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西方文化的总体历史为背景对<等待戈多>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等待戈多>表现的是西方人在后上帝时代的精神处境.<等待戈多>显示出西方人重建有意义的宇宙秩序的努力.在上帝死后而新的超越理想尚未建立之前,<等待戈多>是西方人的宿命和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众多哲学流派的思想家都试图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探究来获得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本源的认识.与其他哲学流派不同的是,道家从"真"与"伪"的维度对人性进行界定和分析,展开了对"真"的追问和探索,把保持和尊重人的天性作为人类的立身之本,凸显出道家人性论的思维特质.道家对"真"的认识,直接指向回归人性、顺应人性,这一点对于在现实世界改变人生态度、实现人生理想、提高人生价值以及升华人性,显然是有其理论价值和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4.
重复叙述作为文学叙事的基本方式在<悲悼>中表现极为突出.<悲悼>通过意象、人物以及情节的重复叙述突出了"存在"这一意义指向存在是无数希望与失望之间的矛盾所构成的尴尬,但人的本质不是被动地接受尴尬,而是行动与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5.
<老子>与<易大传>论宇宙生成名异而实同.其异有二一是前者讲宇宙生成从道开始,后者从大一开始;二是两者表述不同.其同有三(1)都用数字表述宇宙生成;(2)都用阴阳对立表示天地万物对立;(3)<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皆讲和气生物,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6.
虽然有的人一直相信外星文明存在,苦苦期盼有外星"小绿人"与地球人联系.但是,他们恐怕要失望了.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一位首席天体物理学家近日得出结论说,虽然宇宙中有成千上万个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但它们的环境无法孕育生命,因此,人类很可能是整个宇宙中唯一的"人".  相似文献   

7.
胡因梦 《市民》2006,(3):106-107
奥本海默的弟子戴维&#183;博姆,是20世纪举足轻重的科学家及暂人.他创立的“隐微秩序理论”,令量子力学的研究开始朝着宇宙精微实相探入。  相似文献   

8.
李明山先生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中国近代版权史>前不久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的面世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新的版权历史学术研究空间,创建了新的版权历史文化知识平台.该书在创作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实现了多方面的完美结合一是精要与完整的完美结合;二是详尽与概略的完美结合;三是述史与评析的完美结合;四是选材上显史与秘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在<东风·西风>中,赛珍珠运用双重视角,同时塑造出了两个"他者"形象.首先,她以叙述者的视角为西方受众塑造了"意识形态"的中国他者形象;其次,她在东方语境中为自己国家塑造了一个"乌托邦"的他者形象.而这两个他者形象的参照系则是赛珍珠心目中虚幻而完美的美国.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的<城堡>以其独特的手法构建了一座纷乱繁复的迷宫;迷宫氛围的营造是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人物和文本结构的二重张力,则加重了文本的迷宫氛围;而文本对人的内宇宙的积极探索,为解读"人之谜"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混沌是人类对宇宙最初状态的想象之词 ,庄子的混沌寓言显然是受到原始神话的影响 ,然而 ,《大宗师》中的混沌却被拟人化了 ,而且赋予了极强的文化意蕴。混沌之死体现了庄子思想中的怀疑与批判精神 ,也反映了庄子的社会理想、人格理想和学术理想的追求与超越。庄子的混沌意象具有丰富的内在美 ,它是无为 ,也是道 ,是无序后的至一 ,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背景,描述了英国-印度人与印度人之间的隔离感,以及不断恶化的关系.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试图通过个体的社会认同之间的冲突来诠释这一隔离感,并认为在特定的殖民主义背景下,这一隔离感源自社会认同的冲突,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斗争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陈抟美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唐宋之交承上启下的学者道士,陈抟的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有特色的.他毕生追求自由自在的人生,以审美的态度考察宇宙的生成和自然万物,强调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人格.陈抟的宇宙生成思想、内丹思想为后人所传承,他的淡然恬静、寄意于山林水泉的审美境界对北宋的美学风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孔雀》——劳伦斯哲学探索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伦斯的哲学思想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则是他以文学的形式探索哲学的起点.他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以对立物而存在的.他在《白孔雀》里着重探讨了理性与直觉、肉体与精神、自然与文明的对立关系.正是这部作品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思想家歌德     
歌德的思想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政治、文艺以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 ,丰富、博大、深邃而且超前 ;他以诗剧《浮士德》等一系列作品表现的浮士德精神 ,更集中体现了整个西方的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以歌德第一个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构想为例 ,阐明歌德思想的超前、博大等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16.
张载关学思想的要旨在于,提出了"太虚即气"、"气为本体"、"气化万物"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进而论证了"气"不消灭的物质永恒论;以"太虚即气"为理论基石,提出并论证了"天人合一"思想;用"一物两体"揭示和论证了宇宙万物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和论证了"太和之道"、"仇必和而解"的中道观、方法论;提出了"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论;创立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先见”走向世界的。他通过对传统文化哲学的体悟与主动追求,使传统文化精神获得了新的理解,从而构建起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泛神论等哲学思想只是使“天人合一”思想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一个表达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宇宙论对人的生命不朽、人的理想行为以及人的未来提出假设与论证,探讨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作用。费奥多罗夫的复活哲学和索洛维约夫的万物统一论体现了宇宙论的主导思想。《神话》是扎伊采夫创作早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具有鲜明的印象主义色彩。小说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在宇宙世界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表达了对人的永恒存在和万物统一的理想追求,进而阐释了俄罗斯的宇宙论哲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科学为中心展示了科学作文化形态、理解方式、存在方式与其他文化形态、理解方式、存在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层面与理解层面、存在层面之间关系的图景。科学是一个窗口,通过科学这一视角即小宇宙可以折射出文化世界、理解世界与存在世界整个大宇宙的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