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屈原与贾谊都具有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英雄意识,他们作为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都能够敏感而清醒地认识现实并预见未来.在赋体文的创作上,贾谊直接承继了屈原的艺术精神,重抒写情志,语言瑰丽,情感激切,构思亦与屈骚一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实际出发 ,以屈原的作品和有关材料为依据 ,从人生哲学的视角 ,对屈原生死观中的特殊内涵、表现特征和价值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贾谊的《惜誓》与屈原的《惜诵》在内容主旨和艺术形式上一脉相承。贾谊在痛惜屈原怀才不遇的悲愤中,自喻受谗遭贬和时政的是非颠倒。《惜誓》在两大方面表现出对《惜诵》的接受,一是思想内容上的接受;二是艺术形式上的接受,包括艺术风格的浪漫色彩、抒情议论的巧妙融合、宏阔的结构和高远的格调等。  相似文献   

5.
古今学界普遍认为,贾谊被贬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为庸臣所排挤。事实上,贾谊被贬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的不成熟使他提出的积极多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君民俱欲清静无为的客观形势相违背,因此,其言论不为执政者所接受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此外,文章还论述了后人对贾谊被贬原因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自沉对西汉士人心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以纵向为经,动态地描述屈原自杀对汉代士人文化心理塑造和嬗变过程;以横向为纬,结构性地描述特定时期特定的思想文化资源。为集中主题,我们选取贾谊、司马迁、扬雄这三位分别代表西汉初、中、后期的文化巨人为参照,多方位地表现西汉士人对屈原自沉意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贾谊述略     
西汉早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其学说兼有儒、道、法三家思想,这与其学术师承源自荀子有关。在政治思想上,贾谊主张:君主自身修养应实行道家的"虚静"、"无为";君主治理民众应实行儒家的"仁义"、"民本";君主对待朝臣应实行儒家的"阶级"、"礼治";君主控制诸侯应实行法家的"集权"、"削藩"。在学派归属上,从批评汉初推行的"无为"政策看,贾谊不属于道家;从指责商鞅捐弃礼义,导致世俗日败而乱至看,贾谊不属于法家;从重视"礼治",要求君主尊士爱民看,贾谊属于儒家。贾谊虽年三十三而终,但留下不少著作。不过,贾谊著作遗失颇多,至今存者仅有《新书》五十五篇,赋五篇。  相似文献   

8.
贾谊述略     
西汉早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其学说兼有儒、道、法三家思想,这与其学术师承源自荀子有关。在政治思想上,贾谊主张:君主自身修养应实行道家的“虚静”、“无为”;君主治理民众应实行儒家的“仁义”、“民本”;君主对待朝臣应实行儒家的“阶级”、“礼治”;君主控制诸侯应实行法家的“集权”、“削藩”。在学派归属上,从批评汉初推行的“无为”政策看,贾谊不属于道家;从指责商鞅捐弃礼义,导致世俗日败而乱至看,贾谊不属于法家;从重视“礼治”,要求君主尊士爱民看,贾谊属于儒家。贾谊虽年三十三而终,但留下不少著作。不过,贾谊著作遗失颇多,至今存者仅有《新书》五十五篇,赋五篇。  相似文献   

9.
贾谊继承了荀子之学,又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而荀子之学与黄老之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和荀子一样,贾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运用黄老道家的治学方法,广泛地吸收百家之学,融会贯通。贾谊的很多学术特点既是对荀子之学的继承,同时也可归属于黄老之学的范围。贾谊的儒家思想因素往往被他纳入自己的黄老学系统,因此,他不能成为所谓"醇儒",同时,人们研究他的黄老之学也无法忽视其儒学中心和基础,这种思想类型和学术风格是从荀子那里继承下来的。贾谊的荀学师承使他的原本具有黄老学成分的学术思想很自然地向黄老之学靠拢,最终成为以进一步黄老化的荀学为主体的新型儒学。  相似文献   

10.
贾谊的柔性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管理思想具有浓重的柔性管理色彩,主要表现为变化因时的管理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和礼法并用的管理要求等。时至今日,贾谊的柔性管理思想,不仅能够极大拓展柔性管理的理论思路,解决有待探讨的诸多争论,而且能够为柔性管理实践提供现实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1.
贾谊是先秦至汉代文学嬗变期间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论者多评价其悲剧人生,叹息其生命的短暂。知人论世,本文着力挖掘贾谊的人格内涵,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的重大作用。主要从格调、思想、气势、语言四方面剖析贾谊散文,归纳其风格为壮美,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论述贾谊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在展示贾谊峻洁人格的同时,揭示其散文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2.
程璐 《淮海文汇》2003,(5):37-39
  相似文献   

13.
屈原与贾谊几乎有着共同的经历与命运,自从司马迁将二人合传以来,有很多学者专家将二人并论,但着眼点多在论述两人在才能、个性、遭遇以及辞赋创作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本文则以此为基点,探讨一下屈辞与贾谊政论文的相通之处。屈原与贾谊都将儒法两家思想融合的恰到好处,因而屈辞与贾谊政论文有着共同的学理之源,即使屈辞与贾谊政论文属于不同的体裁,但它们在思想内容与创作特色方面仍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对生命十分珍视,非常留念,同时又不得不美化死亡来摆脱他对生的焦虑。他经常处于痛不欲生与害怕死亡和重生与羡死的矛盾中。于是他采用了在生存中注入死亡意识以及以生存意识去看待死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其生死观与老庄的思想是一脉相存的  相似文献   

15.
贾谊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贾谊的哲学思想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是"道"的本体论,后期则转向"天地生成"的自然观;贾谊后期在自然观上趋向于唯物主义,并逐步形成无神论思想;贾谊的"理势"观正是继承并发展了"道"、"理"观点而形成的;贾谊的易学思想继承、发挥了《周易》变易思想的落脚点,并体现在现实社会政治问题上;贾谊的道术思想企图突破道、儒两家的藩篱,"究天人之际",探索世界本原,为建立一个世界模式而努力;贾谊"礼"的思想不仅仅是上层社会的润滑油,也是上下层社会之间的调节剂,是一种统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贾谊不满汉初的乱政 ,鉴于秦的暴政而力倡礼乐教化。他远慕周文 ,近思孔子 ,学承荀卿 ,融汇道、法、阴阳、墨 ,联系实际的政治问题 ,构建起了一个较完备且具有操作意义的礼学体系。本文以《新书》为主要文本 ,着重对贾谊的礼义思想进行研究。认为 ,在哲学层面 ,贾谊通过涵摄老庄的道与韩非的德而完成了礼的本体生成构架 ,使作为外生性与规范性的礼有了形而上的依托。贾谊礼义思想颇有原创性 ,不但打开了儒道合流的基本方向 ,也极大地推进了对礼学思想的发展 ,这些一直不为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思想史上 ,贾谊如同流星一般 ,光芒灼目 ,瞬间即逝。在贾谊的思想体系中 ,安民是一个主题。他认为安民是治国理民的核心 ,所谓“牧民之道 ,务在安之。”为此 ,他提出了安民的三步曲。他的安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践 ,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贾谊礼治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的礼治思想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礼法教育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了以礼为本、礼法结合的礼治思想体系,丰富了儒家传统的仁义礼治思想。贾谊的礼治思想上承荀子下启董仲舒,成为先秦儒学向汉代儒学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稳定封建社会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死观的不普及,是近年来社会上盛行巫术迷信和邪教组织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必须正视生死自然,人类个体的生死没有任何超自然、超现实的力量可以操纵;承认寿命有限,“有生必有死”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人类也不能例外;坚持理性思考,切忌情绪化,力避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