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利 《阴山学刊》2010,(6):98-101
包头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清朝至民国年间,以旅蒙商为主体的"走西口"移民大潮直接推动了包头旧城的形成;促进包头商业和金融业的兴盛、土地关系的变化和社会风尚的变迁,使包头成为"皮毛一动百业兴"的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2.
浅谈知识产权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江淮论坛》2010,(6):114-117
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扩张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公共领域受到威胁,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引起学者的关注。在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健全的法制大环境下,为防止滥用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在现阶段,应对"公共利益"和"公益诉讼"进行限定,充分利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救济机制维护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
闫宾 《兰州学刊》2011,(10):88-90
德国在再审诉讼程序构造上坚持"三阶段说",日本虽然表面上主张"二阶段说",但从严格意义的程序划分上则贴近德国的"三阶段说";通过对德国、日本再审诉讼程序构造的比较和对我国再审诉讼程序构造的现实把握,我国也应该建立"二阶段"的总体构造,即再审启动阶段和本案再审理阶段,但再审启动阶段内部仍然要区分为再审诉讼要件审理阶段和再审事由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变态的中国"这题目,是从鲁迅著作中抄来的(详后)。人们知道鲁迅在《彷徨》的《伤逝》里提到"无爱的人间",他演讲过"无声的中国",但似乎没有人注意他还批判过"变态的中国"。而新时期以来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在他的长篇小说里写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5.
周标龙 《船山学刊》2008,(1):197-199
我国传统的“无诉”法律思想反映了古代统治阶级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们重视道德教化以预防纠纷、重视调解以解决纠纷。另一方面,统治阶级轻视法律和诉讼,把诉讼与和谐社会对立起来。法律在化解社会纠纷,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法制建设,充分发挥诉讼在解决社会纠纷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貟继庄 《兰州学刊》2011,(9):212-214
文章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实际出发,在刘易斯模式和拉尼斯-费模式的基础上探求"民工荒"出现的客观性。以托达罗模式为依据给予"民工荒"一种理论解释,并从理论上提出缓解这一问题的建议。而后分析了我国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15年来,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变,我国献血制度不断规范化,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也拯救了无数生命。互助献血,一个陌生而敏感的词汇。当前各大医院临床用血量增大,血库供血紧张,对于没有在用血地献过血、择期手术的患者,医院方动员患者家属展开互助献血以满足手术用血需要,这是在无偿献血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的情况下衍生的一种不得已的采血方式。面对这张带有"强制"色彩的献血单,不少患者和家庭既诧异又无奈,甚至对互助献血存在抵触心理。在献血过程中,为了能得到足够的血液,患者家属四处求助,这种无奈与供需矛盾相互影响,折射出互助献血的法律漏洞及推行过程中的各种困惑。面对拯救生命之血,在无偿献血的积极意义还没被全社会广泛认知,  相似文献   

8.
李艳君 《理论界》2012,(7):125-127
对于清人的诉讼思想,学界素有"畏讼、忌讼"之说,而清代的官方话语却不乏"健讼、好讼"之指责。对此,我们不应一概而论,无论是"畏讼"还是"健讼"都不足以准确地概括出清代民众的诉讼思想,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事实是:在社会诉讼环境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清代民众的诉讼思想与个人因素有很大关系;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诉讼意识也在日益提高。或许,这是我们对清代民众诉讼思想最好的概括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周平 《兰州学刊》2010,(10):110-112
针对"不当出生"诉讼的法律实践,文章探讨了各国在此问题上的不同做法以及存在的不同学说;指出医疗机构在"不当出生"诉讼中承担过失责任有助于维护自然人生育知情选择权,促进医事科技进步,改进医风医德、防范和降低先天严重残疾新生儿的出生。为避免医疗机构负担过重而转嫁负担于患者,文章界定了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及患者损害赔偿之范围。  相似文献   

10.
周年祭奠   2004年12月23日,开县以高桥镇为主的“12·23“井喷重灾区,举办了各种祭奠、纪念活动,对在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16号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中的遇难者进行祭奠,对遇难者亲属进行慰问,同时还要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警示安全.   ……  相似文献   

11.
服务文化是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病人满意、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近年来,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让北医院不断培育"家"文化,在谋划医院发展,转型改革攻坚中用"家"文化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打造发展之家;在立足油田员工家属健康保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提升保障能力中构建保障之家;在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合理引导文化思想碰撞,不断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中打造和悦之家;在践行集团核心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细节,实施亲情服务中培育感动服务文化,打造医患和谐之家,用"家"文化促进医院优质服务提档升级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此,笔者体会到"家"文化是符合员工群众的情感需要,对构建团队文化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家"文化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具体要求,对培育服务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家"文化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有力保障,对激发员工服务热情、提升医院优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益诉讼,是一种担当人诉讼,与通过普通诉讼进行的涉及公益的诉讼并非同一范畴。在涉及公益的三种利益形态中,唯有缺乏明确归属主体的第三种利益及特殊情况下的“共”益,才属于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因而,公益诉讼的适格当事人并非传统的实体利益人,而是维护公益的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葛藟"凡七现,而对这一重要名物的解说,历来诉讼纷纭,未有定论。对现代学者的三种主要观点逐一考辨,可知葛藟并非"葛和藟","葛"与"藟"两字连用,当非并列,而是前者为类词,后者是具体名目;葛藟也不是指"葛藤",融通诗意,其更为明确的指向是结子繁多的果实;葛藟的"野葡萄"说较为可信,这在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两个方面都有印证。而在具体的名物考察基础上的植物学定位表明,葛藟即应是葡萄科葡萄属的葛藟葡萄(V.flexuosa Thunb.)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诉讼权理论的局限性已经成为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建立、完善的主要障碍.建立完善的公益诉讼制度,当公众的公共利益遭受不法侵害时,无利害关系人或团体通过合法的诉讼程序提出相应保护,将有利于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现有诉讼制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大量选择信访救济而不相信司法救济,有司法腐败、司法不公,法院受理案件范围过窄,诉讼成本过高,传统"青天"情结和"官本位"思想以及对司法公正和司法程序存在认识误区等诸多原因。这种信访不信法的状况,并不能使矛盾得到普遍、彻底解决,相反,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会进一步弱化司法权威,损害我国法治建设。因此必须对我国信访制度进行改革,同时要相应对我国司法制度、诉讼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公正、顺畅、高效的司法救济渠道,以解决信访救济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6.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对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是该诉讼制度的基础之一。我国相关立法虽然赋予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但从实质上来说“,公益诉讼起诉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法律概念,甚至与传统意义上的“原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单纯突出检察机关的“原告”属性,无法满足民事公益诉讼这一特殊诉讼类型对检察机关作为起诉人的需要;而过度强调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者”属性,又可能使得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及法院三者之间所本应具有的诉讼平衡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对于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问题需要从微观层面着手,即从检察机关内部、诉讼程序的不同阶段、检察机关参与诉讼的不同方式三个方面来具体定位其所应当承担的角色,从而使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角色属性的优势得以发挥,同时又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其对诉讼平衡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社会保障“费”改“税”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制度管理和运营方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引起了我国业内外人士针对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合理性的"辩论",主要形成了"从税派"和"维费派"两个派别。本文从介绍两个派别的代表性观点入手,在探析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弊端的基础上,对"税"与"费"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还不适宜开征社会保障税。最后,对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一些策略和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包头地名的来源,目前有几种说法。一说为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另说认为是蒙语“博托河”的谐音。再一说即指系汉语“泊头”的音转。这就涉及到包头当时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情况的差异。本文对包头得名的各种说法和可能,一一作了仔细分析,考证包头很早即为商船往来的枢纽渡口和货栈,故应为“泊头”的谐音。这一考证对了解包头和这一地方的历史发展,有很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事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检察机关通过行使公诉权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它以"国家适当干预"为基点,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几经变迁,在"人、人的权利与自由具有最高价值"的宪政理念基础上,实现了从苏联时期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向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诉讼模式的过渡,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古代民事诉讼中,"两造具备"是司法审判的基本制度。法律规定了采取强制措施、诉讼代理、农忙止讼等制度保障被告出庭。若被告仍未出庭,实务中法官一般采取官批民调、拖延诉讼等手段以达息讼之目的。强制被告出庭应诉的规定反映了统治阶级认为缺席是对国家权力的漠视和否定的观点以及追求实体真实的强烈愿望和价值取向。这种规定和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基础、诉讼文化以及政治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