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语和方言是主体和变体的关系,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语言规范的对象是共同语,规范方式分为建立和维护两个方面。共同语依据一定的规范标准建立起来之后,与方言之间会形成一个接口,共同语的语言成分会通过接口进入方言,反之亦然。因此,为维护共同语的纯洁性,还需要在共同语之外的接口设定标准,驻扎监管机构和队伍,以阻止消极的方言成分进入共同语,也阻止方言进入本该使用共同语的正式场合。地域方言和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社会方言本身不需要规范,也规范不了。只要在接口处严格把关,方言和共同语就可以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民族分散而融合,语言就由方言而向共同语过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交往和统一,给这种过渡提供了客观条件。“雅言”即周王室的共同语,本文拟就其形成的史史渊源条件,其状貌作用,还有发展演变几个方面予以浅探。  相似文献   

3.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权威方言,应当具有双重权威性,即既是权威的地域方言,同时又是权威的社会方言。语言规范应当采用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双重参照,从而形成复合参照系。在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中,权威方言的作用是逐渐得到认识的,时至今日,总体来说对权威地域方言的认识比较到位,但对权威社会方言的认识仍显不足。在现代语言规范中,应充分肯定权威社会方言在规范中的地位,并努力培植当今权威社会方言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民族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使北方方言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分歧,在有的方面是很突出的。鲁迅出生在吴语地区,在“五四”运动中首先以白话从事创作。在产生了白话新文学后,鲁迅又十分重视白话的规范化。他写的作品,总是力求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能听懂读懂。在词汇方面,他认为,在文学作品中如不加选择地使用方言,就会导致语言的冷僻难懂。根据他的乡谊好友川岛先生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方言是全民共同语的地方变体,由语言的分化、融合,或者说语言的变异、相互影响等原因所形成。理论上,方言的性质、涵义和划分似乎比较容易理解;实践上,确定一种方言,常常是件麻烦事儿。因为确定一种方言要解决两层问题:一是它不是另外一种语言;二是它不同于其它的方言。这两个问题归结起来是要解决一种语言的差异问题:前者是解决语言之间的差异,后者是解决方言之间的差异。什么样的差异算语言,什么样的差异算方言,前些年国际上曾经专门开会讨论过,结果并不理想。因为划分语言和方言不仅是一个语言学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的问题。研究藏语方言也遇到这两层问题。藏语分布地区辽阔,幅员广大,不仅藏族使用,也为其他民族使用;反过来,藏族在吐蕃王朝时间,征战兼并,  相似文献   

6.
论安徽方言词汇词形与词义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性变体。一般来说,共同语和方言,大都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就汉语的共同语和方言来看,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大方言区之间已经因语音差异而不能正常通话,如北方话与粤语、闽语之间。词汇方面,也是千差万别。即使在北方话内部,词汇也不完全统一。至于安徽方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其余地带,有徽州方言,还有受吴语、赣语、湖北方言影响的地方语言,加上地理、历史的原因,安徽方言内部蕴藏着相当数量、极具地方特色的词语。这些词语形象、生动,别具一格。例如普通话“小孩儿”这个词,合肥人叫“霞们”“伢”,安庆人叫“小伢(nga)子”,桐城人叫“小伢积”,铜陵人叫“小伢立”,和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社会语境紧密相关。本文旨在讨论随着科学技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网络这一特殊的交际场合,社会共同语逐渐发生变异,形成了在网络这一领域中独特的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的系统,即网络聊天语,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相似文献   

8.
方言成分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方式表现为如下不同层次直接选用方言词语和语法格式,这是多数情况;方言成分与相应的共同语成分在语篇中前后出现,形成语义复现;方言成分"升格"为作品的描写或议论对象.上述方式与作家的创作意图、对方言的敏感和判断力、语言规范化意识等相关;泛地域的方言成分,不利于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和地方特征的突出;方言成分的有效运用,可补充共同语的表现力,可提升方言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镇江的方言自公元4世纪开始因移民的不断植入,而从吴方言演变为北方方言;又因为地理和经济的原因,在镇江一线形成吴方言与江淮方言的过渡带。在过渡带呈现出一系列相应的语言特征,其发展趋势是江淮方言成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高诱注方言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总是不断从人们口头语言中吸取养分,更新历史沉积下的过时成分。语言三大要素中,词汇在系统性上较语音、语法更为松散,容易受方言、土话的影响与渗透。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往往可以从方言词语的发展变化中获得,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方言词研究。“从周秦到两汉间汉语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到两种事实。一种是从春秋战国时代起在黄河流域一带已经有了区域较广的共同语,到汉代这种共同语逐渐发展为全民的语言。一种是在语言逐渐趋于一致的过程中方言的分歧仍然存在。”①东汉时间,社会动荡,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1.
词汇化是形成方言词的一种重要途径,明清山东方言里就有不少词汇化而来的方言词。通过对文献中这类方言词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方言词由共同语里的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12.
广州方言中的常用词不少是古语词的承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古代汉语中曾经是很常用的词语,在现代共同语里发生了变化,有的只保留在书面语中,有些则走向消亡,当然它们也有可能还存留在方言里。文章考释了至今仍然活跃在粤方言口语词里的部分古汉语词。  相似文献   

13.
儿化是北京音系的一大特色。既然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那么,儿化就应该是普通话语音体系中一种不可忽视的语音现象。淄博方言虽属北方方言且同普通话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对淄博人来说,“儿化”的学习却是一个重点、难点,现提出几个...  相似文献   

14.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因而,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东北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的差别不是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对东北方言语法的研究。东北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唯  相似文献   

16.
论镇江方言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位于江苏省长江以南,东邻常州,西接南京,隔江与扬州相望。在方言地理上,这里是北方方言与吴方言两大板块的结合部,两大方言在这里发生急剧断裂。镇江市市区以东不到五十里,即丹徒县东部及丹阳县的方言即出现浊音声母,及有关词汇语法现象,而被学术界认作分界线,镇江市的两半,包括丹徒县大半、扬中县、句容县,其方言则与扬州话近似,属北方方言的江淮次方言。地处苏南的镇江与太湖流域的吴语区,没有高山大川之隔,为什么方言迥别?而位于江南的镇江,又为什么与浩浩长江彼岸的方言,仅有微殊?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 ,亦称标准语 )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与经济、政治的集中分不开的。民族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由于多种原因 ,目前 ,藏民族共同语尚未形成。什么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要取决于那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取决于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条件。西藏拉萨曾是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藏民族成员对这雪域圣地一直有着特殊感情。建国后 ,拉萨话的影响逐渐显著 ,其地位日益重要。鉴于此 ,笔者认为现代藏民族共同语言可正式确定为“以拉萨语音为标准音 ,以卫藏方言 (西藏话 )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书面语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18.
甘肃洮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次方言区,属中原官话,但其中又兼具江淮方言、吴方言的特点.洮州方言是生活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卓尼两县以及迭部、夏河、碌曲等县的部分地区汉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主要工具.本文从江淮移民、历史行政区划、语言接触等方面对洮州方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考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往我们大多把方言看作一种语言的地域现象,然而,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共同语的强势作用日趋明显,方言也越来越表現出它的时代性特征。在这一趋势里,词汇无疑是最敏感也最突出的。要适应这一变化,我们的语言规范化工作也得与时俱进,从方法手段以至现念。  相似文献   

20.
在鄂西南方言中,"各(人)"一词除了具有普通话和北方方言中的一般用法作代词外,更多地却是被放在句子主谓之间,在无标记情况下,复指、强调句子中的述位,有标记的情况下,则复指、强调标记对象即逻辑重音,同时舒缓语气。此时,"各(人)"一词的语法范畴和词汇意义均呈现出一种较复杂的模糊状况。它有可能是土家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词"ko35"与战胜语言——汉语方言中"各人"一词融合的产物,是被覆盖的底层语言在战胜语言中留下了的一点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