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管理学研究何以缺乏统一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军 《河北学刊》2004,24(2):103-108
以美国学术界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学研究至今仍缺乏统一的哲学基础,这不仅导致了公共管理学学科基本问题阐释上的过度分歧,也成为公共管理学发展成熟的一个瓶颈。统一的哲学基础的缺乏,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在规范意义上面临危机,它反映了公共管理学学科建构方面的困难。这种困难的生成,当与公共管理学研究依存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紧密相关。美国社会的反中央集权意识及个人主义、经验主义与政治哲学传统,公共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综合与变化特点,公共管理学的人工科学与交叉学科性质,是导致公共管理研究缺乏统一哲学基础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2.
生活世界转向与现代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转向已经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当初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宗旨和实质。这种转向要求从根本上打破以科学世界观为特征的传统哲学模式,以生活世界观为基础建立新的哲学形态,使哲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而导致了现代哲学的根本革命。表现在:在研究对象上,从彼岸世界到此岸世界;在基本问题上,从认知矛盾到生存矛盾;在思维方式上,从科学思维到历史思维。深入探讨现代哲学的生活世界转向及其所带来的现代哲学革命,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现代哲学的主题、特点及发展趋势,而且对于建构马克思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殷杰 《阴山学刊》2004,17(5):5-10
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上看,哲学方法论演变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使科学逻辑不可逆转地为科学语用学所取代,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三大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吾金 《河北学刊》2004,24(3):53-57
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三个不同的侧面构成,即外部世界、自我、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媒介物。从这一见解出发来看西方哲学史,之中存在着三个大的转向。第一个大转向是从独断论哲学到批判哲学;第二个大转向是从批判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第三个大转向是从生存论哲学到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5.
"逻辑和辩证法"——形式逻辑和思辨的辩证法——其实已不是什么"留给哲学的领域"、不是哲学,只是一门独立的具体学科——科学思维。真正根植于生活的哲学应该是对现实的具体的或革命实践的批判、反思的哲学。走出哲学"苑囿"的科学思维的可能性包括科学思维作为学科存在的可能性和科学思维现实构建的可能性。科学思维是关于现实的理性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的理论形态。将思维形式与思维方法分而究之是构建科学思维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立足于 2 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 ,从哲学方法演变的视角上 ,阐述了“语用学转向”的内在动因 ;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 ,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 ;分析了科学解释模型、指称理论、真理观念和意向性思维朝向语用化的发展 ,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 ,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 ,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质表达了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他西方政治哲学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其他领域的界分。它由"建立与共产主义政治行为相适应的正义原则与价值信念"为理论目标、"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公正及其人的解放原理"为研究对象、"实现从政治道德建构论向政治形而上学批判转向"为研究范式和"哲学的现实化与无产阶级消灭自身的统一"为实现方式等所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特质的明晰,不仅为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的厘清和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科学基础,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阐发在人类面临共同危机的全球化时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哲学界关于《资本论》哲学性的确证方式大体上有两种:"应用论"的确证方式和"视域论"的确证方式。将《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等同于"哲学知识"研究至今仍然是难以拨去的思想迷雾。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全部理论活动(包括哲学活动和科学活动)从结构上看存在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各种具体的思想观念)之分。《资本论》中的科学(实证)活动不是自足的,其得以展开的前提——基本范畴和原则是由哲学(思辨)活动提供的;同样,哲学(思辨)活动也不是自足的,反思思想最终是为了构成更合理的(关于世界的)思想。也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并不存在哲学活动与科学活动谁取代谁的问题,但却存在哲学活动的结果能否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条件的问题。当下相关研究应在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的基础上,以哲学的提问方式、表征方式和思想方式进一步推进《资本论》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原、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的科学.它是构成特定的学问,学科以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基础的一般原则和普遍概念.对管理科学的原则及其一般规律的认知活动起着影响和指导作用,管理科学本质上又是一门哲学.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化的历程可分为巫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四个阶段,这也是人类思维理性化趋势的四个阶段。哲学是介于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之间的文化形态和理性演化阶段。人类文明史上只有两个真正的哲学文化系统——中国哲学传统和欧洲哲学传统。两大哲学传统都从宗教中产生,又取代了宗教在社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哲学与宗教母体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决定了哲学的最终命运。中国哲学是更具有典型意义的哲学形态,我们应当突破欧洲哲学特殊形态和话语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象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近代西方哲学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及其所固有的缺陷。同时对"实践反思"和"现象学反思"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先做出一般性的概述,分别从哲学思维"何所思"(哲学对象的变革)和"如何思"(思维运思方式的变革)这两个角度,考察"实践反思"和"现象学反思"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具体内容,并揭示二者分别是如何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超越,通过对两种哲学思维方式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了解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各自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考察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对当代哲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种哲学思维方式各自的独特性,以及他们是如何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超越,揭示了它们之所以能够作为现代哲学之启蒙的一些内在特质及其对当代哲学的主题转换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它把外部世界(存在)和主观世界(思维)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从一般意义上来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样就构成了哲学不同于其它科学的特殊矛盾和专有对象。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任何一门科学要成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自休谟以来的哲学价值论转向奠定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诞生。这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不同于旧的哲学思维,它以实践为对象,以关系性、动态性和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从哲学的对象、真理与价值的共同性、价值思维的实质这三个角度来看,价值思维是普适于实践的诸领域的,因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理解,从而没有形成真正的哲学人文转向之自觉.建立在意义(价值)、理解、主体间性等范畴基础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对我们的哲学思考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文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一个维度、两个要义.一个维度即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性维度,两个要义即哲学是人类对自身活动的反思、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它既超越了传统哲学,又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是我们建立哲学人文观的基础.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取向,都要求把哲学的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来重新理解哲学.哲学人文转向作为一种思维范式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价值现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的范式转变——科学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是根本性的范式转变。这种范式转变包括四个方面的涵义:从知识论到文化论。科学文化哲学将彻底突破传统的科学哲学的知识论的框架,转向对科学做文化论的研究;从“小哲学”到“大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局限于就科学而研究科学,而主张不仅要在整个人类文化的背景中来考察科学,而且更要从人(创造者)和人性的高度来研究科学;让学院哲学面向社会现实。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满足于自我封闭的学院哲学的逻辑体系,而强调面向社会现实,以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及其教育观引领科学、文化及其教育事业,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科学文化哲学将不再沿袭西方科学哲学的老路,而倡导在借鉴和吸取西方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致力于走中国自己的科学哲学道路。科学文化哲学的开辟,不仅是使科学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契机,而且更是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及其所昭示的新哲学现为中心,从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上对时代哲学作总体性回顾与展望的经典文献.应从“完全的意义”上理解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内涵与价值,重视恩格斯据此提出的新哲学观.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具体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总体性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元世界观”、“元方法论”;从“知识总汇”式的旧形态向总体性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形态转变,是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趋势和方向.从新哲学观的高度,从人类哲学思维范式的时代变革的视野,从“哲学一般”与“哲学特殊”的统一上去分析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终结”问题,去评价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伟大的哲学变革,我们可以引出一些新的结论,并在现代哲学的演进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问题上获得新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与科学的根源、对象。功能、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哲学不是科学(生活中不少人仍习以为常地把哲学看成一种科学)。“哲”的学问本质上是“转向”的结果,换言之,“转向”构成了哲学方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题转向生命和人的活动 ,但却以非达尔文主义的方式研究生命和人。按照他们的非达尔文主义的不同的研究范式 ,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可被分为四种类型 :以“生机论”这一前科学思维方式为范式 ,谈论生命的本质和现象的非理性主义 ;脱离进化的心理机制 ,谈论语言的本质和现象的分析哲学 ;脱离“自然选择”原理和行为模式 ,谈论意识的本质和现象的现象学 ,以及持“文化决定论”的结构主义等“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哲学产生、转向过程的深入探讨,随着各种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哲学面临研究对象不断消失,引出哲学是否会消亡的问题。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追问,得到哲学是人类对知识"渴望"的纯粹。哲学的纯粹的各种表现成为哲学的现世存在价值。所谓的研究对象消失,哲学消亡,只是哲学表现形式不断转向,与内在本质不断纯粹的错误认识。对哲学继续存在进行有力肯定。  相似文献   

20.
立场反思:教育学与哲学和科学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学是在与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起来的,它先后经历了“亲哲学”和“亲科学”阶段,而今正在走向“事理知识”时期。对话使教育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及系统方法论、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及后现代思潮的理论与信仰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使自己的知识形态、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同时也使自己的学科立场摇摆不定。当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日趋强烈并使学科之间界限日趋模糊之时,意识到并坚守自己特定的学科立场,是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识,也是证明自己存在合理性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