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理论研究需要生态平衡,理论研究需要以多样性、包容性为前提,真理存在于多种观点的互补和制约之中。理论研究需要健康的理论人格,只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健康的理论。理论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现实性和超越性。理论应该在宣传性与学术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理论必须在社会利益多元化中注重理论的整合。理论的可读性关键就在于它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人类解放作为理想,既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理论研究中非常有必要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类解放之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区分,特别是要注重挖掘其现实性层面的理论,构建现实性的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研究必须实现从理想性维度到现实性维度的转变,即从马克思致力于理想社会的理想性到依据现实生活的现实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我们必须直面存在于我们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历史间距 ,承认理论的“可能性”高于理论的“现实性”这一理论演化规律 ;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杰出之处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具有巨大潜能和生命力的思想“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后人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和创造空间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者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任务就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 ,去挖掘和发挥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至今.仍存在"现实的完整人"的学科知识空缺.以往的各个学科均未将"现实的完整人"列为研究对象.也未给出完整的理论解释.这造成了人的知识空疏化、人性假设的随意性、以文化压抑人的主体性和人类学被边缘化.要解读"现实的完整人",首先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即实现由本体思维到实践思维的超越,由种思维到类思维的超越,由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超越.其次,必须解读人的生命本质和生命本体,从本质上看人是实践的主体,从本体(存在)上看人是结构与选择的主体.再次,必须具体解读人格的基本结构及行为选择机制.人格由"三级结构八种力量"构成."三级结构"指人格需要力、人格判断力、人格行为选择,"八种力量"包括生存需要力、归属需要力、价值需要力(发展需要力)、思想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反省力和人格行为选择."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具有填补学科知识空缺和为人文社会科学提供完整的人性前提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已达科学真理的层次。但是,还需要对其作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这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采取可能性的视野。在可能性的视野里,人的本质包括遗传素质、心理结构、社会需要和能动努力。而这种人的本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即劳动、交往和选择等三个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程家明 《江汉论坛》2008,1(2):60-65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述已达科学真理的层次:但是,还需要对其作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这种定量的和过程性的研究,就是对人的本质的研究采取可能性的视野.在可能性的视野里,人的本质包括遗传素质、心理结构、社会需要和能动努力.而这种人的本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劳动、交往和选择等三个层面的统一.从可能性的视野研究人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在对人的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使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更具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赋予了教育更重要的位置,以及说明了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必要性和能动改造社会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致思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在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第二,在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第三,在马、中、西的对话中保持自己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范围内理论旅行的加速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理论也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论域。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来自西方,我们当然需要根据中国经验和需要来选择、批判和使用西方理论,使之更有效地回应更为本土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和挑战。这一切的前提是对西方文化理论完整而明晰的认知。西方文化理论包括三种类型:(1)作为当代左翼事业的"理论";(2)作为现代性反思的文化思想;(3)从古到今有意义的文化论说。简单地对这些理论作分析性说明,是我国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重新解读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应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进行重新解读与探讨。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本质的理论是批判把人的本质抽象化的武器。但是,现实性本质并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人也有其可能性本质,片面地强调人的现实性本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产生了种种问题和弊端。人的本质实质上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结论。只有从现实性和可能性统一的视角界说和研究人,才能深化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理解和研究,也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人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关于理论创新的几点认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品格能自发地产生盲目性,要使实践的普遍性品格发生作用,就要使理论能不断地把握实践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新情况,即不断地创新.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当实践检验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时,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权威,就要破除被信仰和意志强化了的凝固不变的教条.理论创新必须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淀,由于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因而理论创新的积淀也呈现为一个过程.实践与理论创新之间的双向互动是现实展开的根据.为要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要使理论在反映不断发展的实践中自觉地创新,使不断创新的理论自觉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实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文章从需要理论入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驱力的分析,阐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话语不力及其原因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滞后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进而得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社会化必须进行三个转型:由价值取向的物化性转向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由实际操作的上位性转向实际过程的现实性;由教育机制的外源性转向教育机制的内生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已经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的显现话题。近十几年来,主张向"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表达的回归,强调全面、自由、和谐的辩证关系,从人的本质与资本主义人的生存方式的物役状态阐释人的发展,表明当前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涵的研究正不断深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规律与条件、道路的多层次、多角度探索,特别是对制度、制度变革、制度公正的研究推进了对人的发展的现实性思考;挖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内容则深刻凸显了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超越哲学与教育学的维度,力求从经济学、伦理学等维度拓展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研究,表明国内学者越发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新的学术研究生长点。从总体上看,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还有待更多的努力,我们应坚持中国问题域意识,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方法与维度上有所拓展,在内容上加强现实性与应用性研究,在方法上注意特称与全称研究的差异,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政治理论及其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超越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发现,是提出了“经济的政治性质”问题,即资本主义体制下财产权对个人权利的压制。马克思给现代政治理论带来的重大变革在于,将政治的中心场域从传统的国家与法转移到经济领域,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权力压迫性质,开拓出政治理论的一个全新论域,其核心内容便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具有现实性和建构性的双重特征,它不仅仅是一个有特定历史内涵的事实性概念,同时还是一个超出直接事实的建构性的理论概念。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是他从经济和财产权角度介入政治问题并揭示现代社会中的政治对抗性本质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在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在一种特设的条件下,将分别源自希腊文化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传统且具有内在张力的现实性和超越性两个方面统一了起来。这种统一在后来的基于现实社会主义经验的阐释中并没有被坚持,且在今天看来不再能成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理论不再有意义。如若人们不再试图进行这种统一,而将其所包含的具有内在张力的两个方面分别开来,构成两种阐释系统,则在现代社会中这两个方面仍能够从不同方向上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范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承而非颠覆:从古典、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古典到新古典再到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史上所经历的两次质变突破,是经济学历史传承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和推动结果。其中行为经济学通过在经济学中纳入对异质经济行为动机的研究,而使得以同质经济理性为基本假定的新古典经济学成为其特例情形,因此它不是区别于主流经济学的边缘学派或颠覆性理论,而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前沿。此外,由于理论的相对真理性,我们不能把理论发展中的某一阶段等同于它的唯一和最终形式,或无视理论的相对真理性而对其加以滥用并作为对其他理论妄加批判的依据。故行为经济学也不是经济学的最终形态,它同样是经济学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阶段,并仍将继续发展下去。科学的经济理论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多视角多方面的.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本质的理论是批判把人的本质抽象化的锐利武器,是对以往人的本质理论的超越.然而,现实性本质并不是人的本质的全部,人也有其可能性本质.人的本质实质上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结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可能性本质的有关论述蕴藏在他的"无产阶级解放"、 "人类的解放"、"人性的复归"、"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之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有从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统一的视角界说和研究人,才能全面、深刻、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人的主体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真正的"入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要建立科学的人学理论,除了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方法论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探讨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种种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扬弃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学肩负着提供符合人类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道德价值规范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构建是现代中国伦理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伦理学是一门价值性与事实性、规范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科学。构建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要以"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为基本定位;以伦理正义论为基本原则;以问题导向法、时空结构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以道德本质、道德现实、道德建构为重要研究核心。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具有一个被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经过一百多年的洗礼,社会学理论形成了特有的精神品格:实证性——社会学理论的科学精神,价值性——社会学理论的人文精神,批判性——社会学理论的拓展精神,本土性——社会学理论的扎根精神。社会学理论应用有两层含义:一是理论社会学在各分支社会学中的应用,二是社会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社会学理论是一门包含多种范式的学科,应用时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社会调查和阅读社会学原著的过程也是应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岑延远 《学术论坛》2002,(4):155-158
作者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对人格的心理结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动力系统、人格发展的一致性与可变性以及人格障碍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指出人格心理研究要有比较大的飞跃和发展 ,必须进行人格心理学的元研究。人格元研究可以从人格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整合两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