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工性分配论:理论发展和现实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典经济学提出“分工能最大增进劳动生产力”和收入分配理论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学派对收入分配的研究虽有不少独到之处,但整体思路上仍沿用功能性或个人性收入分配的分析方法,或是将注意力集中于所谓“生产要素的贡献”,或是仅注意个人之间的分配均等性问题。而分工性分配理论,从分工提高效率并创造收入,收入的分配必须同时注意生产效率和个人公平,分工发展引致分配的多元化,生产要素所有者因履行与分工相联系的产权责任得到收入,以及“公平合作”的收入划分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与功能性和个人性收入分配理论不同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颉乃琴  贺珊 《社科纵横》2006,21(2):47-48
文章认为劳动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按生产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7,(6):F0003-F0004
湖北省民政厅将国家电网“爱心助老基金”450万元分配给全省64个社会福利院,受益“三无”老人2250名。按照每位“三无”老人平均2000元的标准下拨资金,要求各福利院使用资金统  相似文献   

4.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析按生产要素分配于秋华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按生产要素分配”做为新的提法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学术界也对此议论颇多,众说纷纭。本文仅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公平分配的关系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能够澄清某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对委托代理制度的效率评价可以遵循三条效率标准:是资源利用净收益大于零;是受约束的最大化标准;是改进标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要增进委托代理制的效率就应该使代理者的信息明晰化,防范“道德风险”。可选择的内部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分配,使代理者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二是设计一个激励相容合约,在博弈中达到委托代理制效率的提高;三是建立代理者监督代理者机制,即采用一种激励方案来“内部化”选择和监督。增进委托代理制效率的外部路径依赖:一是竞争性市场;二是有效的经理人员竞争市场;三是充分竞争的股票市场;四是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导语社会募捐是实现社会捐助和慈善捐赠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有助于弥补第一次生产分配和第二次税赋分配的缺陷与不足,缩小财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在国际上,社会募捐被看作是评判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募捐不仅是道德、道义的安排,更是一种必需的制度设计。“乐善好施”、“节用以爱人”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适度论李冬梅公平和效率,始终是经济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经济调控实践的“两难课题”。社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与公平和效率问题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如果收人分配差距过小,可以显示公平,但又会牺牲效率;如果收人分配差距过大,有利提高效率,但又...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主题 ,在对“分配 -增长”传统分析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从双向动态的全新视角探讨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以“一体化互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分配 -增长”现代分析框架 ;并着重指出分析与增长之间内在的、积极的、相互促进型的互动关系、基本内涵及其必备的制度和结构条件 ;论文最后结合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实状况 ,指出了重建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一体化互动关系”的制度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9.
刘赣州 《学习与探索》2007,3(1):154-157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分配伦理观经历了一个由“平均主义”到“效率主义”,再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过程。鉴于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的问题已经形成,必须重构分配伦理观,逐步实现分配伦理观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最后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0.
谈谈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前,我们在理论上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反对一切非按劳分配的方式。为什么会把一切非投劳分配的方式排斥在外呢?这和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教条式理解、不完整理解、甚至误解有关。按照(资本论)的分析,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新创造的价值,即社会总产品价值中扣除补偿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之后的…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既是一种理论形态,又是一种收入分配方法。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是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这早有定论。但作为一种按照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分配收益的方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来说却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一点并没有取得共识,甚至被认为是讨论的“禁区”或“误区”。本文试图通过对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的批判分析,指出该理论作为一种收入分配的方法,讲的仅仅是各种不同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星的界定依据或方法问题和经济运行中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一种中性的收入分配方法。并不反映…  相似文献   

12.
姚万禄 《社科纵横》2006,21(9):19-20
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探索,从计划经济的单一分配到市场经济的多种分配,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但全面实现创新,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决议中,这种创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确认了“劳动”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差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新实践。二、确认了“资本”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新发展。三、确认了“技术”在社会主义分配中的权利,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价值理论的新突破。四、确认了分配“差距”社会负效应的控制层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新丰富。  相似文献   

13.
国营企业经营者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外部分配方式、条件的变化使国企经营者心有隐衷、伺机而“动”;如何吸引、留住国企经营管理人才成为国企“出资人”政府的紧迫课题。研究对国企经营者的物质激励, 先要研究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确人力资本才是财富增值的源泉,因而应参与“剩余分享”,科学对待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设计物质分配方案,应遵循利益相关、绩效挂钩、区分条件、风险相称、公开收入、粗往细今、同步有别、分层分序原则。在实施基本薪金、风险薪金、职位消费、股权收入和非股权分配收入五种基本激励方式时,重点要研究解决好长效激励、剩余分事和政策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悬殊,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在同等劳动条件下,通过近似的体力或脑力消耗所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人们议论中的悬殊,通常是指差异偏大的状况。收入分配悬殊也有贫富悬殊的某种含义。收入分配悬殊与“两极分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收入悬殊不等于两极公化。“两极分化”是属于方向、道路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指出,随着生产资料的积累,于是“第一种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生产、消费与分配等社会化大生产的三大环节的发展方式,阐述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实现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的理论观点,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关系。在对“转型”与“升级”两个慨念的含义进行逻辑辨析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并探讨了实...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进行了历史观的审视,认为作为检验标准的实践,本身有好坏、利弊的区别,因而提出了“检验人的实践的标准”首先是生产力标准,而生产力的发展应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是否有利于”为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作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类学观点,提出人类实践的真善美尺度。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需要借助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实现分配正义的价值目标。以实现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制度建设应该遵循机会平等原则、利益与责任同等分配原则、分配标准与程序合理原则、纠正不公原则等四个分配正义原则。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建构的社会制度具有内在公正性,能够保证社会资源的分配达到公正。以社会制度建设保障分配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一个社会将个人追求分配正义的个体意向性整合为集体意向性,形成审视分配正义问题的社会视角,树立平等主义分配正义观,更有效地保护伸张分配正义的行为和惩罚破坏分配正义的行为,并维护和增进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配利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三个阶段的改革,在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经营机制、政企关系、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三个层次的问题与矛盾。本文在考察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多兼并,少破产”“抓大放小”“政企分开”“三改一加强”等思路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日,淮北市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明确2012年民政工作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明确提出五保供养标准的发展目标为“五年倍增”,即以2010年淮北市五保供养标准为基数,到2015五保供养标准要实现“翻番”,并且规定了“双控指标”:一是“十二五”期间五保供养标准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每年的增长幅度要达到1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11):38-43
目的:探讨建立余期望系数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方法: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和部分省市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分组数据,计算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借鉴基尼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建立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结果:依据中国统计年鉴和部分省市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了7分组和5分组原始数据的基尼系数和余期望系数,运用直线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7分组和5分组原始数据的余期望系数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然后使用该评价标准分别对7分组和5分组数据的余期望系数进行了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的评价。结论:借鉴基尼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建立了余期望系数的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评价标准,应用该评价标准能够方便、准确地评价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