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人类文化,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心理文化、网络内容文化.网络文化具有继承性、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变性、及时性、反理性等特征.网络文化体系是一种动态体系,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发展.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应注意指导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科学结合,要在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网络文化模式上下功夫.网络文化必须同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化民族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萍 《天府新论》2005,4(3):99-102
文化民族性指各个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文化民族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各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其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文化民族性是沟通民族全体成员的心灵的纽带;它能够自我继承并对该社会发生影响;文化民族性为人们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敲响了警钟;文化民族性为我们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其在传播中呈现维模、适应、竞争、融合的文化态势,进而使得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在文化互动中相抗衡,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占领世界网络文化的阵地,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才能得以整合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3G产业化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为3G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带来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3G技术的飞速发展,既给我们扩大文化阵地、加快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手段,也为各种文化业态的变革创造新的机遇,为新的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高科技的迅猛的发展,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普及,人类已进入到网络文化时代。换言之,从这一刻起,网络对于人们来说,并不仅仅属于一种操作技术的范畴,而应将其视为一种信息时代的新的生活和工作的手段、模式,甚至成为一些人生存的方式。网络正以它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产物,即网络文化,应运而生地在写作学领域则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电脑写作。电脑写作必将对现行的写作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时代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ernet作为一种新文明,它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特征。它对道德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它使以往社会形态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冲击,悄无声息地改变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结构和价值观念。道德教育要适应网络发展,就必须着手构建网络伦理道德,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提高信息过滤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微电影是电影艺术与网络媒介相遇而开启的新的电影可能世界.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形态,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微电影兴起的媒介技术基础;在网络媒介技术普及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文化”以及“微文化”生活方式,又进而构筑了微电影生成的社会文化基础.以网络媒介为生长基础,微电影在创作、生产、传播、审美欣赏、艺术时空和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开始突破传统电影工业模式的限制,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一系列新特性,不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态,而且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的构成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互动的产物,也是这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一种桥梁。网络文化一方面映射着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网络对于社会的反作用,表现为多个方面。网络文化对社会压力的运动方向形成了一定作用。网络越来越多地被人视为社会的泄压阀,网络文化的运动过程也是社会压力释放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应该看到,网络文化的运动不仅有泄压的可能性,也有增压的可能性,两者还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转化;网络文化还直接作用于每一个网络中的个体;网络文化的运动过程,也是人群自然分化的过程;同时网络社会还直接干预着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形成长远影响。网络文化对现有的文化格局产生的冲击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它自身的文化格局呈现出与传统文化格局不同的景观,另一方面,它又在冲击着传统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18世纪英国的平民文化是劳动人民利用家长制社会的习惯、传统,创造性地应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一种阶级斗争方式。作为平民文化的一个典范,"道德经济学"为民众提供了一种有限的、局部性的文化霸权,从而确保粮食骚动这种"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民文化逐渐消亡,新的工人阶级文化逐渐形成。它是与资产阶级主流文化相伴而生的一种新兴文化。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及其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网络文化不仅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氛围,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的几种心理危机助长和推动了犯罪动机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及其哲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将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特点,一是网络培养人们在讨论中的平等价值观,并由此培养出“平等文化”;二是网络文化将是注重个性创造的“个性文化”;三是网络文化将是一种“权力分散文化”;四是它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超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五是网络虚拟现实的功能,将培养出一种热衷于精神创造活动的文化。网络将统治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此我们应关注网络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网络功能得到了全方位综合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社会时代。网络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现实生活的延展,因而随着网络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网络文化也在不断生成,产生了一些新的趋势,如网络与现实交融更深、碎片化程度加剧、变得易被诱导等等,为了应对这些趋势,有必要采用注重网络与现实的统一规制、运用“大数据”整合文化碎片等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的精神实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文化是一种具有无限魅力的新型亚文化,它是作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文化而与现实文化交融发展的。网络文化以虚拟方式构建,虚拟性是网络文化贯穿的基本精神;网络文化承袭了现代理性精神而具有工具理性;网络文化是一种超时空、超现代、超想象、超真实的乌托邦文化,超现实性是其后现代性精神特质;网络文化受经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等社会现实因素的层层制约,现实制约性是其前现代性精神特质。网络文化是一种人化文化,必然随着人的理性能力的发展而逐渐走向独立和自由,并将推进和提升人的理性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人园林背后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文人园林在遵循权力场域的运作逻辑的同时有其自身相对独立性,它是以文人群体为核心建构起来的权力网络;文人园林作为场域是以文化资本的争夺为中心的;文人园林内的行动者形成一定的审美惯习,但是这一惯习背后隐含着重要的社会区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与法律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 ,网络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 ,也出现了一个全球性的市民社会。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是现今法律制度在网络时代滞后性的表现 ,网络法律制度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6.
杨明 《北方论丛》2011,(2):131-134
技术转移与文化生态和谐的研究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课题,技术转移产生文化异化;文化异化造成文化生态失衡;建构文化生态平衡机制;构建系统论、控制论和复杂性科学支持下的文化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机理,同时为技术转移营造良好的软着陆环境,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技术转移的文化生态和谐是技术转移下文化生态的演进过程,也是消除文化摩擦的认识与实践文化和谐对策的过程。技术转移下的文化生态和谐是复杂性、多元性、特色性的和谐,它兼容技术转移新的文化生态机理,文化生态和谐也必然营造更高层次技术转移的软着陆环境,通过竞争、选择、融合解决文化生态特殊性矛盾之间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研究由不同社会领域之间众多的关系构成,Clifford Geertz称其为文化网络.然而,他并未用数学手段来阐述该现象.现代社会网络分析(SNA)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图论模型,让人们在复杂体系中来研究关系组和子组,并定义多种文化的结构子组.本文综述了文化理论的数学框架构成,以及如何用它来解释各群体间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反对传统交际理论的局限性,而通过交际网络模型来增强交际理论.但是,社会网络分析是有限的,一种替代的环状模型可以使跨文化交流随时间运作.文章还介绍了流行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概念,认为文化分层的环状模型也解释了文化变革的机制和交际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文化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迅猛发展,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逐步兴起并发展,影响深远。它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带来了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辨析了网络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归纳了网络文化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是伴随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双重影响,即网络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和独特魅力,同时,网络文化和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正确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加强网络内容管理,建立舆论监控和引导机制,正确引领网络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时代的网络文化特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鲍宏礼 《学术论坛》2003,23(6):135-138
以全球化为理论视角,分析了全球化对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全球化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范式的转变,这就是传统文化正在被具有新的文化特质的网络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