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社会性别理论为视角,运用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方法对海南省头塘村进行田野调查,对黎族农民的生育观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新时期黎族农民的性别观念和生育观念都发生着系列变化,生育重视是生育观的基础,生育年龄普遍推迟,理想子女数明显下降,男孩偏好依然存在,女性生育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夫妻双方的生育健康意识有了大幅提高。社会性别观念是影响黎族农民生育观的重要因素,社会性别观念的改变是生育观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绍兴地区90岁以上的长寿者的性别、职业和家谱系等的调查,绘制了52个完整的寿命谱系阁,其中男性19位(占总数的36.54%),女性33位(占63.46%),男性中从事脑力劳动2位(占10.53%),体力劳动17位(占89.47%);女性中从事体力劳动2位(占6.06%),家务劳动者31位(占93.94%).有长寿家庭史者37位(占寿命家庭史清楚者的71.15%),无长寿家庭史老15位(占28.85%).长寿者配偶的寿命影响子女的寿命,长寿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本文认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探讨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采用2(性别:男性,女性)×2(暴力电子游戏接触程度:长期,短期)的组间实验设计,对122名符合实验研究之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而且在性别上出现内隐和外显攻击性影响的分离,即:女性群体中,长期接触者的外显攻击性显著高于短期接触者;在男性群体中,长期接触者的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短期接触者。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在文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80年初以来上海开展的数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的回顾与梳理,展现了过去30年上海人口生育意愿(主要是意愿子女数和意愿子女性别)的演变历程:意愿子女数呈不断减少趋势;不同群体间生育意愿数虽存在差异,但都低于2个孩子。同时,总和生育率、孩次率等多项指标显示,上海人口的实际生育已长期处于很低水平。文中历次调查的意愿生育子女数与相应年份总和生育率的纵向比较可表明,在低生育水平社会,人们的实际生育水平一般低于所报告的意愿生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生育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进行性别影响评估,发现其引导用人单位积极参加生育保险,消除户籍歧视有助于流动妇女就业。但忽视了男性和灵活就业女性的生育保险需求,生育津贴标准忽视了女性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基金构成中的国家义务缺位。建议立法机关创设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评估机制,以防出现此类性别意识缺失导致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相悖的制度性就业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6.
2018年4—5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城区采用便利抽样,以已婚且未育或已育一个小孩的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匿名问卷,以面对面的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南充市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为南充市的人口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在213名调查对象中,56人(26.3%)有二孩生育意愿,140人(65.7%)无二孩生育意愿,17人(8.0%)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南充市被调查者的理想子女个数均值为1.46,意愿子女个数均值为1.27。不同文化程度(χ2=7.512)、配偶月收入(χ2=12.641)、理想子女数(χ2=66.401)、一孩性别(χ2=5.441)的育龄妇女间二孩生育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一个孩子性别为女孩(OR=2.641,P=0.021)、丈夫月收入越高(OR=1.761,P=0.028)、理想子女数多于1个(OR=29.040,P<0.001)的育龄妇女更有意愿生育二孩。南充市城区二孩生育意愿处于较低水平,经济收入、理想子女数、一孩性别会影响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对于促进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效应有限,应当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低生育水平下重庆市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调查数据,对重庆市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进行构成分析,并从城乡、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生育状况等方面对其生育意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4个,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偏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较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8.
基于CGSS2015数据,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探讨性别观念以及家庭—工作冲突对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观念和家庭—工作冲突对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观念越传统,则育龄妇女意愿生育数量越多且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家庭—工作冲突越严重,则育龄妇女的意愿生育数量越少,且更希望生育男孩。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制定社会政策时需注意"去家庭化"和"再家庭化"的两种取向,既要弥补由于女性生育造成的工作损失,又要建立完善的托幼服务体系。同时,倡导男性与女性共同承担起生育和养育孩子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探索了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子女照护需要的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的确对个体生育意愿产生了负向影响,使用多种方法衡量个体劳动参与情况,并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结果证实了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意愿负向影响的稳健性。使用"目前或最近这份工作开始的时间"衡量女性个体劳动参与持续时间,发现目前或最近这份工作开始的时间与生育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在婚、有子女的子样本中更显著,验证了家庭照护是女性劳动参与影响生育意愿的一个重要机制,缓解女性"工作-家庭"冲突应成为未来公共政策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0.
从数量、性别和时间三个维度,在空间上分为全国性调查研究和地方性调查研究两大模块,在时间上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对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生育意愿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在意愿生育数量上,中国人群的意愿生育数量在1.6—1.9个的范围上下波动,大城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理想子女数的均值依次递增;在意愿生育性别上,性别数量双偏好(儿女双全)和无性别偏好逐渐成为主流,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意愿生育时间上,女性人口的理想生育年龄较为稳定,实际生育年龄则呈增长趋势.为满足具有长远意义的对比分析需要,可构建系统性、标准化的生育意愿测量工具,并进行纵向追踪性的大型调查.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看,在幼儿中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低,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却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即小班幼儿的指向内部的和指向外部的问题行为都显著多于中班和大班幼儿.  相似文献   

12.
孩子成长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有机生命施展冲动、克服阻碍、不断创造从而得到生命和谐的过程。作为父母如果想参与这个过程,想对孩子获得社会性有所辅益,就必须了解孩子蕴涵生命绵延性质的三条人生主线,就必须适应孩子六个成长阶段的生命律动,就必须清除孩子融入社会洪流的困惑和阻碍,真正用生命的交融去关照孩子,去体验孩子,去帮助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生成,创造幸福,一起超越生命,获得生命的圆融。  相似文献   

13.
成长与焦虑:世纪之交的女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高知识层次、高综合素质、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优秀群体 ,她们是中国 2 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这个集独生子女、青年、女性、知识分子于一体的特殊群体 ,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 ,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高等院校应从性别差异的角度对她们进行引导、帮助和教育 ,培养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格 ,使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liberal gender ideologies and feminist beliefs are related to a lower desire for marriage and children, but the importance of feminist self-identification has not been assessed. In Study 1, self-identified feminist and non-feminist women were asked to rate their own and the typical woman’s desire for marriage and children. Non-feminists desired marriage and children more than did feminists. Both groups believed that the typical woman desired these more than they did. In Study 2, feminist and non-feminist women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feminist beliefs as well as their own and the typical feminist’s desire for marriage and children.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Study 1, non-feminists desired marriage and children more than did feminists. Feminist identity was also found to predict decreased desire for marriage above and beyond feminist beliefs.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ereotypes of feminists, in this context, are somewhat accurate.  相似文献   

15.
酷评因20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而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历史文化意义。酷评以特有的多元文化张力,创造了"奇观社会"中文学批评的震惊景观,在现代性特质、批评主体与批评美学方面值得深入探讨。酷评通过对精英批评的重构与改造显现出向商品美学靠拢与转化的新趋向,因而是一种以流行为导向的时尚批评;酷评家在思想与文化领域中的漫游个性,赋予酷评以特有的批判锋芒与生猛力度;酷评美学是波希米亚式的前卫美学、先锋美学,酷评正激进地重塑当代批评家的文化模式,重构当代批评的美学传统。从上述意义而言,我们应对酷评给予更多的阐释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性别角色是儿童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内容,3-6、7岁的幼儿阶段是性别角色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在习得性别角色的同时开始习得所处社会所固有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大量研究证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限制并阻碍了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双性化的性别角色类型更有益于心理健康、情绪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绘本是儿童普遍喜欢的儿童读物,绘本中蕴含的性别角色期待和性别意识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绘本阅读为出发点,探讨在教育中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观察法获取的北京市122个2—6岁儿童在幼儿园受挫缘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教师的矛盾和与同伴的关系问题是引发2—6岁儿童受挫的主要缘由;引发2—6岁儿童受挫的缘由在年龄班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和幼儿园不同活动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建议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根据各年龄班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强调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对男女幼儿进行双性化教育。合理安排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在挫折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父母共情水平与幼儿安全感的现状,探究父母共情水平与幼儿安全感的关系,采用台湾地区学者吴静吉等人引进并且修改而成的“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洪艳丽编制的“3-6岁幼儿安全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河北省400名幼儿和幼儿父母进行了测量,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71份(92.75%),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23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发现:1)父母共情总体水平(M=3.67)和幼儿安全感总体水平(M=3.56)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父母共情水平在父母性别(t=-5.54,P<0.001),幼儿年级(F=15.33,P<0.001),幼儿是否由祖辈抚养(t=4.81,P<0.001)和幼儿是否为独生子女(F=3.42,P<0.05)上有显著差异;幼儿安全感水平在幼儿性别(t=-4.19,P<0.001),幼儿是否由祖辈抚养(t=3.82,P<0.001)和幼儿是否为独生子女(F=4.35,P<0.05)上有显著差异。3)父母共情总体水平与幼儿安全感总体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153,P<0.01)。基本结论:幼儿父母共情总体水平越高,幼儿安全感总体水平就越高。因此,提高父母的共情水平是有效增强幼儿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内容上重智轻德、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重教程轻学程等种种弊端 ,我国高校在确定编制时应该坚持五大原则 :即目的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智力原则、情意原则、综合化与个性化原则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外,又凭借道教的影响,王羲之书法终于被唐太宗推上了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