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变文论文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所附的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曾经白化文、赵匡华、周绍良先生的合力校勘;书出之后,又得项楚、刘凯鸣、蒋礼鸿、郭在贻诸先生的补充校勘,从而使这批原来讹误满目的珍贵文献得以讽读无碍,为敦煌变文的研究带来了莫大的便利。笔者在研读这批文献的同时,发现还有若干当校而失校或校而未当之处,因就管见所及,疏陈如下,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向达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以下简称《变文集》),先后经徐震堮、蒋礼鸿、刘坚、陈治文、项楚等先生的校勘,发疑正讹、祛惑释滞,解决了该书在校勘上的不少问题。不过,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笔者细读此书,发现可商订之处仍复不少,因撰《敦煌变文校勘拾遗》一文,揭橥《变文集》在校勘以及标点上的失误凡二十二条,已刊于《中国语文》198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集》所收变文,由于原件抄写者水平所限,讹误字甚多,虽经多人校勘,犹如长发中的虮(凡虫虫),几经梳篦,仍有不少残余,有待以密齿之篦刮之,细加剔抉,予以校改;已作校勘者,也有一定数量的字须重新商订。为了对敦煌变文的阅读、欣赏,以至敦煌学的研究有所裨益,笔者就上述两个方面直陈拙见,与复议涉及的诸位先生商榷,并就正于诸位先生和其他方家。 (一)校勘复议  相似文献   

4.
蒋云从先生最早系统研究敦煌变文字词语义.所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不论校勘,还是训释,创获颇丰.几经修改增订,至第四版更臻完善充实,实乃不朽之传世佳作.笔者早年听过先生讲联绵词,当时即受益匪浅,始知学问之道,乃日积月累,非一蹴而就.一九五七年后亦曾留心读变文和禅宗语录.后见蒋先生书出,自知起步己晚,乃改而留心于唐以前.近年治乐府诗词语,亦多得力于先生也.先生几次赠所著书,愧无以报,今趁参加敦煌学会议之机,冒暑草成此稿。献芹之意,非敢与方家论短长也。  相似文献   

5.
我国训诂学界卓有成就的新一代专家、杭州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博士导师郭在贻先生生前和他的助手张涌泉、黄征合撰的《敦煌变文集校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列为浙江省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最近由岳麓书社以繁体手书分精、平两种规格影印出版.该书专门研究《敦煌变文集》的校勘问题,是继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以后校勘学方面的又一重要著作.它不但是敦煌变文研究的必备参考书,而且对其他写本古籍的校理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的出版,对国内外瞩目的敦煌学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6.
向达等六家辑校《敦煌变文集》,给变文的校读做了开创工作,变文由此渐近于可读。也正唯是开创工作,留下来的有待于弥缝的罅漏也就不少。徐震堮先生作《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再补》,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我又继徐先生加以补充,综两人所得,约一千几百条。现在把涉及训诂假借或较难通晓的条目节录于下,名之为“录略”,以备读变文和治唐五代民间语言文字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敦煌石窟文献问世以来,敦煌学已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瞩目的显学,研究范围涉及文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变文只是其中一部分文学性较强的通俗作品。由于这部分作品经过种种艰难之后率先整理刊行,从文学和语言两方面去研究它们便得风气之先,取得成果较早,成绩较大。语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校勘和词语考释上,因为这是研读变文乃至所有敦煌文献的难点所在。单就词语考释一项而论,五十年代即有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之作,其后继踵者众、论著日多,探微发隐,各见功力。唯因变文内容十分丰富,语言情况复杂,诸家所论,容有小阙,挂万漏一,或所难免。  相似文献   

8.
马继兴等先生的《敦煌医药文献辑校》以及丛春雨等先生的《敦煌中医药全书》对敦煌医药卷子的整理校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有未尽善处。今就敦煌医药卷子P.3930的校录进一步做些补正工作。  相似文献   

9.
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巴蜀书社1990年版,以下简称《选注》)出版后,在学术界反响至钜,被誉为“是目前敦煌变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笔者用心细读,受益良多。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此书在文字校释方面依然有诸多漏失之处,今摘录数例如下,以求教于项先生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唐五代口语俗语材料。王重民等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是搜罗最完备的辑本,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第三版)考释变文中的俗语词,颇多发明。近读变文,偶有所得,随手札记;这里摘录其中若干条。引文  相似文献   

11.
变文原为通俗作品的抄本,错讹甚多,加以用字多俗别体,记录的又大都是当时口语,不免益滋迷误。虽经诸大家校勘,疑阙容有未尽,标点亦间有失当处。以下谨就愚见所及,拈出点校可商榷者若干事,以供参酌。引用材料,除少数几例系《敦煌变文论文录》后附《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之外,均采自《敦煌变文集》。凡属《变文集》引文,其后均只注篇名、页码。另为便于排印与观览,引文一般改用通行的简体字,个别必须保留的繁、异体字不在此限。  相似文献   

12.
变文原为通俗作品的抄本,错讹甚多,加以用字多俗别体,记录的又大都是当时口语,不免益滋迷误。虽经诸大家校勘,疑阙容有未尽,标点亦间有失当处。以下谨就愚见所及,拈出点校可商榷者若干事,以供参酌。引用材料,除少数儿例系《敦煌变文论文录》后附《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之外,均采自《敦煌变文集》。凡属《变文集》引文,其后均只注篇名、页码。另为便于排印与观览,引文一般改用通行的简体字,个别必须保留的繁、异体字不在此限。  相似文献   

13.
马继兴等先生的《敦煌医药文献辑校》对敦煌医药卷子的整理校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有未尽善处。本文从八个方面辨认了该书没有认出或误认的15个字。重新点校了该书没有读懂的一段敦煌医药卷子。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是盛行于唐五代时期的一种说唱夹杂的特殊文学体裁。它们以当时流行的最为通俗的口语写成,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口语词汇,表现了变文词汇系统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前辈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被公认为目前敦煌变文词汇研究的权威性著作,为变文的词汇研究开创了局面,树立了楷模。本文就变文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字、词的意义做一些  相似文献   

15.
《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孔子项讫相问书》所作的校理疏释中,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笔者就其中的40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传世的敦煌《汉书》唐写本有十一件,它们有着较高的辑佚、校勘、文字学、音韵学、版本学等方面的学术价值。敦煌《汉书》唐写本的校勘价值远非吐鲁番《汉书》唐写本所能媲美。利用敦煌《汉书》唐写本,可校中华本《汉书》中存在的讹脱衍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蒋礼鸿教授的《怀任斋文集》是一本示人读通古书、研治学问门径的论文集.蒋礼鸿教授以其《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其第五版即将发排)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而《怀任斋文集》则是他有关辨析词义、考校古籍和辞书编纂三个方面论文的结集,有力地显示出这位治学严谨的作者学术生命的战斗历程和深厚的功底.从这本论文集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在训释词义方面所作出的突出成绩(见《<广雅疏证>补义》、《说‘弗吊、不吊、不淑’》、《敦煌资料(第一辑)词释》、《杜诗释词》),而且还可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破魔变》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但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就诸家对《破魔变》的31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出版)所收《补全唐诗》,由已故著名敦煌学家王重民先生从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中爬梳辑录而成,又经王仲闻、俞平伯、刘盼遂等先生校阅。《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一年第四辑所载《补全唐诗拾遗》,由王重民辑录、刘修业整理,采取了王尧的研究成果,并经阴法鲁先生等校阅,内容的完备与校勘的精审,较之《全唐诗外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