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中世纪欧洲文学最显著的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东方游牧民族匈奴西迁欧洲是直接而重要的因素,使得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明和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交融,从而开启构筑了中古欧洲文学空前的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文明传承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特有机制。文明传承结构的多元开放性源于作为传承主客体的人的性质和特点的层次性,构成传承内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相互间的递进性、并列性和互通性,承担传承职能的社会组织的多样性与专业化和成为传承手段的物质技术的根本性。多元开放的文明传承结构的基本功能突出表现为促进文明不断积累和推动文明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历史语境推动了四次大的文明复兴运动,其中中国文明的复兴是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中国文明是人文文明,其基本特征是以辩证理性为指导,与多元文明相融合的创新精神。中国文明的复兴将对世界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2006年11月24~26日在中山大学举办了“文化多元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会议,本专栏选取了4篇与会论文。何星亮先生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探讨文明的互补性,从而说明文明的差异不是暴力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和创新的基础。正确认识文明的差异,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增强文明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减弱或消除排他性,使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和谐相处,是保障世界和平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及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周大鸣的文章是以澳门为个案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进行讨论。澳门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移民城市,多元族群关系以交流、…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由一些谋求自由和幸福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国家,它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美国文化也具有多元性。本文通过对美国多元文化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性的分析,阐述了来自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区域的移民组成的特殊的美利坚民族,在“文明基因”的前提下,各种文明和平相处,多元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美国文化,求实进取成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7.
辽西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方国)时期辽河文明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红山古国文明"在中国北方文明起源中具有先导性的文化意义;夏家店下层文化虽相当夏商和西同初期,但不是先商之源,而是北方多元中心的先秦"燕亳方国"文化.辽河文明构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8.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我们对于中国制度优势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思考。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中国进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当下中国最深沉最宽广的自信,其中蕴含的东方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合共生"的文化基因彰显东方智慧,助推亚洲文明复兴,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以文明为分野 ,论述了华夏文明与夷狄文明的“文野可变”和文明中心的“彼此迭相易”,在文明进化论和文明中心转移论下 ,提出了多元文明状态下文明契合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裴争 《东方论坛》2023,(6):50-60
摘要: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都曾经历过辉煌的青铜时代,但二者的青铜时代存在较大差别,首先,二者的青铜礼器使用方式不一样,中原文明的青铜礼器主要是作为陪葬明器来使用,巴蜀文明的则主要用于大型的集体祭祀;其次,就青铜器的形制来说,中原文明的青铜器主要是“物”形,巴蜀文明的除了“物”形,最突出的是“人”形。造成二者青铜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权力模式的不同,古蜀国是崇尚神权的古国,中原诸国则是崇尚王权的古国。二者权力模式的不同则又源于其所处文化生态环境的迥异,巴蜀文明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和奇异多样的动植物使古蜀先民形成了对神灵的崇拜,而中原文明则因相对单一的地形和便利的交流渠道更注重家族王权的传承。中原文明和巴蜀文明分别代表了中华文明中重物质现实和重精神信仰两种不同的文化基因,它们都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海洋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翼,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对浙江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构建系统全面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内涵丰富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构筑功能耦合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主体系统、搭建联动多元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载体体系以及建立持续长效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运行机制,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多流的文明中,黄河流域文明是一主流,长江流域文明是另一主流."重构长江文明"不但有众多的依据,而且是当务之急.严格运用科学的手段,将文献与地下材料结合起来.如将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思想史等多学科结合起来论证"重构长江文明".从而确定长江文明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明是多元化的。多元文明如何和平共处?西方人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提出文明冲突论。当今威胁人类和平共处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帝国主义。以和而不同的原则处理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首先要提倡不同文明的和平对话。和而不同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指导性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明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创造文明是全人类担负的共同责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开化、进步状态和标志,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站在新千年、新世纪的起点上,全面审视世界文明的发展变化,大致可看出如下走势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如影随形;世界文明多元化和多元文明世界化,这两个趋向乍看似有矛盾实则相互关联;社会主义文明、共产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具有后发优势和鲜明特点,是成果最丰富、进展最迅速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在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因其多元的治理主体和复杂的治理内容的实践需求,要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协同治理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及其构造,涵盖了多元主体、多元方式、多元治理机制3个主要方面。其中,多元主体在我国国家公园协同治理中处于基础地位,这些主体涉及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各级政府、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一般社会公众以及包括特许经营企业和社区居民在内的特定社会主体。在治理方式上,多元主体之间在推进国家公园治理过程中,通过管理机构与所在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众的横向协同,以及政党与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纵向协同,进行互动、交流、协调,形成治理的合力。在治理机制方面,我国国家公园的协同治理机制主要由沟通协调机制、利益平衡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约束监督机制等核心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6.
乡风文明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乡风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需要处理好乡风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多元的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关系,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关系,德育教育与法制约束的关系。只有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四位一体出发,才能全面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处理世界多元文明关系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在生成逻辑层面,它以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为理论之源,以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为实践之基,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发展为文化之脉,以西方文明治理模式式微为现实之思。在本质内涵层面,它主张文明是多彩的,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是平等的,应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是包容的,应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文明是发展的,应以文明交融超越文明偏见。在价值意蕴层面,它有助于尊重不同文明道路选择、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8.
德性是中国文明之本性所在,“天下观”具有独特性,“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奠定整合多元文化的思想基础,与人类共同价值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为当今时代的世界文化治理提供启示。中正平和、以人为本的中华文明对西方文明和“普世价值”有补偏救弊之功,有助于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进文明交流,加强“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型文化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进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最富于变化与挑战的年代,是多样文化、多种话语此起彼伏、多元共生的年代。以“新时期”命名的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对“文化’本身的不断探寻和思考。文化选择的困惑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中访惶无依的困境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张力。一方面是工业化和现代都市生活的紧张、噪杂,一方面是优雅古朴的文明传统在流逝。人人都不由自主地置身在这个多元共生、变化万千的时空里,经历和体验着混乱与喧嚣、安宁与静寂,诱惑与选择。在当代著名的中国鄂温克族作家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河流动力学与海洋动力学的不同,揭示水流动力学机制对世界文明的深远影响。海洋动力学机制使西方文明彰显出开放、多元的梯形结构,河流动力学机制则构造了大河文明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