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时代的产物,激荡着时代的风雷;郭沫若的历史剧是作者生命、灵魂倾诉出来的绝唱.同时,郭沫若的历史剧又辉照着毛主席,周总理、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理解郭老、支持郭老,他们是郭老的知音,是“伯乐”.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支持郭老写下惊天动地的历史剧,而且在艺术上给予他许多卓有成效的帮助.老一辈革命家和郭沫若的历史剧的关系这么直接、这么密切,真正值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上为之大书直书.  相似文献   

2.
郭老的历史剧在他的艺术宝库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屈原》、《蔡文姬》和《武则天》都有代表性。《屈原》以浪漫主义见长,《蔡文姬》表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武则天》又以现实主义别开生面。这种表现方法的差异,就使它们各自的人物语言(台词)显示出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屈原》和《蔡文姬》侧重于主观抒情,《武则天》侧重于精细刻划。《屈原》、《蔡文姬》侧重于以抒情表现思想,《武则天》侧重于以议论表现思想。因此,探讨《武则天》的语言艺术,会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郭老历史剧的艺术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话剧剧本是说话的艺术,或者说是人物对话的艺术,或者说是通过对话写人的艺术。所以,高尔基就指出“用来写剧本的口语对于剧本具有多么巨大的,甚至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剧作家创作剧本,总是服从主题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在认真开掘题材和编织故事情节的同时,还必然要十分注重人物语言的锤炼。郭老谈他写《武则天》的体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早年以火一般的热情写下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历史剧作,激荡着彻底摧毁旧世界的反抗精神,体现了革命人民争取民族主解放的要求.形成他气势磅礴,格调昂扬,诗意浓郁的独特艺术风格.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郭老的历史剧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创作悲剧到创作喜剧,由暴露黑暗转而歌颂光明.一九五九年《蔡文姬》一剧的问世,便是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作者在《蔡》剧序中说:“我写《蔡文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替曹操翻案.”为实现这一艺术构想,作者选取了文姬归汉这一典型历史事件,通过对文姬一生离合悲欢独特生活经历的描绘,着力渲染了曹操文治武功的业绩.郭老以史学家的慧眼卓识,剧诗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同志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作为杰出的戏剧家,他创作的剧本,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瑰宝。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包括诗剧和未完成的剧作),除《甘愿作炮灰》是现代题材外,其余十八个都是取材于历史或神话的。这十八个历史剧在我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毛泽东同志一九四四年,在延安给郭沫若的信中说:“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给予极高的评价。郭沫若不仅对历史剧的创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发表了许多关于历史剧的主张和论述。学习、研究这些主张和论述,对  相似文献   

5.
论郭沫若抗战史剧的侠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沫若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广泛地运用了历史上的侠义题材,弘扬侠义精神,将其提(?)(?)(?)(?)政治革命的“匪徒”的高度,表现了郭老讲“仁道”,救苍生、求统一的良好愿望,以及他赋予(?)(?)传统的新的时代精神。郭老高倡侠义,大致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他对传统文化中侠义美德的独特理解,表现了作家的人格理想。郭老曾对侠进行历史的研究,通过与儒的结合,赋予其道义原则,具有反权威、为人民、守尊严、养浩气的特点。第二,是他从泛神论英雄主义到侠义形态发展的心理需要,是他转变立场之后所寻觅的充分中国传统化的英雄。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雷电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屈原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完成了屈原形象的最后一次冲刺。其艺术特点突出 ,极具浪漫主义的特征 ,同时又有表现主义的成份 ,结合两者分析 ,才更接近作者的抒情本质  相似文献   

7.
历史剧创作,是建国以来聚讼纷纭的题目。在我国现代剧作家中,郭沫若同志是以创作历史剧宏富称著的,就历史剧写作之恒、成就之大而言,无出其右。(先是戏剧诗,再是舞台剧,最终是电影剧本。)从郭老的作品来研究历史剧创作问题,应该说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我写作本文的原由。  相似文献   

8.
陈白尘的戏剧创作,以讽刺喜剧著称、历史剧见长,成绩卓然。我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颇不乏人,人们公认以郭沫若为艺术大师。但是,陈白尘的历史剧,在创作实践,史剧观点和艺术成就等方面,又与郭老有所不同。为了全面了解和更好评价陈白尘的戏剧创作成就,探索历史剧创作的多种途径,对他的历史剧作些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一陈白尘的历史剧作,自1930年在镇江《前锋》发表第一个历史剧《墙头马上》以来,到1979年在北京《剧本》发表《大风歌》为止,前后50年间,共创作和发表过《汾河湾》《虞  相似文献   

9.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人民的诗人——屈原》)这是闻一多先生在他一生的最后给予屈原的评价。然而,闻先生认识屈原是经历了一段曲折道路的,正是在通过这段曲折道路时,他得出了屈原所以成为人民诗人也有着艰苦历程的结论。闻先生的这种认识经历以及这种经历下获得的认  相似文献   

10.
一郭沫若在抗战时期所写的优秀历史剧《屈原》完成于一九四二年一月。这个剧本从动笔到最后完成,据郭沫若自己讲,只在十天左右的时间内用了不足四十个小时。速度之快,连他自己都感到“出乎意外”。但是,把屈原的事迹写成剧,却  相似文献   

11.
赵逵夫先生的《屈原与他的时代》在屈原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把屈原与楚辞研究推向深入 ,这是大家的共识 ,而这一切都源于赵先生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 ,本文想就此略陈浅见 ,与读者同仁共商。一、《屈原与他的时代》的成功 ,首先得益于赵先生研究问题的思路 ,善于突破传统思维 ,从更新的视角和更广的范围进行考查 ,他不是就屈原研究屈原 ,而是纵向横向结合 ,通盘研究屈原所处的时代 ,研究他的朋友 ,他的政敌 ,他的家世、生平、思想、创作等。例如关于屈原思想及形成 ,赵先生独辟蹊径 ,把目光转向对屈氏世系的研究上 ,从家世历史的…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是郭老八十六周岁的诞辰.郭老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的革命家和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的一生是命革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华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主要以笔为武器,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以及党内的机会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衷心爱戴.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思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地区——重庆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3.
三十七年前,在光明与黑暗交战的关键时刻,闻一多为反抗暴政、争取民主,拍案而起,不惜一掷头颅。他在《人民诗人——屈原》一文中好似为自己预作了“谶语”,而其实是透露了他献身的思想基础: 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历史决定了暴风雨的时代必然要来到,屈原一再给这时代执行了“催生”的任务。 闻一多的刚烈气质,如严将军头,如嵇侍中血,体现了中华民族中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浩然正气。而他的为真理、为人民牺牲的意义,又非古人所能及,如何来写《闻一多颂》?“吾赏终日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于是,再读闻一多著作,试写下三题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同志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仅就文学创作来说,他不但是新诗、历史话剧创作的伟大奠基者,而且在传记文学的创作上,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郭老的传记文学作品有《少年时代》以(《沫若自传》第一卷)、《学生时代》(《沫若自传》第二卷)、《革命春秋》(《沫若自传》第三卷)和《洪波曲》。这些作品卷帙浩瀚,长达百万余言,确属鸿篇巨制。但是,过去对郭老这方面的成就,研究的人不多,评论文章也很少。有的文章还说什么郭老的传记文学连卢骚的《忏悔录》都不如,纯属“个人的流水账”。这显然是诬蔑。实际上,郭老的传记文学尽管是用自传的形式,但他自己说得明白:“我不是想学奥古斯都和卢骚要表述甚么忏悔,我也不是想学歌德和托尔斯泰要描写甚么天才。”写作的动机很明确:“便是通过自己看出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在郭老的传记文学中上起十九世纪末下至抗日战争的初期,近半个世纪的岁月。我们知道,在这半个世纪里,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间,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爱国思想是最执著的、最具影响力的。屈原的爱国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热爱自己家乡的人民,忠心辅佐楚王振兴楚国,以及楚国处于危机时,决不离弃的情怀。屈原执著的爱国思想渗透在他的诗歌中,从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悟到屈原博大深厚的爱国思想。屈原至死不悔的爱国思想不断激励和鼓舞着后人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解剖人性是文艺作品干预现实的重要手段 ,现代卓越戏剧家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 ,主题之一便在于解剖人性 ,可称为抗战时期的“人性透视片”。它依靠矛盾冲突剖析的人性内涵 ,主要包括三大类 ,即歌颂劳动人民的爱国和坚贞人性 ,揭露侵略者的扩张和卑鄙人性 ,批判独裁者的专制和媚外人性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五四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一个高涨期,以诗集《女神》为代表,那么,抗战时期则是郭沫若创作的第二个高涨期,以六部历史剧为标志。特别是历史剧《屈原》,更是郭沫若史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杰出的诗人,又是卓著的史剧家。在1941年至1943年间,他连续编写了六个大型历史剧。他的史剧同他的诗作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艺术珍宝,而《屈原》尤其著称于世,是他史剧创作方面的最优秀的代表作。 《屈原》写于1942年1月,同年4月首次在重庆公演,博得群众的热烈欢迎。《屈原》的创作和演出,是非常符合时代斗争的需要的。当时,全世界人民都正进行着一场反法西斯战争的斗争,我国的抗日战争也正处在最艰苦的阶段,这是一个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大搏斗的年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团结,反对分裂,艰苦卓绝地进行着抗日战争。而国民党反动派却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活动,大演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卖国丑剧,  相似文献   

19.
历史剧在“四人帮”的破坏压制下,长期被打入冷宫。当时我们的思想就搞不通:为什么可以写历史书,讲历史课,却不许演历史剧呢?写书讲课也常常出错,为什么就不许历史剧出错呢? 大家都承认,历史剧不仅在劳动人民和青少年中传播历史知识,而且在激励人民的斗志和教育人民明辨是非,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方面也是有过重大贡献的。我个人是个戏迷,从小就爱看戏,历史剧就是我少年时代学历史的启蒙老师。许多人不一定愿意读  相似文献   

20.
一《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论成就,在我国现代历史剧发展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一部作品能望它的项背;论影响,当时在重庆演出,曾出现过空前的辉煌灿烂的盛举。别的不说,单是演出后革命前辈、民主人士、进步作家等的唱和诗就蔚为奇观。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百零一首。国民党政府害怕《屈原》的演出,他们开动宣传机器,唆使御用文人胡说《屈原》“歪曲史实”,鼓吹“爆炸”,是“别有用心”,千方百计地企图削弱它的影响。而这些唱和诗,有的赞扬演出成功,有的肯定剧本意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