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 藏族民间谚语,是藏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的重要语言艺术之一。它内容丰富,形式短小而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它闪烁着藏族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民诗人,杜甫对待劳动人民感情之深厚是世所公认的,但他的感情有一个逐步发展、加深的历程。这其中,天宝末期至乾元时期、成都草堂居住时期、夔州时期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中,他创作出了《兵车行》、《北径》、“三吏”、“三别”等杰作;第二阶段中,他创作出了《为农》、《春日江村五首》、《寒食》、《草堂》等佳什;第三阶段,他又创作出《峡中览物》、《最能行》、《负薪行》等名篇。三个阶段中,当以成都草堂时期为最高潮,它奠定了杜甫与劳动人民感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黎族歌谣     
黎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广大黎族人民善于创作民歌,喜于吟唱民歌。《论黎族歌谣》一文,对黎族的劳动歌、革命歌谣和情歌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契诃夫的戏剧创作浸润着对劳动的思考.剧作家赞美充满使命感和创造性的劳动,鞭笞不劳而获、吞噬人性的寄生,重视劳动于个体解放的意义,将日常的劳动生活纳入审美和道德的范畴,以此探索人存在的意义和社会的幸福未来.劳动审美构成契诃夫创作美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平凡的劳动揭示社会生活本质和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也构成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重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体面劳动的意义和实现措施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娟 《理论界》2011,(3):34-36
体面劳动的提出显示了中央高层对劳动、就业领域的关注,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努力实现体面劳动对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层面,积极探索实现体面劳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本朝 《学术研究》2007,3(7):127-131
按社会主义文学的梦想,社会主义文学不但被要求创造人民群众的主人公形象,人民的需要也被作为作家写作的历史使命,而且还提出让人民群众从文学的阅读和欣赏走向文学的创作,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文化策略和意识形态的价值诉求。这种群众写作解放了文学生产力,也消解了作家身份及其文学的创作特性,它使文化精英的作家及其创造性劳动被社会大众的模仿和游戏活动所代替,实现了文学的民间化、政治化和游戏化,也对社会主义文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也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其宗旨的必然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劳动与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人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现实的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民主体地位确证的历史前提;扬弃资本逻辑对劳动的占有是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的现实依据;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彰显。劳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劳动光荣,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二是节制资本,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劳动相关权利,确保劳动成果为人民所有;三是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凤才 《中州学刊》2006,(4):220-225
深挖一切腐朽、反动、黑暗势力所赖以生存的主要基地和根源———封建礼教;热烈讴歌中国社会的筋骨和脊梁———劳动人民;努力从社会的各个侧面去描绘20世纪初叶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心理以及理想和追求,这既是鲁迅、郁达夫小说的共同点,也是两人小说创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继屈原之后,我国中古时代最伟大的一位诗人。他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文风颓靡的东晋及晋宋易代之际,能以内容充实、语言清新、风格质朴的农村生活诗篇独创一格,卓然高标,一方面是由于他辞官归隐后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另一方面是由于他认真学习和继承了古代思想家和文学遗产的优秀方面,善于推陈出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语言艺术,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土壤。它对后代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中国神话的概况、神话的产生、神话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问题作简略的论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可惜在流传过程中已大量失散了,现在从一些古籍著作中仍记述了不少神话材料。我国的古籍中保存神话材料最多的有《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列子》、《穆天子传》、《国语》、《左传》、《论衡》、《述异记》、《三五历记》、《风俗通义》等著作。《山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还在讨论中。虽然众说纷纭,但各种意见都有一些道理。这里只想就统治阶级制订和执行的政策(主要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发点议论。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的阶级斗争对生产关系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观的诞生,是人类劳动学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通过对传统劳动观的批判,实现了从资本时代到劳动时代、从精神性劳动到生产性活动的转变。马克思劳动观全面阐述了劳动与历史、劳动与人、劳动与生活的内在关系,这为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能路径。马克思劳动观在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有助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观、践行按劳分配的正义理论和原则、处理好资本与劳动的辩证统一关系、推进劳动教育培养健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是人类智慧、道德状况的综合反映.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民族民间文学,与提高中华民族这两种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民族民间文学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生动形象的内容,它带有不同风习的民族色彩,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宣扬各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教育.其次,它以情感人,调动人的各种心理功能,陶冶人的性情,使人们在听故事和唱山歌中受到感染.再次,它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奇妙的幻想,丰富的比喻,朴素明快的风格,壮健有力的格调,合乎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要求.它是人民进行自我教育最方便、最普及的口头教科书.民族民间文学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材料.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直接.深切地表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它记载着人民自己的历史,总结了劳动斗争的丰富经验,是人民大众的“百科全书”.它是研究历史最真实、最可贵的第一手材料,高尔基曾中肯地说:“如果不知道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劳动人民的真历史.”(高尔基《苏联的文学》)许多民族寓言、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劳动人民的自发创作。先民在劳动生活中,某个"艺术天才"偶然创作出的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旋律片段或经验性话语,可看作谣谚艺术的雏形。此"创作者"与附和者共同构成"集体创作"。从文献记载的传说、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我们能体会到谣谚艺术逐渐成熟的过程。"诗"与歌舞艺术以谣谚文化为基础,"诗"可看作谣谚艺术的逐步雅化,适用于文化修养较高的群体;而歌舞艺术则是借助政治的力量从朴素谣谚文化中迅速崛起,应用于统治阶层歌功颂德或享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从小受家庭影响,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在七·七芦沟桥事变以后,赵树理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立志创作进步的民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学来宣传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壮大的革命力量,使赵树理实现文艺大众化有了根本保证。由于赵树理不断深入工农大众之中,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进行创作实践,不断改进文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真正解决文艺大众化问题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几千年的积累与扬弃,才成就了今天的高度文明。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文化的接班人,有必要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一、加强历史文化传统教育,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推动了历史前进。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农业,从工场手工业时代跨进“蒸汽时代”,迈进“电力时代”,跃进“电子时代”,从望月兴叹到登月旅行,人类文明的每一次收获都是人民群众汗水的凝结,每一次进展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次辉煌都是人民群众智慧的升华。语言产生于群众的生产劳动,最早的诗歌源于民间,《诗经》三百篇多数是民歌。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都是源于生活,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斗争,杜甫写不出流传千古的“诗史”,罗贯中写不出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鲁迅写不出投枪匕首般的杂文……离开了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文艺家们的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群众生活凭空杜撰的作品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7.
有岛从事创作的年代,处于二十世纪的前二十五年,是日本明治末期和大正年间,这个时期走向帝国主义阶段的日本,在国内外推行一系列残酷掠夺的政策。呻吟于日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景象,使这个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质疑前读本年十一月号“文史哲”所载“批判胡适词选中错误观点”一文,作者黄公渚先生对资产阶级买办文人胡适在他的词选中用“词匠”一词来眨低宋末元初的词作时,给了严厉的驳斥,他说:“就他(胡适)所谓‘词匠’的定义来看,匠字乃是一种专门模做不会创作,无生气的东西,这是何等污蔑劳动人民的口吻,事实证明,集体劳动,集体研究,连用集体智慧,生气勃勃的推陈出新,提高技术水平,从事天才的创作,不是别人,而正是劳动人民。”我当时对这种驳斥,感到很满意,可是,今天我又获到一篇文章,这是“谈诗的技巧”(苏联:伊萨可夫斯基著)中的第二篇,题目是“读苏联的歌曲”。这里有一段说道:“第二个原因是从第一个原因中产生的,它就在於:既然‘走音乐的道路’最容易‘人选’,那末,许多被刊物  相似文献   

19.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关于劳动人民反孔问题似乎有了定论。诸如:“劳动人民一直高举反孔大旗,劳动人民是反孔的主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不仅描写了千百名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也不仅刻划了众多封建官僚残暴贪婪的丑恶嘴脸,而且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劳动人民形象,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反映封建社会后期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现实图景,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类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约占《聊斋》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按照劳动人民形象在作品中所占的地位,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分为如下几类:一是以劳动人民作为全篇的主要描写对象的,如《蛇人》、《斫蟒》、《于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