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产权论     
产权历来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其包容的范围日益广泛,既包括有形资产,又包括无形资产。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产权多元化,最终实现从无产者向有产者转化,实现公民产权。本文从公民产权的含义界定、公民产权的基本属性、公民产权的观念误区、公民产权的多元构成和公民产权的实现途径等五个方面,对公民产权做了全面探索。公民产权的历史意义重大,是一次更为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  相似文献   

2.
罗亮 《社会工作》2009,(8):63-64
纵观西方“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理论内涵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古代,公民社会是一个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概念,但到了近代,西方思想家开始提出一种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基础上的公民社会观,而在现代,人们又开始用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公民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中国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农民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这不仅是因为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在于与城市文明相差甚远的大部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低素质的广大群体如何步入现代化。最近几年,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出不少群体事件、恶性案件,进一步向人们昭示,农民问题决不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就万事大吉了。本文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对农民负担问题作些分析和思考,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纵观西方"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其理论内涵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古代,公民社会是一个与自然状态相对应的概念,但到了近代,西方思想家开始提出一种建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基础上的公民社会观,而在现代,人们又开始用国家—市场—社会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和社会二分法,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公民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产品销售不畅,农业增产不增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各地各部门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了大量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适时地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到了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可以说,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只有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个问题。农村市场占西部商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开…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本位的观点下,国家对于个别公民或团体的特殊需要反应迟钝或力不从心会造就公民的消极与被动;这拉开了政治权力与人民之间的距离。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缺少其他社会组织关系的同时,也会造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疏远。作为一个中介性的机制,结社组织提供了个人参与公共事务、参与国家决策的渠道。人们既可以在结社团体中找到情感上的认同,也通过这些团体传达、争取其个人的权益;而且个人在结社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和学习,能够培养其作为公民的公共精神。通过结社组织,个人发挥了他的自主性,学习到民主生活的基本品德,而社会则同时获得了内在的凝聚力,不至于因为私人利益的竞争而分裂。  相似文献   

7.
蒋勤 《社会福利》2003,(1):12-18
在英国发展福利国家过程中,T.H.马歇尔在其《公民资格与社会阶级》著名讲座中提出的公民资格理论,从思想上支持了全民福利的发展。通过这一理论提出和诠释的社会权利的概念,基本生活保障和过上体面的生活成为公民个人应得的权利,国家则负有保障公民这种权利得到实现的义务,因此这种理论在西欧和北欧福利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所有权对于公民的财产权利甚至整个法权具有重要意义。近代民法一直强调所有权行使的绝对自由,忽略了所有权应该受到的社会公益限制,其结果是使自由走向了反面。为克服所有权绝对自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民法开始由权利本位转向社会本位,逐步形成了所有权的社会化思潮,强调所有权的行使应该以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为前提。但是由于社会公益的概念比较宽泛,范围难以确定,为了防止有人以公益之名谋私益之实,应该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确立实体标准和程序标准,以解决因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产生的争议,寻求社会公益与个人私益的平衡,维护公民个人的实体权利。  相似文献   

9.
要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的关心。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保护农民利益的意义,把农民利益作为全党全社会注视的焦点,切实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重新认识农民,就不能仅看到他们对革命和建设的奉献,而且要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实现的意义上来认识农民。不言而喻,8亿农民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件》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发布之后,广丰县委、县政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其主要做法是:一、建章立制,明确农民负担管理权限。为对农民负担实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和  相似文献   

11.
杨秀香  李辉 《唐都学刊》2013,29(3):12-16
个人权利价值取向的普遍化是社会的道德现状,道德建设要帮助人们认识在现代社会个人权利属于公民权,以平等为基础,同公民义务相联系,逻辑地蕴含着对公共利益的尊重。自我中心、否定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权利的必然走向,而是其被抛弃了平等基础、公民义务后将自我利益膨胀到了极端的表现,是极其有害的;为了克服个人权利膨胀为自我中心、损人利己,要引导公民不仅要追求个人利益同时也要认同公共利益。因此,第一,引导人们认识利益相关性对公民权利的限定从而能够关注公共利益,避免极端个人主义。第二,提高人们对公民认同之于个人权利实现的价值的认识,以激励公民对公共利益的认同。第三,打造有利于公民认同的制度环境,用制度保障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从理论上讲,是因为它能够创建一个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以和谐社会为呈现形式,以公正、和谐、发展为特征。人类社会的永恒发展决定和谐社会必须处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需要为文化内核的变化之中。执政党要保持执政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发展市场经济和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的讨论中反映出来的理论认识问题,阐述了三个基本观点:(一)社会经济状况是思想、道德的基础,但思想、道德又高于经济生活;要坚持思想道德的先进性,并重视发挥其先导作用。(二)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但在道德上义务重于权利;要把尊重公民合法权益与提倡敬业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只把重个人权益作为价值取向的观点是错误的。(三)既要努力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动纲领,又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现行政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有些文章常常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的对立物,相提并论。我认为,这两个原则,无论就分配的对象或就适用的范围来说,都不完全对应,将之作为两种社会制度的一对对立的经济范畴,是不确切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适用于社会全体有劳动能力的成员;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是分配剩余价值的原则,适用于社会的一部分成员——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社区,虽然公民社会的建设主要是从居委会这样的自治组织着手进行的,但可以从理论上与实践中看到公民社会建设的另一条途径,其起点就是社区内更"草根"化的结社组织。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看,社区内的草根结社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有着大不相同的结果。自治组织更容易突出国家与社会消长性的权力关系,而从结社组织出发,可以引导出建设性的国家—社会关系;建立自治组织所需的社会基础条件比较苛刻,而从结社组织入手,能够培育人们的参与意识与治理能力、提高社区内的社会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16.
乡土社会的"无讼"文化:一个法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长进  苏敏 《社会》2001,(8):21-23
法律通过对权利、义务的界定 ,并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权利的实现、义务的履行 ,来调整、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现代社会 ,法律是保持社会有序的控制手段之一。在现代都市社会中 ,人们越来越重视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与实现 ,以保护自身在流动性日强、竞争愈烈的现代社会中的切身利益和最大化的福利。于是法律就被人们认为是维护个人权益 ,促进社会进步的强有力工具 ,其地位日显重要 ,“法治”社会成为全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乡土社会有着与都市社会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法律控制在农村作用的范围和强度当然与都市有所区别。来自经验的事…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多元化社会生活的人会用两套语言,第一语言即作为公民用的公共语言;第二语言即作为个人其本身群体交往的语言,一个人的宗教语言可以是这个人的第二语言。要以公共语言的词语来言说宗教语言,我们就要仔细审视宗教语言和宗教信仰。与宗教语言有关的元素包括一个关于人神关系的属灵向度、一个关于群体价值的社会向度,以及一个关于个人素质的个人向度。虽然大部分关于宗教的讨论都会包含此三个向度,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长远策略是把宗教语言中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素质加进公共语言中。  相似文献   

18.
杨惠 《唐都学刊》2007,23(5):27-29
制度作为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是人类在共同体生活中博弈的内在规则。制度伦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的道德性存在立法。传统社会封建皇权制度下道德强调的是个人的依附性,个人权利缺位,是外在强加的形式化的道德;近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制度伦理中个人主体性加强,但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彰显的是"工具理性"和"个人理性",必然带来"价值理性"的退隐,引起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当代社会公共领域扩大,在"政治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四种力量博弈均衡之下的制度伦理,是个人发挥道德权利参与建构生成的,这种制度伦理作为新的道德规制范型,才是真实合理的实质化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7):35-40
公民身份理论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并有助于形成一种政治发展理论的中国话语。它不仅能够从其权利发展维度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予以历史性的分析,也能够从其参与行动维度对政治发展动力予以逻辑性的分析,实现历史与逻辑研究的有机结合。在公民身份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民主政治与民生政治的双向互动,选择的是市场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相互交叉选择性演进的发展次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动力机制体现为体制内外的双向作用:公民身份作为国家主导的制度安排形成政治发展的体制内动力;公民身份作为公民呈现的参与行动形成政治发展的体制外动力。  相似文献   

20.
艺术有自己独立的对象范围,它把自己的对象界定在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和人类社会生活有关的事物的范围之内.哲学对象是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而艺术对象则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艺术特别要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其中也该包括艺术家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家的主观世界、特别是艺术家自己的情感,也是艺术对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