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付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6):36-38,4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开创的革命根据地中开展了“耕者有其田”和废除苛捐杂税的斗争,开始按累进税率征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行累进税。累进税体现区别对待、税负合理和促进贸易的原则,实行统筹统支,并从机构、宣传和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在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具体实践、有益探索为根据地争取民众、凝聚民心,唤醒觉悟、拥军支前,促成兵运、战胜“围剿”,保证生存、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不等不靠的独创性、情感理性的并重性、形式内容的本土性、群众参与的广泛性。鄂豫皖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坚定听从党的领导,坚持围绕革命与建设中心工作,注重语言通俗化、形式多样化形象化,注意结合群众利益,重视对群众情感的分析与运用,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把好宣传思想工作方向、把准宣传思想工作重心、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提供了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3.
吴焕先是一位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在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和创建并领导红二十五军长征中作出卓越的贡献,是公认的红二十五军的军魂,但不幸血沃陇原,牺牲在长征路上。他的丰功伟绩,早已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毛泽东作为红军长征的参与者和长征中的灵魂人物,对长征和长征精神有过多次论述,并重点分析了长征的原因和意义,揭示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重温毛泽东关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论述,既可以缅怀长征壮举,又可以弘扬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年代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而具体的体现。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相似文献
6.
邹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122-125
陈云对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了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江指挥部政委等职;他坚决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最先向全世界宣传长征,并对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红军时期,郭述申曾是一位显赫的高级将领。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是党中央任命的首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创建和参与领导过红27军(军政委)、红28军(军政委)、红25军(军政治部主任),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党的组织和红军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潘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论红军长征对抗日战争的准备潘洵关键词长征,抗日战争,准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兴起的关键。"长... 相似文献
9.
张德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Z1)
川西北苏区根据地,县红军长征时期创建的。它体现了党中央遵义会议关于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正确决策,使得历经长途转战的中央机关和红军得以相应休整和补充,确保了革命有生力量。为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及党中央实施川陕甘新方针,创造了必备条件。进一步充实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它是中国无产阶级英勇气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象征,是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征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艰苦卓绝精神是其表征,百折不挠精神是其底蕴,团结进取精神是其中坚,实事求是是其内核。 相似文献
11.
唐秀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长征中,红军在没有根据地依托的情况下一边行军打仗,一边自筹给养。给养来源主要有战争缴获,打土豪筹粮款和购买借贷。英勇的中国红军最终克服了物资供给上的困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江小惠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37-41
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女红军在参加作战、运输修路、筹粮筹款、制作被服、护理伤病员、政治宣传、群众工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们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无私无畏的崇高品德,是长征精神的塑造者。女红军参加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结果,女红军们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不泯灭。 相似文献
13.
廖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146-149
红二、六军团(1936年7月改称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西南、西北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所到之处,广泛开展民族工作,宣传民族团结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加强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执行严格的群众纪律,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理解、欢迎和支持,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 相似文献
14.
王慕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4):78-83
毛泽东在红军中的统帅地位是在长征过程中逐步确立的,期间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曲折演变,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文章提出的一些看法,意在纠正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杨贵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4-17
长征是工农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意义:长征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两河口会议与红军北上战略方针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东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8-22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存在,并有迅速发展的良好前景。中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和制定统一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为中央确定的北上方针的实施乃至后来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海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6):79-83
长征途中的女红军既表现出革命的一面:抬担架,救伤员;鼓动宣传、沿途扩红;搞运输、保供给;勇斗张国焘;反对家长专制。但是也有作为女性的特殊感受:克服“三期”(经期、孕期、生产哺乳期)的特殊困难。正因如此,女红军的旗帜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18.
ZHOU Ping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为了摧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消灭主力红军,在军事上发动"围剿"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封锁。针对敌人疯狂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鄂豫皖苏区针对当时战争的特点,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从而保障了反"围剿"战争的军费、军事装备、军粮和兵源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周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4):51-55
凉山州境内长征遗址遗迹点多面广、内容丰富,资源类型自成系统,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是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财富和稀缺资源,也是激发人们奋进拼搏的催化剂和营养剂,有着极大保护开发价值。因各种因素影响制约,凉山州境内长征遗址遗迹保护开发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在红色教育和文旅事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新时代条件下,加强长征文化资源保全和开发,对于建设凉山精神文明高地,探索“文旅+扶贫”可持续振兴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