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凤翔 《唐都学刊》2010,26(5):29-31
唐代西北藩镇,又名京西北藩镇,即唐都长安之西北的藩镇集团。唐朝藩镇之肇始即在西北设置的河西节度使,随之自东北至西南沿边又设立了陇右、朔方、安西、北庭等十镇,号“开天十节度”,其中有五大节度置于西北,所谓“精兵猛将,皆聚于西北”,突出体现了唐朝的“关中本位”政策。安史乱后,唐廷被迫调西师内地平叛,以至河西、安西、北庭、陇右等西北大部沦入吐蕃之手,国都长安暴露在异族强敌面前。  相似文献   

2.
冯金忠 《唐都学刊》2010,26(5):26-28
安史之乱后,河北陷入割据,形成了以幽州(卢龙)、成德、魏博三镇为代表的河北藩镇,史称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后又从中分割出横海(沧景)、义武(易定)二镇,但这二镇的割据性远较三镇为弱。河北藩镇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西邻太行,东至大海,南距黄河,北尽幽燕,“出则胜,处则饶,不窥天下之产,自可封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和经济单元。直至五代时期三镇才被次第消灭,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割据统治,给河北地域社会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天宝之末,猝然而至的安史之乱,不仅终结了"大唐盛世",而且使帝国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之路.其后,随着动乱的暗流汹涌,地方问题日益凸显,而地方问题的核心无疑是藩镇问题,在其羁绊下,唐王朝"复兴"的希望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并分析了黄巢起义以后唐末藩镇的情况和特点,认为唐末藩镇有四大特点:1.藩镇首领跋扈多,忠顺少;2.藩镇拥兵自立或依强藩所命为使者多;3.藩镇皆“惟力是赖”;4.诸藩镇皆想争夺天下或争夺一区。这些特点是唐末动荡时代的反映,也是藩镇争霸野心的暴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梳理了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概念是如何被定义的,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的主体、功能、价值取向等,以及社会管理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是在西方和中国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最后指出了社会管理在中国发展的可能路径及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唐代朔方军在唐朝历史上曾起过一定作用。首先,对外来入侵之敌的防御、捍卫西北和北部边疆、保卫国都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次,朔方军积极参与了平定安史之乱以及削平各地藩镇的叛乱活动,客观上延长了唐王朝的政治生命;其三,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中国小说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时候的小说创作与史官文化联系极为密切。由于作者追求叙述的真实性,唐代小说成为后世了解唐文化的一个窗口。这种情况的出现,为学者利用社会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唐代小说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此方法来考察唐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可以对唐代小说的创作及主旨有更深更为贴切的认识。但在运用此方法时,不能执着于用时代背景来阐释文本而替代对整篇小说的综合体察,否则会对作品主题有偏颇的认识。本文以唐代士人的婚姻与仕宦之关系为例,探讨用社会历史研究法研究唐代小说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期上党雍氏家族,以上古时期的仲雍或雍伯为“远祖”,以西汉开国功臣雍齿为“中祖”。在北朝隋唐时期,雍氏家族大部分居于上党地区,有能力出仕的族人不多,即便出仕。也仕途不畅。盛唐时期,凭借中央政治斗争而走入武途,并在藩镇时代习染河朔风气,始以武显。不过雍氏家族的婚姻对象依然局限于北方地区下层人士,与博陵崔氏的一次联姻也告失败。不过正是无数这样的家族之存在,才构成了藩镇时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考察和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耕 《求是学刊》2002,29(6):37-44
历史运动的规律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 ,历来是历史哲学关注的中心和争论的焦点 ,而问题的实质仍是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历史上看 ,历史决定论在近代历史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 ,而反历史决定论观念则是现代历史哲学中的主导思潮 ;就逻辑而言 ,如何看待历史决定论问题体现为如何把握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 ,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历史本身的客观性与历史认识的主观性、相对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历史决定论与反历史决定论的论战是 2 0世纪哲学研究中最困难、最有争议同时又最富有内容的问题之一。因此 ,弄清这一问题的由来 ,把握这一问题的现状及其问题之所在 ,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课题  相似文献   

10.
赵轶峰 《求是学刊》2015,(2):155-158
<正>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大变迁时期。因而,关于明清时代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及其演变历程的研究需要深入加以研究。在前贤诸多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近年尝试提出一种相关假说,名之为"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说"。已刊诸文,或讨论概念、方法,或考察特定具体问题,皆各有偏重,今将其要义再做概括性的说明,以求得关注此类问题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一、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历史叙述,探索  相似文献   

11.
黄仕成 《创新》2018,(4):19-27
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现代化存在启动、中期转型和后期整合的三大阶段,在不同阶段,不同的社会要素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矛盾正是这些社会要素在社会中不同次序的体现.就此纵观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主要有三次表述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所表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关联在于主动选择这一行为本身,其差异体现为源于世界历史中"人类社会"因素的递增现象.在此情况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应该整合各种关系,尤其是树立社会发展的渐进意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健康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陈长征 《唐都学刊》2010,26(5):32-36
文职僚佐是唐代藩镇的重要组成人员,随着考古资料的增进,有关唐代藩镇文职僚佐的史料不断增加,将这些资料加以整理对研究唐朝历史将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体.中国古代史家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多样性,在史书中设置了专传、合传、类传等传记形式,用以反映历史人物的这一多样性特点,并从不同侧面认识到他们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而阐述了评论历史人物的社会意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平  黎熙元 《社会》2008,28(5):41-57
在西方社区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 “社区失落论”、“社区继存论”和“社区解放论”三种不同观点。而这三种观点的核心实际上是讨论了社区的地域与社会网络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说,是讨论地域性的亲密关系如何发生变迁的。本文试图从当代社区的实际形态出发,通过对三种观点的补充和发展,对于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从而提出一个实现其二者如何在社区空间内实现系统性互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陆贽(公元754——805)字敬舆,苏州嘉兴人。他在幼年时期,正赶上安史之乱,唐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在那连年兵荒马乱,藩镇支离,宦官弄权,王权凋丧的情况下,使得年轻的陆贽开始研究国家衰败离乱的根源,希望能做一个经世济物的有用人材。他天资聪敏,学术精粹,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一时名重京师。德宗为太子时就听说陆贽的才能,所以他一即位就升迁陆贽为翰林学士(26岁)。当时由于卢杞专权,欺上压下,朝政日非。很多藩镇的武官纷纷离叛。李唐天下处于垒卵之危。陆贽日夜伴随德宗,为之策划军情,代写诏书。  相似文献   

16.
当今,历史虚无主义呈现出了学术化、理论化怪象,甚至妄图构建一个有牢固哲学根基的虚无主义历史观体系。因此,以哲学的态度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中实为必要。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为这一批判提供了理论基点。现实性是历史的哲学维度。历史的现实表现为历史本质与历史现象的统一,表现为历史规律展开成实体性内容的过程,表现为主客体之合力的结果。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根源就在于历史之现实的“迷失”,主要表征为:历史认识中,非批判的经验主义;历史阐释中,非反思的唯心主义;历史评价中,非客观的形式主义。然而,仅从黑格尔“半科学”的历史观出发还不足以完成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彻底批判。马克思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动力、历史的目的三个维度超越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从而为科学把握历史的现实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7.
财富异化不仅体现为财富分配的异化,还体现为创造财富的劳动主体的异化。在私有制范围内,财富异化具有一定的、暂时的历史正当性。在当代中国,由于私有经济的存在,由于全球范围内资本这一财富的“伪善形式”还在充当着现代社会生产的灵魂和能动主体,财富异化也是不可避免的,潜藏着极大的社会风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必经炼狱。  相似文献   

18.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2,29(4):90-96
文章从成书、精神蕴含和数百年来对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等方面论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质的作品 ,是一部代表我们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经典”。《三国演义》凝聚了中古以来中国广大民众的历史观、伦理观和道德观 ,反映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观念意识的折衷 ,尤其是在继承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 ,又对其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解构和新的阐释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这正是其作为民族文化“亚经典”存在的根据和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所接受的原因。而作为比较近古的民族文化“经典” ,《三国演义》的成书、传播及其巨大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仅仅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或仅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研究、解读《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马克思的社会理想被世人误解为已"过时"或仅仅是"空想"。事实上,学院时期的马克思心中已滋生为人解放而奋斗的"魔"(社会理想)。流寓巴黎时期为社会未来命运而苦痛的马克思,提出"往何处去"的社会历史之问。在社会历史的批判中,马克思找到了社会"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真正的人道主义"社会或"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社会理想的现实不是历史的"终结",是"真正历史"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创作的历史文化散文,引起了文学界的极大震动,围绕着他的散文作品,许多文学批评都带着各自的审美意趣和学理依据给予全方位的研究、探讨,并作出相应的、毁誉不一的评价。当历史把“余秋雨现象”拉开了一定的时间距离后,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梳理,期望对20世纪末这一文学现象予以冷静深刻的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