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成为美国知识分子反对剧坛商业化倾向,推动戏剧改革的武器。贝拉斯科为代表的注重技术细节和舞台装置真实感的“旧现实主义”,奠定了百老汇专业戏剧的格局;奥尼尔、莱斯等人继承易卜生、萧伯纳、契诃夫的社会批判精神,以社会问题剧为主要表现形态,开创了“新现实主义”时代,直接影响了战后阿瑟·密勒等人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戏剧泰斗——阿瑟·米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美国戏剧泰斗阿瑟·米勒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不断探索新的戏剧表现形式,创作了许多的优秀剧作。他主张戏剧必须发挥社会作用,写小人物、写社会问题,表达人类的共同愿望,因而他的剧作大多描写普通人,揭露美国“文明”社会的弊病。《推销员之死》和《严峻的考验》是阿瑟·米勒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两部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不仅对他的爱尔兰血统极为重视,更在戏剧中将爱尔兰民族独特的忧郁与叛逆气质、迷恋与诅咒的天主教信仰和漂泊爱尔兰人寻求精神家园的艰辛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奥尼尔戏剧蕴含的浓厚而独特的爱尔兰情结,展现了一位真正爱尔兰之子的心路历程和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4.
美国生态戏剧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并扩及欧美的一场新兴戏剧思潮和戏剧运动,作为生态戏剧策源地的美国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最大,至今方兴未艾。由于译介滞后等原因,国内对此知之甚少。文章通过对生态戏剧的命名梳理、概念界定和特征规范,探讨美国生态戏剧的缘起和发展动向,逐步将生态戏剧引入国内,推动当代戏剧在生态时代的绿色转向。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这是他的创作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他的戏剧既有力地概括了19世纪俄罗斯人的生存处境与状态,又充分体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表现出作家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剧史上到底有无真正的悲剧,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问题。该文以元代戏剧为例,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与特点,阐述了植根于民族土壤上的元代悲剧是立于世界悲剧之林而毫不愧色的佳作,从而否定了学术界关于“中国无真正悲剧”之说。  相似文献   

7.
8.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世界中的生存悖论与悲剧人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现代英国小说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以一种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风格反映了现代人生存困境的两极,展现了现代人生存不可摆脱的一系列生存悖论。在展现生存悖论的同时,伍尔夫最终找到了悲剧主义和悲剧的人生观作为肯定世界和人生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自18世纪中期以来就出现在美国舞台上的中国形象是多面、驳杂的,但从总体上看,一直徘徊在低劣和美好的两极之间。美国戏剧中的中国形象都在不同的尺度上强调其"真实",但它们与现实的中国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只是美国文化对于他者的想象和表述。美国戏剧通过表述、展示有关中国形象的种种"奇观"并凸显与美国的差异,履行了对美国文化主体的自身认同功能,也暗示了西方对于中国的焦虑和欲望。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灌注 ,一直存在于从“五四”直到 40年代初的现代剧坛。导致剧作家接受认同表现主义的原因 ,是中国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东西方二种文化合流时相近的历史氛围 ,以及创作主体的审美个性等因素在共同起作用。同时 ,纷繁复杂的时代环境、社会思潮、文艺整体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又注定了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在提倡表现主义方面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作为民族文化整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不是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的。经济体系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在这种文化环境里,它们都遵守自己所属群体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经济与文化的各要素如亲属关系、宗教信仰、道德法律、传统风俗等交织成种种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民族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分析,探讨民族经济过程中文化理性与生计方式选择的关系,从而阐明在传统文化中确保生存风险最小化是一个基本的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2.
方守金 《东方论坛》2007,3(5):63-68
戏剧关键词的增减与内涵的变化,既反映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也表现出人们戏剧观念的深化。结合戏剧的创作和观赏实践,对戏剧关键词作新的解析,有助于清晰认识戏剧审美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英美海洋小说中的人类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视角出发,依据"周围世界""共在世界"与"自身世界"的三重结构世界理论,对英美海洋小说中的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分类与梳理。认为随时代的发展,作品对生存困境的探索逐渐深化,由探索人与物的关系,演变为探索人与物、人与人的双重关系;之后发生质的飞跃,由生存探索进入存在探索,着力于探索超脱于物与人的虚无,进而寻求虚无与现实的结合点,对依然身处困境的当代人的生存探索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唯美主义戏剧思潮型塑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面貌,尤其是历史剧。唯美主义使历史剧在思想观念、艺术思维、审美视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但并未出现鲜明的唯美主义戏剧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危机加剧,唯美主义风潮在感应时代的节律中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5.
明初是南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初南戏剧目现有42种全本流存,34种尚有散出或零曲流存,29种全本已佚。明初南戏有文人南戏与民间南戏之分,文人南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重理化的倾向,语言典雅文采;民间南戏体现了下层百姓的爱憎观与审美观,语言本色,形式朴素。  相似文献   

16.
近代传奇杂剧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种可称之为传统主义的创作现象。这种现象在思想主题、艺术结构、文体形态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既有对传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对传统的适度改造,其思想观念和艺术品格表现出复杂多变、思虑深沉的特点,反映了戏曲家哀婉与感慨交织的创作心态。近代传奇杂剧中的传统主义产生于特殊的戏曲、文学与文化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其价值不仅是戏剧史、文学史的,也是文化史、思想史的。  相似文献   

17.
弋阳腔与板腔体戏曲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弋阳腔最初为诗赞体戏曲。后接受佛教俗讲梵呗及说唱文学影响,在南诸宫调的直接推动下形成南戏声腔,变为联曲体戏曲。在这个过程中保留了诗赞体戏曲的若干因素,后来发展产生了滚调。又吸收弦乐,促成梆子腔及皮黄腔的产生,最终形成板腔体的戏曲音乐体制。  相似文献   

18.
早期话剧是中国戏剧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序幕。它的生成并盛行是为了适应严峻的民族危难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形势的需要;以现实题材取代历史题材,以文化启蒙取代封建道德说教,以普通民众取代达官贵人、公子小姐,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取代艰深晦涩的文言;功能作用依然如故,创作主体的情感淹没于政治激情的宣泄之中,人物形象缺乏个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晚清戏曲改良是晚清社会、文化环境和中国传统戏曲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时代的进步需要产生一种更能表现时代思潮的新的戏剧形式,但因为外来戏剧此时还没有真正在中国产生直接的冲击,因此,这场应时而生的戏曲改良运动只能在旧瓶里造新酒,提升戏曲的意义,扩大戏曲的题材,放宽曲律的限制,而其中尤以戏曲语言的变革最能代表这一改良运动的实绩和局限,最能说明中国传统戏曲向现代话剧过渡的复杂性、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