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性是话语或语篇中存在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声音.它们形成同意和反对、肯定和补充、提问和回答等关系。学术语篇中不仅包含了作者,而且体现了作者之外其他人的声音。英语学术语篇的对话性可以通过间接转述、直接引用、评注词语、名物化、修辞和其它语法手段表达出来。以对话性作为一种阅读指导思想,语篇将得到更加全面而透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篇中拥有大量篇幅的转述引语,其目的在于增强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转述引语的性质与功能随着语篇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它们的研究应建立在具体的语篇和语境上,"转述动词构成了转述最直接的交际语境,具有预示和支配语篇意义的语用功能"。本文重点探讨转述动词在英语新闻语篇中的独特性及其作用。本文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对转述动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报道者在新闻报道时遵循客观的原则,多用"说"、"根据"、"表示"、"……指出"这类具有中性色彩的转述动词,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转述动词同时也渗透着被转述者或作者的态度和观点,从这些转述动词的隐性意义上,可以推导出报道者或被转述者的态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语类分析和介入理论相结合,通过对中国博士生撰写的科技类期刊论文引言中转述(带有转述动词和that从句)的分析,研究了转述中使用介入资源表达评价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转述借以表达态度的手段因语篇交际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学生作者在使用转述时可以根据语篇交际目的的不同而采用适当的介入资源,具有一定的社会建构意识和立场修辞建构意识,但由于对隐喻式高值认同转述句过多地、不恰当地使用,且不善于利用时态的情态意义隐性调节评价,因而不利于作者创设一个有效说服读者的合适语境.  相似文献   

4.
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引语是批评性语篇分析向来重视的内容之一,而针对新闻结构中最重要的标题和导语部分的转述引语分析却因语料难得而较少见到。文中选取了数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7篇报道,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转述动词、转述话语的来源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其标题和导语中出现的转述引语进行分析,以揭示转述引语背后隐藏的报道者对于事件的立...  相似文献   

5.
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语篇中的投射语言已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在学术语篇中出现频繁的投射语言是实现学术语篇概念的准确性、判断的严密性、推理的周密性等特点的主要手段。但英语学术语篇中的投射动词时态运作机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投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投射动词时态的语法隐喻来建构,以实现其特定的人际意义与语篇意义。基于目前的一些理论不能恰当、充分地分析与解释投射动词时态的功能作用,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功能时态理论,探讨了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的时态隐喻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看学术语篇中的互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Bakhtin的话语多声性入手,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探讨学术语篇的互动特征及其一系列的语言体现手段。语篇互动特征反映了语篇作者和读者间人际意义的构建,为探讨语篇中身份、亲和、权势及威信的建立及动态地研究语篇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身份构建是石油学术语篇中体现作者在该领域贡献的重要方式。为了解英语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的构建手段及其语用功能,收集了SPE(石油工程师协会)英语论文50篇,采用Wordsmith5.0进行检索,研究国外学者如何在石油学术语篇中建构其作者身份,并以“面子保全”理论分析其语用功能。结果表明,第一人称复数各种形式是最重要的建构手段,在不同语境中实现不同语用功能;第三人称抽象名词在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了与人称代词不同的语用功能;介词短语也是建构手段之一,同样体现了作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概念为语篇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了一个意义关系的视角。互文是人类交往和认知的方式,互文性主要表征为转述语,让不同的声音参与语篇交际,形成“异质话语”,使各种声音交织和互动,体现出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功能。本文探讨了语篇互文性的本质、表征及功能,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分析,考察特定社会的话语实践和话语秩序,以揭示新闻语篇交往互文意义的中介性转换特征以及机构话语秩序重构的特点,对于揭示新闻语篇的相对客观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的使用通常被看作学术写作中的惯例。本文通过对大量学术语篇的实证性分析,从人际功能的视角探讨模糊限制语,发现模糊限制语是学术语篇中重要的人际修辞资源。它们可以表达礼貌与敬意、态度和自我保护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依据语境配置概念,从概念、人际和语篇意义方面,对标题语类的概念意义、性质词汇的分类、结构类型、信息结构,及其语言体现形式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英语学术语篇标题的语类结构潜势,包括语类概念意义和科学与客观的人际意义的体现模式,和主题-细节(Theme-Details)的信息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连贯通常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文章基础上的语篇连贯与读者基础上的语篇连贯。前者包括 :( 1)论点的统一 ;( 2 )论点的组织 ;( 3)衔接。而读者基础上的语篇连贯涉及到一篇文章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读者理解。为了便于读者正确理解 ,作者应遵守交际的原则 ,保证内容充实、切题和表达准确 ,所以 ,语篇连贯又可以被解释为在兼顾读者的同时又遵守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 English.news.cn(新华网),英国 BBC News(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三家新闻机构于2012年5月7日所作的关于普京再次出任俄罗斯总统的就任仪式的报道中分别选取一篇为研究对象,从对话性程度和转述方式、转述动词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新闻报道中的对话性主要取决于报道中因转述而出现的诸声音之间的对话关系。对话性强的报道中,报道者会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转述方式和转述动词,即采用直接引语、中性动词进行言语转述以显示客观性;使用间接引语、倾向性强的动词进行言语转述以展开主观性评论。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术论文中的遁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论文写作并非是不受作者主观影响的就事论事的客观陈述,成功的学术英语写作需要借助遁言运用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对遁言的运用和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遁言是学术语篇社团成员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学术英语中的遁言现象不仅是作者、读者、语篇三者交互的结果,也是用语言形式体现作者心理取向的产物,是一种认知情态.遁言研究对学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适切翻译.  相似文献   

15.
学术语篇研究已从客观描写转向功能解释。从功能角度出发将学术语篇中常见人际资源分为交互性、认知性和评价性成份三类。交互性资源为第一人称代词;认知性资源主要包括情态动词、情态附加成份、认知形容词、认知名词和过程动词等;评价性资源主要有语篇成份、解释性标记和句型结构等。此三类资源在构建人际交互性学术语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学术论文写作及教学应抛弃对绝对科学客观性的传统追求,重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互动,恰当运用种种语言资源有效达成学术语篇的开放性和协商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如何识别、描写、评估和运用学术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资源。主体间指的是作者对作者和读者交际双方的间接调控。文章认为,Hyland提出的元话语模式能够有效描写和评估学术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资源,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元话语模式具有系统性,能够对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模式进行有效的描写,从而实现对成品语篇进行主体间层面上的分析。另一方面,元话语模式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学术写作中如何进行主体间的合理建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主体间意识和自觉运用主体间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转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以转述分句和引语毗邻的话语片段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加以简单界定之后,从转述分句的位置和词序两个层面上进行了特征分析。此外,文中还对转述分句在语篇衔接方面的功能作了探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一些英语中的实例,对转述分句的语义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分类和描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认知语法中的场景设置与视角选取两个分析维度,对各种转述语中的人称指示进行认知解读。在认知语法中,指示语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场景设置的问题,转述语中的指示语变化体现了不同场景的变化。典型的转述语涉及转述者所在的默认场景和概念主体所在的代理场景,但各种具体的转述语可能会突显两个场景或其中的某一个场景。当转述他人话语时,转述者与概念主体角色分离,概念主体往往作为客体出现在话语舞台中,构成讲述型的客观识解,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概念主体也可以不出现在话语内容中,形成表现型的主观识解,如自由间接引语。  相似文献   

19.
学术写作并非完全机械化,也并非全盘避免作者主观情感的介入。学术作者使用多种话语策略来宣传其观点和立场,营造和谐对话空间,与读者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引导读者接受所述命题观点。基于学术语篇互动模型,分别从模糊语策略、作者身份构建方式以及作者与读者的隐性互动三个方面来阐释学术写作中的互动式话语策略。研究表明,每个学科都有其偏好的写作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所属学科的语言范式,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并在学术写作中采用积极有效、易于被读者接受的互动策略有力发声,推进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中、英、美三国主流媒体在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使用的差异,揭示其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对读者的影响。以批评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语料库定量研究方法,选取中、英、美三国自然灾害新闻报道资料分别建立语料库,通过整理、分析、对比所得数据,发现三个语料库在转述动词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读者产生了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