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从种系发展的角度探索形象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表现特征.这种纵向考察会有助于形象思维的横向研究,对研究现代形象思维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以及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形象思维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形象思维阶段、形象—逻辑思维阶段和现代形象思维或逻辑—形象思维阶段.一、原始形象思维阶段形象思维是人和高等动物(主要指类人猿)所共同具有的.形象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之一,原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所创造的风格化的生存艺术,在文化创造中,不同位置上的人所创造的文化具有对立互补的作用,他们共同丰富着人类文化.但是,官方文化却想独占文化疆域,统一文化生活;民间文化发挥诗性智慧,用诙谐颠覆严肃,为平民百姓创造了另一种生存时空,让平民百姓获得自由解放.巴赫金认为:民间文化以怪诞与更新、诙谐与自由的方式,对人类文学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坚 《学术探索》2008,(5):132-136
文化的发展演变是有其历史继承性的。在原始精神文明建设中原始宗教是最为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涉到人类物质文明的生产与发展,又关涉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创造与变革。而原始舞蹈意识作为原始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深深地影响着原始文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4.
齐鹏 《河北学刊》2003,23(5):45-48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意味着人类由读写时代进入了视听的新感性时代 ,预示着人类将面临一场真正的革命 ,而革命的起点是人的感性革命。在数字化平台上 ,人类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形成新的感觉经验、感性方式、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而产生新的感性文化 ,创造新的文明 ,甚至产生新一代感性人。本文对感性发展的历史阶段进行了考察 ,阐述了数字化时代新感性的特点 ,论述了新感性的价值、意义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艺术创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创造,另外一方面是指欣赏者的欣赏再创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思维的整个进程始终伴随着有形的“象”,同时这个“象”又是随着思维活动一直在变化着的。可以将艺术创造中的思维进程表述为:表象→意象→意境→艺术形象(表象)→意象→意境→艺术形象的不断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6.
原始思维与诗歌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江汉论坛》2006,(12):121-123
原始思维指整个文明史前人类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状态。原始思维的主体是原始初民。原始思维具有直感性、互渗性、神秘性。诗歌语言是语言的艺术,从诗歌语言所具有的主观体验性、非常规逻辑性和意象性上看,诗歌语言是诗人主动运用原始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思维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那就是原始人类的原逻辑思维和现代人的逻辑思维,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思维和文明思维。那么人类的思维活动究竟是怎样从原始思维过渡到文明思维的呢?或者说,历史上的真正的哲学思维是如何发生的呢?这就是我们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如果把国内外学者关于原始思维过渡到文明思维的内在因素的诸多论述加以梳理,我认为大致上有四个最主要的因素,那就是:  相似文献   

8.
和谐文明论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长明 《学术界》2005,(1):79-105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 ,人与自然之间仍然是一种“天人相依”式的古朴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利器 ,“天人二分”式的冲突代替了和谐 ,于是 ,在创造出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把人类导入了危机四伏的失衡陷阱中。工业文明即将终结 ,拯救人类的唯一文明型式无疑是和谐文明。和谐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人类融通 ,“天人合意”。和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是和谐文明的生态基础 ;和谐生产力是和谐文明的生产力平台 ;和谐发展是和谐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 ;和谐伦理是和谐文明的主流伦理观 ;和谐教育是和谐文明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的原始意象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吐温的小说在表层的历险情节和意义之下,还隐伏着一个强有力的原型结构.本文就是追寻和描述这一潜在结构,进而思考美国乃至其他现代民族艺术中具有砥柱中流意义的艺术核心意象.马克·吐温创造的大河意象马克·吐温集中描写自然——密西西比河的作品有两部,即回忆录《在密西西比河上》(Old Times on the Mississippi,1875)和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Huckleberry Finn,1883),从文学成就及影响来衡量,诚以小说中的大河形象更为重要.小说中的大河有着丰厚的象征意蕴,这种意蕴植根于人类从古至今普遍的感知经验,并在现代思想理论的理解下,显示为完整、生动、合乎逻辑的原始文化内涵,这使我们有充分理由将其视为作家创造出的原始意象.下面是对大河这一原始意象的美学特征和原始文化内涵所做的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初论文明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史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着手研究较早,但对“文明”一词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我国学者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文明”一词的定义也不能令人满意。其实,“文明”与“文化”一样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文明”比“文化”的含义更广,人类脱离了原始蒙昧时代,便开始了文明社会的历程,开始了文明的创造。文明史是历史,但不同于一般历史,文明史研究应该在对人类历史进行完整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的历史作为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来观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探讨和阐述与文明有关的问题,力求全面地总结人类历史上创造和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揭示文明的起源、孕育和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一部人类认识自身的历史.原始人创造的原始文化,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揭开人类认识自身之谜的始端和契机.而在原始文化,巫术、图腾、艺术、神话等诸现象中,唯独神话无论就内容还是就形式都最为复杂,它不仅与人类以后的文化及发展有着最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而且对人的反映也最为集中和突出.特别是在文字还没有进入人类文化圈之前,原始人是依靠神话这种工具和手段,记叙和表现着自己和自己的历史.本文试通过探析原始神话现象,揭示其所表现的人的哲学,以期能从另外一个新视角,对原始文化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论科技文化的现代形态叶明从历史长河看,人类宏大的文化系统可划分为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技文化三个层次。自然文化是人类进入社会性生活过程中所创造的第一文化,是人类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哺乳期文化,它表明人类从动物界进入了文明时代。自然文化不仅几乎占据了人类...  相似文献   

14.
<正> 任何艺术活动,从起源意义上来讲,可以说都是一种思维认识活动,是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的再现.现有资料表明,原始艺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大约10万年至5万年的新人(或晚期智人,通常也叫做现代人)阶段.在新人的洞穴里,发现不少壁画.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中的野牛、野马、鹿及其他动物的画象,笔法熟练,有浮雕感,可算是洞艺术的代表作.当时的原始艺术品,内容大都与狩猎活动有关,并且所有“狩猎部落的艺术作品都显出极度的一致性”这表明,原始艺术活动同原始生产活动一样,体现和包含着早期人类的思维认识能力和极其丰富的思维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般而言,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观念形态或精神形态的文化。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就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转引自庄锡昌主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99—100页);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甚至包括创造活动本身。如俄国民族学家勃罗姆列伊所说的:广义的文化,也就是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的有明确目标的特殊活动方式及其结果的总和。”(尤·勃罗姆列尹.《民族和民族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5年,第10页) 本文所论的文化,是就其广义而言的。因此,人们的认识活动以及对这一活动之反思的认识理论,毫无疑问内蕴着文化意义。认识活动是在人类自身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之中进行的,因此,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人通过劳动一旦脱离动物  相似文献   

16.
吴利中 《学术探索》2003,(12):63-65
原始宗教是原始氏族———部落制社会的伴生物,是氏族制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氏族———部落制的社会存在,原始宗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初民的生存需要和群体组织延续的需要,原始宗教在事实上从诸多方面满足了这种需要,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史上体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原始宗教及其文化功能的发挥,人类文明的维系、积累和传承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神话在人类文明过程的早期产生,基于原始时期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泛灵和互渗思维,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科技文明的科学思维和理性精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神话的消失。进入到21世纪初,"重述神话"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创作活动和全球出版项目,是民族文化精神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一次基因激活,现代传播技术使之成为可能,它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令人期待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 ,它保存了各民族原始文化或民间文化生活中的精神想象与艺术创造的成果 ,并且与原始宗教和诗歌具有亲缘性联系。现代意义上的神话解释一方面重视通过神话去还原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信仰 ,另一方面则重视探讨神话思维的诗性自由特质 ,强调神话与文艺创作之间的联系。神话解释中的这种文化诗学意向为现代艺术解释建立了一种有意义的诗学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9.
文明,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它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部分。由于“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0页)。所以,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起,不同的地区和民族就有着不同的文明程度,并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距离不断拉大。有的地区或民族出现了封建因素的萌芽,有的进入奴隶社会,有的则还处于原始文明状态。这种各地文明程度的不平衡性,实际上就为文明移植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20.
民间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是现代文化创造的源泉,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越加重视。在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创造与提升民间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地方文化资产,对其保存与发展是我国地方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产业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