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科学教育已成为科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重视。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其整体科学素养相对较低,制约了小学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急需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科学教师。笔者通过实践探索,搭建了“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一以理论为指导一以实践操作、书面调查为提高一检验评估为提高”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后期以来,科学教育经历了探索时期、转型时期、课程改革时期和科学普及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注重知识体系"和"注重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之间呈"之"字形发展。近20年来,科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科学教育应该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服务,而不仅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科学教育应该采用探究的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记忆。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科学教育,以更有效地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这一光辉论述,是纵观人类几千年来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史而得出的。这是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相互关系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恩格斯在这里所揭示的唯物主义要随着自然科学每一划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形式的科学规律,既包含着唯物主义在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方面的充实、丰富、修正和发展,也包含着其哲  相似文献   

4.
对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通过对科学自身的反思,形成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诸如科学的本质、科学的合理性、科学与真理、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的价值以及科学探索的途径和操作程序等等。人们对它们的研究系统化或体系化后,就成了自然科学的辨证法。另一类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对科学作进一步的抽象上升和概括总结,揭示出自然界的存在、结构和变化过程的一般规律以及人和自然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十九世纪末以知识为重心的自然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自然科学教育受科学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偏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消解了科学教育的人文内涵,科学知识变成了教条,阻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中国今日的科学教育改革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训室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之一,实训内容和使用者在学科层面的特殊性使其和其他类型的实训室有所区别。以科学素养为视角,目前的科学实训室主要以观察和巩固知识为主要实训目的,并不能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清“科学的本质”,弥补他们在科学素养方面的缺失。以科学素养视角和可持续使用为基本原则,创设包含阅读区、实验区和作品展示区的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实训室,帮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提高对幼儿科学教育内涵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社会角色和基础教育功能的变迁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应当设计一个教育计划,开设从幼儿园到大学专、本科的综合性科学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科学素养为目标。核心科学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待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所涉及的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基本态度、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和跨学科观念。这种素养表现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培养核心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在概括科学成果中的作用 辩证法是把外部世界的运动与思维运动统一起来,使二者达到一致的规律,因此,它也就是思维正确反映存在的规律,即认识的规律。它既适用于认识一切客观对象,也适用于认识一切主观对象。概括科学成果,事实上是对自然科学所提供的各种特殊规律的再认识。辩证法完全适用于概括科学成果的活动,概括科学成果的活动也十分需要辩证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科学文化概念为基础,构建了相应的科学文化视角,并以此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素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分析并总结了科学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方法和能力、科学思想和观念、科学文化等四个基本层面,并相信这样的理解有助于引发对科学教育一些深层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实验是自然科学形成的起点,实验教学自然也是自然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前提和保证。因为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让学生学会认识未知事物的科学方法,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转变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科专业间的横向联系,是当前深入进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所谓学科专业间的横向联系,就是看来相互独立的学科专业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相互依存和制约、相互影响和渗透等内在的科学联系。深刻认识加强学科专业间横向联系的重要性,对于转变封闭型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注重加强学科专业间的横向联系,首先是由科学自身及其发展规律决定的。科学是一个整体。各学科的独立是相对的,而联系则是绝对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人类科学的发展,是在相互独立的学科间综合、分化、再综合、再分化的逻辑路线上螺旋前进的,进而新学科不断涌现,学科家族中的成员越来越多,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古代科学的发展以较低级的综合为主,因而“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建立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间接地 ,自然科学关于规律的思想为经济学的形成从思想上做了准备 ,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是世界万物运行存在着规律 ,二是规律能够为人类所把握 ,三是规律的形式符合美的原则 ;直接地 ,自然科学的发展远比经济学要成熟 ,为经济学科学化的目标提供了可供模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认知主义美学认为科学知识不仅是自然审美的“必要条件”,而且惟有在相关科学知识视阈内进行的审美才具有“恰当性”.“恰当性”主张可以避免自然欣赏中对自然的人为扭曲,但由于对科学知识的过于信任与依赖,使得它未能注意到自然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从而削弱了审美感知的开放性和敏感性.知识不能以保证审美“恰当性”的形式出现,审美中合理形式的知识有“前结构”型、“建构—解构”型知识.  相似文献   

14.
初中科学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及突出“整合”与“探究”的特点,要求教师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完整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教学技能。构建主辅式或宽口式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学科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初中科学课程师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客观的”、“价值中立的”、“普遍正确的”和“确定性的”科学知识观,从多学科的理论视角论证了科学知识也是具有“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指出这一新的阐释对于深化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克服科学课程的教学危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不仅指知识产生、形成以及辩护的“地方性”,还应包括科学知识在跨文化传播中所渗透的诸如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地方性”。李之藻所处的社会文化传统,所持的文化立场以及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科学素养都影响到其对《浑盖通宪图说》与《同文算指》的选构与编译。因此,科学的跨文化传播是一个知识在“地方性”因素参与下的再建构过程。这一再建构过程说明“中心—边缘”式科学传播模式是有失偏颇的,同时还反映出儒家文化在学习与接受异质文化中呈现出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培养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应优先考虑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大学生群体。但我国新时期大学生科学素养存在很多不足,如科学知识普及不够、科学模式建立缺乏、科学方法上文理融合不够,等等。因此,应积极探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陆攀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10-13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赋予意识形态以“肯定”内涵,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科学的意识形态”等概念,而且在其经典文本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可概括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革命和建设中是必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者应当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及广大人民教师,受教育者是“千百万劳动者”;灌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方法,意识形态教育要遵守教育联系政治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层次性原则;青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点人群;“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实践形式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物理学中丰富的美学内涵 ,重点论述了蕴藏在物理科学理论体系之中的三大美学特征 :即反映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所固有的简约美 ;揭示物理定律的奥秘与神奇的对称美 ;展示在自然界最深层面上显现出来的和谐美。结合多年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 ,阐明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注重进行物理科学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以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为载体 ,以著名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美的追求为素材 ,充分发掘物理学的美学内涵 ,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 ,培养他们欣赏美、发现美和追求美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前,围绕哲学史方法论的问题开展对“普遍性形式的思想”有无真实性的讨论,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学术活动。把它弄清楚,很有必要。一、应如何理解“普遍性形式的思想”? “普遍性形式”应当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普遍性的形式”,一种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普遍性的形式”。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而关于自然规律的永恒性,谁也没有自然科学家谈得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第577页)恩格斯还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在本质上是绝对的。”(同上)既然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是规律,是永恒的,是绝对的,当然它必须是真实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经得起各个时代的各种检验。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普遍性的形式”是怎样构成的,恩格斯也曾经详尽地予以论述,他说:“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