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David Miao 《经理人》2005,(12):104-105
很多有着令人仰慕职位的经理人,也在为老板长期 不予加薪而耿耿于怀 “瓶颈”是经理人经常用到的一个 词。在一个公司服务多年,却频 频遭遇业绩瓶颈、职位瓶颈、薪 资瓶颈……在外人看来,很多职业经理人 有着优秀的业绩,有让人仰慕的职位,殊不 知,他们也在为老板长期不予加薪而耿耿 于怀。 如何开口向老板要求加薪?直接提出  相似文献   

2.
叶芃  梁伯强 《经理人》2007,(7):112-113
老板与高级经理人,往往在刚刚碰面时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老板承诺利益,经理人也对自己要实现的目标踌躇满志。但接受老板高薪聘请真正进入企业后,双方却发现实现目标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这也是为什么经过短暂“蜜月”就黯然“分手”的案例在中国企业界屡见不鲜。如果我所聘请的经理人没有实现自己承诺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我会给他机会继续合作。给经理人机会,其实也是在给企业赢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张婷  阿刚 《经理人》2005,(12):60-61
不想当老板的经理人,成不了好的职业经理人 在商界,高级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 关系,一向都是非常敏感的话 题。频频见诸于报端的,往往是 职业经理人离开企业另立山头,从创业之 初的“亲密无间”到后来的“口角相向”甚 至“反目成仇”,昔日的搭档摇身一变,成 为老板的死对头。  相似文献   

4.
<正>他们的“合”与“分”,折射出中国老板与职业经理人的“离婚”之痛。毛冬声.原武商集团董事长。胡冰心,原武商集团总经理。一个是国企业老板的代理人,一个是国企老板代理人聘用的职业经理人;一个出生在解放前的农民家庭,没上过学;一个出生在解放后的城市人家.只读过一所普通大学;他们两位的祖籍都是浙江,血液里都燃烧着浙江人敢闯敢拼的商业精神,因性格和追求有太多的相似,他们成为制造武商神话的“黄金搭档”,战果也是辉煌的——武汉广场连续三年获全国商业单体利润第一;中国商界第一个向外输出商业管理的企业;第一个在全国创办总经理培训班的企业;第一个聘用职业经理人的国有企业。然而.在两人共同打造的武商集团走向顶盛时期,他们突然分手了。随后,一个在本地固守疆土.一个离  相似文献   

5.
许多经理人常抱怨老板大权一把抓,不愿授权,以至于主管无权,做事碍手碍脚。 事实上,造成老板不愿授权的现象是双方面的责任,而经理人本身未具备“争权”的企图心,更是造成“大权旁落”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出于种种原因.老板们往往对自己重金请来的CEO及其他高级经理人并不信任,在他们身边安插亲信。像防贼似地防着经理人,是最常见的做法。特别是有些老板亲信.本身人品就有问题,靠给老板打小报告讨生活,使经理人开展工作时束手束脚。尽管经理人对此普遍反感。但也很无奈,因为与老板相比,再高明的经理人也弱势。想把他弄走?除非你有非常高明的手段,否则,会得不偿失。不过,你总有办法让他的监控作用失效。  相似文献   

7.
黎冲森 《经理人》2011,(1):96-97
被老板委以重任且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还不安分?他们为什么要与老板争夺企业控制权甚至所有权?他们图谋取代老板的方式是什么?他们“造反”的结局又如何?透过职业经理人的所言所思所为,可以看到其中端倪。  相似文献   

8.
知本与资本:价值成就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市场博弈”不仅没有让投资者与经理人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反而使双方都受伤害。不能局限于“市场博弈”职业经理人(知本)与投资者(资本)的利益应该怎样调节? 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是主张用“市场”来解决问题的。但20多年的实践证明,“市场博弈”不仅没有让投资者与经理人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反而双方都受伤害:双方的算计之心日盛、防范与反防范手段“教学相长”;最后“老板读MBA”、“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经理人集体  相似文献   

9.
黎冲森 《经理人》2011,(1):98-99
职业经理人与民营老板或创始人争夺企业控制权甚至所有权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居多。“这不仅是因为整个团队对创始人或老板的感情是最深的,尽管职业经理人可以团结其中一部分人,但往往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5,(10)
“人人都有做老板的欲望,尤其是深谙战 略战术的经理人们。因此,建立完整的人力资 源预警机制,特别是针对经理人的预警机制, 这将为防范内部对手发挥有效作用。” ——lily/北京  相似文献   

11.
孙宪文 《经营管理者》2013,(26):175-175
<正>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需求,往往双方的认知是大相径庭的。职业经理人看重的是事业发展空间、对其价值的认可、来自企业包括老板的支持、经济利益,而此列举顺序也是其内心在这几方面的重要程度排序。老板却往往认为其就是为了钱,很多老板在寻找职业经理人时都会很潇洒的说,要什么(收入、福利等)让他尽管开口,而往往轻视要赋予职业经理人哪些权利,给予哪些支持等,他们骨子里认为职  相似文献   

12.
黄云生  于榕 《经理人》2006,(3):24-25
富有个人魅力的经理人能吸引员工的认同及追随,也具有与老板讨价还价的资本无论你是否承认,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博弈都确确实实地存在,即便是最优秀的企业、最开明的老板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正> 商品大潮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景观。在酒楼歌厅纷纷林立闹市之时,专家门诊也不甘寂寞,一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都市的大街小巷。 据某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在800多家医疗机构中,有700多家挂起了“专家门诊”、“中医世家××候诊”、“杏林一绝××出山”之类的招牌。 然而,当我们揭开专家门诊这热闹的面纱,看到其现状和无序的市场管理时,却不能不惊呼:专家门诊,你怎么啦?  相似文献   

14.
傻人做老板     
为民  洪丹露 《领导文萃》2006,(3):141-142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芽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芽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文萃…  相似文献   

15.
<正> 赣东北某地入股兴企的热潮正兴,有一批外出打工回来的小伙子,高兴地将一笔笔资金入了股,并说:“今后我们可是自己家乡企业的打工仔了!”然而负责办理的人却说:“你们再也不是打工仔,而是股东郎,是主人翁!”一席话把人股者的心说得热热的,劲鼓得足足的。 打工仔,变成了股东郎,变成了主人翁,这不光是名称概念的更换,更是人们意识观念的更新。近些年来,人们已习惯于以“打工”自诩,说自已是为别人干活,谈不上当家作主。可是,随着党的十五大对股份制经济的肯定,纯粹意义上的打工者越来越少了,一批又一批的入股者、持股者理所当然地以股东的面貌出现在企业里,活跃在社会上。“我入股了!”“我也是股东了!”入股者自己感到充实、自信,世人的评价也从“××有多少钱”,发展成“××有多少股、几种股”了。这反映了摆脱极“左”思潮束缚  相似文献   

16.
<正> 麦卡斯·白金汉姆和柯特·考夫曼在具有开创性的《打破一切陈规》一书中,提供相关材料支持了多年来大多数人明白的一个事实:促使人们离开公司的头号原因是企业老板。 从三星说起 三星集团的问题就在于员工惧怕老板远胜于竞争,他们关心得更多的是“老板会说什么?”“老板会做什么?”而不去关心“外面的世界怎样了?”“同行的竞争怎样了?”有时总裁作决定时,需要参  相似文献   

17.
周建华  尹铭 《经理人》2005,(2):20-24
“我特别想知道我所在行业与我同级职位的人挣多少钱。据此来判断老板是否亏待我了。”一提起《经理人》薪酬大调查,这是无数职业经理人最本能的第一反应。  相似文献   

18.
<正> 报刊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泉,不过,这些信息,有的是明的,有的则是暗的。明的信息,诸如“××产品好销”、“××厂求购……”、“××技术转让”、“来料加工××”之类。这些信息由于来源广泛、渠道间接、受众面广,往往会造成“滞后效应”,“一窝蜂效应”,因此,其开发利润价值并不大。而暗的信息则不然,它潜藏在新闻消息、通讯报道等多种形式之中,不易捕捉。但精明的经营者则棋高一筹,善于从中“悟”出很多商机。  相似文献   

19.
苏北 《决策探索》2005,(3):92-93
200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有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事件发生,尤其是走过10多年风雨历程的股市,陷入史无前例的寒冬.而身在“暴风雪”中的核心人物——经理人也不得不面对这严冬的考验,曾经辉煌过的十大经理人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使人们既有很多感叹,又有几分惋惜.更多的则是警醒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你会讲故事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飞  卢迪 《领导文萃》2006,(4):148-152
耐克有个“首席故事官”为了让管理人员掌握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技巧,IB M在纽约阿莫克的经理人发展部门,请来在好莱坞有15年剧本写作和故事编辑经验的著名编剧奥顿担任顾问,专门训练经理人如何讲故事。耐克公司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讲故事计划”:每个新员工要听一小时的公司故事。如今,听故事仍然是新员工受训的头等大事,耐克的教育总管也因此被称为“首席故事官”。此外,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西部电话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以及亚美泰公司,也都聘请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尔·迪奇,以类似的方法来培训经理人。为何身居要职的经理人要从头学习讲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