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根友 《船山学刊》2012,(3):133-140
晚明以降,中国哲学出现了以"求真"、"贵我"为主要价值取向的新哲学精神。受这一新哲学精神的影响,中国艺术领域、学术领域分别出现了提倡"性灵"的美学主张与学术主张。其中既有袁宏道、袁枚在文学领域里的"性灵"说,又有焦循、章学诚在经学与史学领域里的"性灵"说,从而体现了尊重个性的新思想在文艺与学术两个领域展开的思想历程,体现了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在深度与广度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晚明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诸如人心趋于不足、机械变诈,生活趋于享乐化,商业对社会交际的冲击,夜生活在城镇的广泛出现等等,进行综合的考察,指出明代中期以后商业化的浪潮对当时的礼教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并导致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向,随之而来的则是生活的商业化与世俗化,甚至出现了生活的流行时尚。  相似文献   

3.
略论公安派性灵说对晚明小品文发展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礼汇 《天府新论》2004,(2):117-120
公安派性灵说对古代散文发展最大的影响是为建构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性灵说从理论上清算了拟古文风的错误 ,破除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 ,确定了“我”在散文创作中的生存环境和自由发展的文化空间。这样就为小品文艺术精神的确立、审美价值的确定 ,和表现艺术的自由发展 ,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推动晚明小品文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明万历以来引领全国文学创作之主流的是湖广公安派和竞陵派的性灵文学。在湖湘文士中,有一批中下层人士如袁子让者以抒写山水的自然之趣、张扬个体的性情之真、激昂主体的个性自然之美、提高自我的独立之尊响应着这场主流性灵文学活动,共同推动了晚明文学和地方文学的发展,是值得我们足够重视和研究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晚明社会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欲望合理化的理论赋予晚明士人崇奢任侈生活的合法性.晚明士人躲避传统儒家以雅正为依归的政教合一的审美风格,表现出“去崇高化”的以华为美、以奇为美的怪诞化颓废审美风格.此种颓废生活审美风格以士人为表率,视中国主流审美文化所压抑的“丑怪”为美之追求,不仅表现出晚明士人独特的审美个性,而且日益播散形成晚明社会性的审美风尚.此种审美风格以消极的方式不断瓦解社会压抑的可能,追求个体性的自由,从而具有个性解放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后期,茶文化勃兴,备受士人及社会的青睐,在士人社会交往具有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频度的社会背景下,煮水品茗成为士人社会交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以茶会友,甚至以茶交友,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而茶馆的兴盛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士人社会交往的频繁程度。在士人和社会对茶与茶人的赞美和推崇的表象下,实际上暗示着明中后期士人乐于交游、广辟游道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7.
晚明时期济南城市的社会与生活,在诸维度上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变迁。生活空间方面,新的聚居区与城关市廛渐成规模,城市园林雅俗并现,济城居民在争竞、营建生活空间的过程中不乏生活方式的主动调适。民众活动方面,岁时庆典、信仰参与、城郊旅游的进行,使城市与乡郊联成相互沟通的活动场所,搭建起城乡民众共享日常的文化空间。社会风气方面,城市社会经济的勃兴引发以崇尚奢侈为表征的消费扩张,亦使游民群体成为城市社会新的弊病。晚明济南丰富的城市生活虽因己卯之乱与鼎革滋扰而被迫中止,其社会生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却并未消亡,因而入清后得以承递而复兴。  相似文献   

8.
晚明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特殊原因,士人主体选择自放生活以期躲避宰制儒家所要求的崇高精神与人格的压抑,表现出颓废社会审美风格。晚明士人无论是狂行、狂言等以狂为美的自放生活,还是服妖、逃官以怪为美的怪诞之举,都表征着此种颓废社会审美风格的怪诞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到晚明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小品文称道于世.小品这种新兴的散文品种,在晚明时期崛起并繁荣,淡化了秦汉、唐宋以来散文“明道”、“载道”的传统功能,而大大加强并彰显了散文的审美内容,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散文,带来了散文观念和散文文体的大转变.对于这种新兴的散文如何认识,笔者想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一谈到明代学术史,事实上一直存在一个误会性的偏见:明人学问空疏,游谈无根。其实,明人并非不读书,明人也有好读书及博学的人。明人不但读书,而且长于将读书与思辩相结合。在读书过程中,不迷信古人,不以六经载籍为最高的宗旨,而是“独裁以卓识灵心”,以自己的内心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从而突破了迷古的魔障。明代的读书人,超越传统的伦理价值观,提出崭新的“义利”观;突破直观内省的思维模式,趋向实践调查的思维方法。这是晚明思想家赋予时代新的文化内容,也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兹就晚明文化试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晚明时期,以服务获得报酬的观念与方式日趋盛行.金钱对旅游服务环节的渗透,催生了运营旅游活动的新的组织与运作方式,使得原本意义较为单一的旅游活动发生了某些变化,晚明旅游具有了一些近代化的意味.但晚明旅游近代化的相关因素,无论在空间分布还是在产业地位上都有很大的局限,因此只能说晚明旅游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因素,但远未达到真正的近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 晚明是中国文化的变革时代,当时的传统文化正面临一个伟大的转折。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士大夫,其文化意识、生活情趣、人格追求各方面,都烙下了与前时代士大夫不同的一些印记。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 深受儒、道互补意识影响的中国士大夫,时常徬徨于隐与仕两者的十字路口,隐居成了一部分失意士大夫逃避人生的共由之路。晚明文化的剧变,市民文化的萌芽,给晚明士大夫带来了很大影响,使他们的息隐意识与前代迥然相异,隐居生活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新传统的兴起——晚明观念变迁与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纲常伦理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构成了长期主导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旧传统"。而晚明市民观念的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表明一个新的文化传统的产生。其主张的是人性自由与个性发展,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与生活乐趣,质疑和批判的是儒家纲常礼教。这种文化传统,虽然尚不成熟,但它的灵魂——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念,已经为那个时代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而它本身也未因朝代更迭、世道盛衰而终止,虽几希一线,终绵延不绝。正是这种绵延不绝的文化递进,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提供了原始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晚明“闲赏”文化高度发达,文人们极为重视“闲赏”审美意境的营构,突出地表现在经由种种“长物”的存在,以及“物”与“我”的互动交感、“物”与“物”的相称相宜,开启出一种美学生活境界.其中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刻意疏离、抗拒“世俗世界”的士人的生命情调,以此作为避祸全身、修身养性的生命据点.然而,在追求精神超尘绝俗的同时,他们又留连于世俗享乐中无法自拔.清逸高旷意境的营构是晚明文人的理想,也可以视作他们对自身的一种精神规约.  相似文献   

15.
晚明小品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明小品论略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明代文坛或标举唐宋,或追踪秦汉,六经子史、韩柳欧苏,轮番上阵领风骚。可真正使明代文章独具面目的,不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而是天才纵横的东坡居士。尽管袁中道曳说“苏长公之才,实胜韩柳,而不及韩柳者,发泄太尽故...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对明代思想文化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就不难发现,明人思想之新颖,视野之开阔,兴趣之广泛,都是前无古人的。从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以及行为特征诸方面加以探究,晚明文化大致可以概括为奇、新、博、变四大特质。  相似文献   

17.
陈献章诗歌真率洒脱、富有情韵,为长期沉寂的明代诗坛注入了一线生机。他论诗求真重趣,已为后来的公安派开启了先声。他的心学受庄禅影响,以致虚、自然和人格自觉为追求,容纳了一些情绪体验,与重性灵的诗学精神有相通之处。基于上述事实,我们说他为晚明文学思想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8.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5,18(6):68-71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深深地影响了晚明的社会风气,使人们的价值观、消费观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体现着进步意义。不过,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转型时期新的是非标准尚未建立,晚明社会风气的变异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矫枉过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钱谦益与晚明宋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功谊 《江汉论坛》2006,(4):111-113
天启、崇祯年间,钱谦益在程嘉燧启发下,走上了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创作道路。他在诗序中也多次主张转益多师、别裁伪体。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其特殊意义,“别裁伪体”裁的是七子派和竟陵派,“转益多师”学的是三唐、两宋、金元乃至国初的诗人。钱谦益以其师法多家、兼采众长的诗歌创作,呼应着他的文学主张。清康熙年间,邹式金在《有学集序》中就高度评价钱谦益出入中晚唐、宋、元,集诗家之大成。本文着重分析钱谦益天启、崇祯年间的诗歌创作,考察他是如何以宋诗为取法对象,实现转益多师的文学主张,从而推动晚明宋诗风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明中叶以后,封建国家对土地失去控制,动摇了封建国家政权统治的基础。随着土地兼并的进一步加剧,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生活发牛了巨大变化。在文学领域中以反对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为核心,先后出现了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文学创作及审美趋向发生了变化。市民文学、传奇、白话小说、小品文兴起,成了这一时期义坛的大流。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续说郛》中所说:“正(德)嘉(靖)以上,淳朴未离,隆(庆)万(历)以后,运趋末造,风气日偷。道学侈谈卓老(李贽),务讲样宗;山人尽述眉公(陈继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