚资源税改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对澳大利亚国内资源和相关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澳大利亚资源税改革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从其改革总体思路给我们的启示来看,科学界定资源税的功能,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收益分配体制,加强资源税费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是促进我国矿业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立的中国户籍制度正在经历严峻的挑战和质疑,其弊端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限制了人口自由迁移,制约了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等问题上。为了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必要在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剥离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权益、放宽人口迁移政策方面做出尝试,从而逐步有序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城乡基层法律服务所改革:区域选择与实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发展的非均衡性决定了不同区域的城乡基层法律服务所在改革路径和内容上的自主性与差异性。目前,江苏省自收自支的律师事务所、上海市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室以及湖北省民办的法律服务中心是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改革实践。当前城乡基层法律服务所需要改革传统的不适合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基层法律服务体制,从而构建现代城乡一体化的基层法律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是甘肃省城市改革试点之一,也是国家体改委抓的五十八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兰州市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真正起步和上路,是一九八四年七月市委七届二次全委会决定后开始的。在此之前,市上根据中央关于改革的指示精神,进行了小改小革,或者叫单项改革。市委、市政府在进行了市内和外省的大量调查研究和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弊端,寻找差距,制订方案,为改革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一年多来,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指引下,围绕着增强和发挥中心城市的多功能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尽管改革起步较晚,但进展比较顺利,步子比较稳妥,效果比较显著,打开了城市改革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初战取胜的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赵晓华 《学术探索》2001,3(2):24-26
中国东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投资和对外开放的地区倾斜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政策上对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调整是西部开发面临的机遇.但地区差距扩大的根本成因在于东西部地区市场取向改革的差距,因此,深化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提高其竞争力,才能真正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