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问一:墨人先生,我们从1993年开始,就“墨人的文化观与文学观”、“墨人的‘大陆诗之旅’与诗歌观”。“评论创作莫分家”、“墨人‘知命观’与新作《红尘心语》”、“墨人的红楼梦研究及其红学观”、“谈墨人代表作《白雪青山》与《红尘》”、“墨人‘大陆文学之旅’的十年省思”、“《全唐诗》审读后的思辨”。“《娑婆世界》与墨人的宗教理念”等问题,隔海问答,在《九江师专学报》不断刊出后,有良好的社会反响。由于相隔遥远,近来我们一  相似文献   

2.
墨人修订批注的《张本红楼梦》在大陆出版了。墨人为什么要对《红楼梦》进行修订、批注呢?墨人修订、批注的《张本红楼梦》有何特点呢?本文认为,其动机的核心在于追求更完美。  相似文献   

3.
问一:墨人先生,今年农历“芒种田”是您的八十大庆吉日,首先向您表示祝贺与祝福!您的家乡的朋友后学,曾期盼您能返回故乡,给您做寿;或能去台湾北投,向您拜寿。却缘于种种原因,双方都不能成行,留下遗憾。记得十年前,当您七十大寿日,正在大陆进行为期四十天的文学之旅。我们相聚甘棠湖畔、庐山姑岭、太乙别墅,好不舒心。为此,近日我又重读了您的力作《大陆文学之旅》。我以为,对墨人先生最好的思念、怀念、纪念,莫过于认真研读墨人的作品,领悟思想、领情文学、领教人生。墨人先生,您的此次大陆之行,自北京始,途径沪杭,重…  相似文献   

4.
墨人,本名张万熙,江西九江人。1920年生。曾任报社主笔、总编辑、总经理,海总秘书,东吴大学中文系兼任副教授。他艰辛创作五十年,著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达四十多种(详见“墨人著作目录”),是一位兼擅新旧文学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墨人先生的作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他多次荣列“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名录(详见“墨人荣列国际诗人、国际作家、国际文学史、世界名人录等英文书目”)。  相似文献   

5.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先生,文学生涯六十年,创作了诗集六部、小说集三十部、散文集十一部,其成就享誉海内外。同时,他又精通唐诗、宋词和明情小说,已出版了理论专著(全唐诗寻幽探微)、《全唐宋词寻幽探微);性来诗寻幽探微)即将脱稿,不日出版。墨人先生尤其酷爱(红楼梦),不仅写有畅销书(红楼梦的写作技巧),在海峡两岸分别出版;而且手1996年由湖南出版社隆重推出他的上下两卷的《张本红楼梦(修订批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为此,笔者就墨人的红楼梦研究及其红学观,隔海问答。问一:墨人先生,您曾说,‘一国小说真正走上…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红尘》(荣获两大奖)的作者是台湾著作等身的墨人,原名张万熙,大陆读者只知其笔名而不多了解其人其事。可见两岸文化交流之重要。墨人先生禀故乡匡庐九江灵气,毕生蹈厉昂扬,终成了闻名国际、蜚声故园的前辈大作家。他的生平也是间关蜀道,到后来才豁然开朗、土地平广、屋舍俨然了的。要用一巨册的传记才能总结他自强正直的一生,而给读者以教益。  相似文献   

7.
(一)天灾与人祸 抗洪与抗日  问一:墨人先生,您两次出“自选集”时,都把以故乡民众抗洪与抗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滚滚长江》收入其中,看出您的自爱与偏爱。该书初版于1 96 5年,书名为《东方无力百花残》;1 972年,收入《墨人自选集》五卷本时,改名为《江水悠悠》;2 0 0 0年,收入“昭明文艺墨人的著作”时,再改名为《滚滚长江》,并标名为“定本”。您对自己的书名十分慎审,极少更换。请问,您对这部长篇爱作的书名为何再三更改?请介绍您的当时想法与思变的过程与缘由,及其三个书名的思想文化内涵。墨人答:这本书当初在报纸发表时,我取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论“新红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1921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刊行,掀开了“新红学”历史的第一页。继之,俞平伯先生于1923年写成《红楼梦辨》。曾以通信的方法,与俞平伯先生讨论《红楼梦》的顾额刚先生特地为《红楼梦辨》作序,鲜明地提出:“我希望大家看着这旧红学的打倒,新红学的成立”。顾颉刚先生的愿望在红学史的发展中完全实现了。《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辨》问世之后,旧红学的余音虽不绝如缕,但是,从《红楼梦》研究的全面情况看,直到1954年,新红学始终是红学园地上的主要潮流。我们可以把红学生上的1921年到1954年称之为新红学时期。  相似文献   

9.
卷首絮语     
五十年前,乡贤张万熙先生,随时局变迁去了台湾。嗣后,他用“墨人”笔名,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潜心文学数十载,陆续出版的著作多达五十余部,成为台湾一位著名的资深作家,以其文品人品享誉海内外。恰逢海峡两岸解冻,文化交往日趋频繁。故人故乡故情,相思相见而言,我们便有机会阅读墨人,研讨墨人。正是这种背景下,本刊于1991年第一期始,独家开辟了“墨人研究”专栏,时至今日已临近十年了。IM年4月,我校又成立了“墨人文学研究中心”,举办了“墨人文学创作六十年”展。本期的“墨人研究”,集中发表评述其代表作(白雪…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邀请了冯其庸、李希凡、王蒙等著名红学家来校讲学,举办了“《红楼梦》活动周”。李希凡先生五十年前就曾提出《红楼梦》中有“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王蒙先生著名的《红楼启示录》等论著也曾深入探讨《红楼梦》思想艺术的启示意义,而冯其庸先生也很重视对《红楼梦》思想的研究,他的近作《论〈红楼梦〉思想》也已产生强烈反响。共同的兴趣和不尽相同的观点,促使三位名家就如何评价《红楼梦》的思想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前,乡贤张万熙先生,随时局变迁去了台湾。嗣后,他用“墨人”笔名,发表诗歌、小说、散文、评论,潜心文学数十载,陆续出版著作多达五十余部,成为台湾一位著名的资深作家,以其文品人品享誉海内外。为纪念爱国爱乡的墨人博士八十寿诞,(九江师专学报)编辑部、墨人文学研究中心,6月11日,联合召开了“首届墨人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南财经大学港澳台研究所所长古远清教授就“墨人文学在台湾文坛的地位”、九江师专党委书记欧阳毛荣先生就“(白雪青山)与庐山”、罗龙炎副教授就“墨人的文学精…  相似文献   

12.
试谈曹学的酝酿与形成──从脂砚批语到胡适《红楼梦考证》李春祥(遗作)1979年,美国耶鲁大学余英时教授提出了“曹学”这一专有名词①。1980年6月周汝昌先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公开声称自己是“曹学家”②,又于1982年在《什么...  相似文献   

13.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一百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是荣获“国际大学基金会”与“世界大学”两个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及“艾因斯坦国际学院基金会”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的著名老作家墨人先生的呕心沥血的巨著。他以几十部小说创作经验,苦思细想了十多年,又以超人的毅力带病坚持写作而成就的。在《台湾新生报》连载之后,受到台湾和海外广泛的关注。我特别要来推荐给全国读者,并愿意在印行之际写下我的祝贺,不仅仅祝读者获得一部好书,更祝墨人先生生日快乐和健康,因为《红尘》和读者见面时,正是他的七十大寿。  相似文献   

14.
<正>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①主要指《红楼梦》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极大地表现了人物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在改变“传统的写法”方面,还应该注意到“在典型环境里再现典型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这一突破。  相似文献   

15.
《江水悠悠》是墨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台湾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墨人自选集》(共五本)中,四部长篇小说全都是以他的家乡——九江为背景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老道的中国传统文学写作技巧,从总体上构成了墨人小说创作的最大艺术特色。《江水悠悠》更是典型地记录了他的家乡,他的同胞所经历过的一个黑暗时代里的故事。 本文试从小说技巧诸方面来探讨《江水悠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谈题“红”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尘英哲声容在”,“庄骚左史同千古”。《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评论文章汗牛充栋,而题“红”诗(包括词)也为数可观。一粟先生曾在1963年出版的《红楼梦卷》中对题“红”诗作过统计:把有关《红楼梦》的续书、戏曲、专著等等的卷首题词,以及追和《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刘心武先生“揭秘”后的秦可卿,存在着诸多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揭秘”过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文本语句理解的绝对化;二是在以“史实”论证的过程中,其“史实”全凭一己之见,而其“论证”的过程也以主观推测为主;三是对秦可卿的理解是从印象出发,不顾及《红楼梦》整体思想与她在全书中的作用。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和秦可卿“揭秘”,实则是不顾其作为小说的艺术特点,消除了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邱华东 《南都学坛》2003,23(5):35-41
《红楼梦》中的“大荒山”并非陈景河先生所误引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大荒山”,也与长白山无关,乃“荒唐言”耳。不能认为《红楼梦》主旨是写满族的兴衰史,表现的是中原腐朽文化和关外满族原始素朴文化的冲突等等。红学研究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正> “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王国维《点绛唇》一、冰山应效 1905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其中第一次提出“天才”说;1907年,王国维发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提出“古雅”说;1908年以后,王国维在陆续发表的《人间词话》中,又提出了他最著名的“境界”说。上述三篇文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第一篇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和近代科学方法来评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论文。《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则被认为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叶朗《中国美学史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朝乾、嘉年间《红楼梦》最初在社会上流传到现在,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研究文字,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笔者无意于进行系统、全面的评说(有郭豫适先生的《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梦研究小史续稿》、韩进廉先生的《红学史稿》可资参读)。这里仅摄取几个“亮点”,以显露“红学”进步的几级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